巴州的介绍!

如题所述

巴州是巴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四川东北部。以巴州为中心的百万巴中人民,世世代代勤劳勇敢地生息在巴中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部有2000多年史载的文明史。
历史沿革源流长
据史料记载,巴中古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子国地,秦灭巴后属巴郡,西汉因之。东流和帝永元年年间(公元89-105年)始置汉昌县,即今巴中。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属巴西郡,后继属宕渠郡。南朝刘宋(公元420年-479年)末置归化郡,南朝肖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4年)置太谷郡,北朝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7年)罢州置清化郡。其间千余年虽州郡迭更,但自元至清末均置巴州。除其中四次短时置县(即南朝梁为梁广县、北周为化成县、宋初为巴中县、明初为巴县)外,均属地方第二级行政区划。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州为县,恢复古名巴中。据此,巴中正式建县于1900年,置州已1470年,在达县地区古建制上仅稍晚于汉置宕渠县的今渠县,比其余各县建置的时期都要早得多。
秀丽山川蕴物华
大自然的神功赋予巴中岭梁延宕,起伏连绵;河谷开阔,台地发育;溪沟纵横,水系对称;山浅坡缓,植被繁茂的独特地貌。秀丽的山川,加之丰富的光、热、水、生物资源,给人民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巴州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巴中是我们祖先驱开发较早的寺方。相传川东北最古老的土著民族-- 族在传中的“伏羲”时代即居住于此。中 入剽勇,质直好义。先是以渔猎为生,后来逐渐学会从事农业生产,到春秋时,已是“牲具六畜”,名扬中原,成以产良马著称;粮食生产已能垦田种稻、黍、稷,并善用剩余的农产口酿酒。秦时,其“青酒”能与秦之“黄龙”媲美。“布”、“钱”可作赋税交纳。古代 族对开发巴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朝以前,以廪君为著名首领的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的巴族入,后向川东扩展,不少巴族入落户于巴中。后来 族被巴族征服。武王克殷,封为宗姬领地,称巴子国,春秋时与楚、邓等国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巴子国地域的开发。由此,巴中的开发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经多次战争洗劫的巴中土人,所剩无几。但勤劳的祖先开发巴中从未间断。《巴州志》记载,元末明初(公元1330年左右)“夷地荒废”,有自楚者迁入,“插占为业”;后又有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川”,“深山老林,尽行开垦,地无旷土,梯田直矗……。”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种植有棉花、蚕桑、甘蔗、白腊、银耳、药材、柑桔、油桐等500余种经济作物,养殖有20余种家畜家禽、10多种水产,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
人民奋斗几千载,既为自己创造了优美的生息环境,也为我们奠定了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璀璨文明凝明珠
巴中,自古来就以其秀丽的山川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文化艺术闻名遐迩。它们有机融合一体,似明珠异彩,熠熠生辉。如巴州古城周围的南龛、西龛、北龛和水宁寺的摩岩造像共200多龛窟、3700余尊,尤以南龛为最多, 有137龛窟,2000余尊。均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首创于梁魏,续镌于隋代,后经唐、宋大量增刻,形成了陆离斑烂、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各县特点、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唐起不断兴建在峥嵘崎岖阴灵山的奇巧曲幽的庙宇群;唐代建于城西的汉将军严公庙和严颜墓与茶坝章怀山上辉煌壮观的章怀寺和城南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坟;南宋抗元据点险峻绝壁的平梁城;清代建在古城东北隅内典雅端庄的“魁星阁”和城东石鼻山脊上直刺蓝天的凌云塔;清代重建在恩阳义阳山巅的“红梅阁”和“普贤祠”;清乾隆时修在渔溪场渔溪河上的亭阁式木石结构的
“永安桥”和耸立在渔溪场头河岸山岗上巍峨的“步月塔”;近代建筑在城西巴河岸边的精美独特的“回风亭”;兴隆场境曲折幽深长达一里的龙显洞;还有城守乡的清莲洞,一泉水中清浊两流,成了少见的怪洞之一。这些无一不是我们祖先血汗与智慧的结晶,使古今墨客游人,览名胜迷醉忘回返,凭古迹激奋泪满襟,出现了“古城聚群贤,名刻存万山”的奇观。
据史料记载,汉末陈畿、马忠,阆中侯张鲁,蜀汉左将军宕渠侯句扶、桓侯张飞,唐章怀太子李贤,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唐巴州刺史严武、史俊、羊士锷,吏部尚书张礻韦,唐龙镇状元张曙,宋代张垓、章崇简,爱国诗人陆游,巴中籍的天文学家张思训、民族英雄宗泽、岳飞,以及明清时期众多的墨客诗人,都在巴中县城居住或游览过,有的留下了不少名诗佳作、题记碑刻及书坊、洗墨池等珍贵遗迹。仅现在的南龛山上留有历代墨客脍炙人口的题记就有50条,诗文52首。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巴州刺史严武为保护南龛摩岩造像所作《乞额疏》和向肃宗帝奏请修建西龛“光福寺”的奏文碑刻,镌于南龛的李白亲书“怪状”二字草书,杜甫在南龛的“九日奉镌严大夫”诗的楷书石刻,镌于金宝泉崖壁上的岳飞亲题的“墨庄”真迹等,加上南龛对面立于凌
去塔院墙壁的前清四川学使吴杰题写出的“共登青云梯,以为人文振兴之兆”的巨大石碑等,都是全川稀有的文物珍品。
埋藏在巴中地下的古文物也较为丰富。解放后,相继在清江始宁古县废墟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巴族人使用过的石斧一件,在巴中中学发掘出“秦半两”一枚,在城西发掘出东汉时代巴族暮葬群一处,“五珠钱”千余枚。前不久发掘明代古暮一座,不仅有四百多年未腐烂的尸腊一具,还发现“大明通行宝钞”24张。据先后来巴中的有关专家、学者鉴定,有116件文物达到四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文物一件(属国宝),二级文物12件,三级100件,四级3件。

