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之际,有一个谶语说刘秀能当皇帝,国师刘歆相信了就自己改名为刘秀,另一位蔡公也非常相信。

并当着真正的刘秀面说刘秀能当上皇帝,后来刘秀果然当上了皇帝,我想问,古代谶语真有那么灵吗?谶语是根据什么来的呢?是不是学刘邦是龙子的传说而由史家们自己编的呢?

东汉的第一个皇帝光武帝刘秀,是西汉第一个皇帝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据《资治通鉴》第三十八卷载: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生了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的侯爵位被儿子刘熊渠一支继承,到王莽篡夺帝位时,他们的封国被撤除。刘买的小儿子刘外,曾任郁林太守,刘外的儿子刘回是巨鹿都尉,刘回的儿子刘钦是南顿令。刘秀就是刘钦的第三个儿子。刘钦早死,刘秀兄弟几个由叔叔刘良抚养。刘秀成年后,喜欢种田,估计是个优秀的农民。

从刘秀的世系来看,他们家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由王而侯,再降为没有爵位的太守、都尉、县令,至刘秀这一代,已经成为平民。年轻的刘秀,在农闲时也做点贩卖粮食之类的小生意,要多高的社会地位是没有的。有一次,刘秀和姐夫去拜访一个懂算命的人物蔡少公。蔡少公占了一卦,说“刘秀当为天子”。在座的人马上接口说:“那肯定是说国师公刘秀吧?”原来,当时的皇帝王莽手下有个位居“上公”的重臣也叫刘秀,他的级别,离皇帝也就差一档了,所以大家认为肯定是说那个刘秀要当皇帝。粮贩子刘秀和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太小看人了吧,怎么就知道不是我这个刘秀呢?”此话一出,引来哄堂大笑———也难怪,你刘秀虽说祖上是皇帝、王侯,可现在连个干部身份都没了,还想当皇帝,太离谱了吧?何况还真有个那么大的领导刘秀在上面呢。

国师公刘秀是谁?说起来也不是等闲人物,他父亲刘向是著名大学者,他本人在学术上也是颇有建树的。他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叫刘歆。这个刘秀是王莽的老同事、老朋友,早在汉哀帝时,王莽推荐刘秀当上了侍中,后来又升为光禄大夫,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之一,也就是这时改名为刘秀的。公元9年,王莽去掉汉朝名号,正式当皇帝,在任命辅政大臣时,让老朋友、死党刘秀当上了国师,赐封嘉新公,与太师、太傅、国将并列为四辅,位列“上公”。西汉末年,自从王莽兴起“符命”后,民间的各种流言也多起来,“刘秀将当皇帝”便是其中一种。对于相信这句话的人来说,心里所指的刘秀,十有八九当然是国师公了,怎么会是小粮贩?

然而,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捉摸。就在粮贩子刘秀被人哄堂大笑之后,没过几年,他还真的成了皇帝,光复了汉室,在历史上众多皇帝之中,算是很有作为的一位。

粮贩子刘秀能当上皇帝,是不是受了民间流言的激励?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书中说,刘秀本来是个热爱劳动、性格厚道的农民,不像他大哥一心想对王莽造反。刘秀的大哥正式动员家乡子弟造反时,大家都吓得逃跑,不敢跟他玩;可回头一看,刘秀也挽起裤腿上岸穿起了军装,大家更吃惊:“这么谨慎的老实人也敢造反呀?”于是放心跟着他们干了。如果不是看了相算了命,刘秀这个老实人是否会将皇位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难说得很。

那么,刘秀当上皇帝是完全靠这个所谓的“谶语”吗?这么说,未免太唯心而且太小看刘秀的内在素质了。根据《资治通鉴》第四十一卷的一段记载,王莽的国师公刘秀改名,也是因为当时流传的预言书说刘秀可当皇帝,所以改名。王莽末年,道士西门君惠谋划拥立国师公刘秀做皇帝,事情败露,刘秀自杀,西门君惠在被绑缚刑场时,还对围观的群众说:“预言书的话没错,刘秀确实是你们的皇上!”照这么说,国师公刘秀也是有想法的人,可终究没成功,名字算是白改了。这对后世那些指望通过改名(而不是努力奋斗)来改变命运的人来说,也是个教训呢。

刘秀当皇帝,终究是靠了自己出色的能力,以实力说话。