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巴中悠久历史的见证。从而发生在巴中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政治事件或民情风俗、风景为题材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也显示了巴州是一个文化悠久发达的古城。这些文学作品中,有歌颂汉将军严颜“临范持大节,孤身欲断头”那种英雄气概的诗句“将军大节重如山,云让孤高松让寒,一曲巴江城下水,年年流照旧衣冠”;有在岳飞“墨庄”真迹石刻处题写的赞美其抗金收复河山的豪情壮志的诗句“巴水有情酬壮志,年年流奏《满江红》”;有以北宋时期巴中孝女赵琼瑶替父伸冤,四次赴河南向包公上诉终得昭雪的事件为题材编著写的剧本--《四下河南》;有以恩阳义阳山红梅仙子反抗邪恶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斗争为题材写出的神话川剧《斩巴蛇》;有以唐章怀太子李贤贬居巴州后劝学劝农有德于民的史实为题材编写的历史剧《太子贬巴州》等等。这些作品散在民间,戏剧又多次在舞台上演,使这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在巴中人民中广为流传,并且不断激励人们向大自然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斗志。
千年古城展新姿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巴中人民以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的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艺术佳品,受到了中央、省、市、县(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解放后,公布为省、市、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七十九处,其中摩岩造像六处,古建筑七处,石刻二处,古墓葬三处,古遗址一处。当年的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川陕省委党校、红四方面军总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川陕省保卫局、川陕省总工会、川陕省游击总指挥部,和省级各部门,道、县、市级机关,以及严公庙、太子坟、魁星楼、凌云塔等等,均分布在巴州城内,真象一个露天博物馆。从1956年起,省、地、县多次拨款修葺,使一些重点文物基本保持完好。中央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温廷宽教授和研究员顾森同志不久前专程来巴中考察摩岩造像,他们对巴中石刻赞不绝口地说:“巴中石刻是
一颗被埋没未发掘的艺术明珠,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宝贵遗产。我国隋唐时代的石刻作品,保存得象水宁寺、南龛这样完好的石窟群,全国罕见,是我国的国宝,应很好地珍惜它!”国家文物局朱处长最近带领专家学者专程来巴中视察,表示要把南龛、西龛、北龛和水宁寺的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下拨15万元作为南龛、水宁寺两处石刻第一期工程的维修专款。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的正式揭馆,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巴中县城增添了新的光彩。这座纪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四方面军、当年川陕苏区广大人民光辉业绩的丰碑,将永远鼓舞巴山儿女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向四个现代化奋进,使巴中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早日达到俊采星驰的光辉未来。

目前,巴州区共有49个乡镇,分别为:

石城乡 梓桐庙乡 下八庙镇 三星乡
龙背乡 花丛镇 金碑乡 关公乡
羊凤乡 水宁寺镇 寺岭乡 玉山镇
凌云乡 茶坝镇 白庙乡 大罗镇
双胜乡 大和乡 三河场镇 平梁乡
鼎山镇 观音井镇 梁永镇 上八庙镇
舞凤乡 凤溪乡 渔溪镇 三汇镇
巴州镇 青木镇 光辉乡 巴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枣林镇 兴文镇 兴隆场乡 恩阳镇
柳林镇 关渡乡 万安乡 花溪乡
三江镇 清江镇 曾口镇 九镇乡
化成镇 群乐乡 尹家乡 义兴乡
玉井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8
巴州是巴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四川东北部。以巴州为中心的百万巴中人民,世世代代勤劳勇敢地生息在巴中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部有2000多年史载的文明史。
第2个回答  2007-12-05
http://baike.baidu.com/view/62346.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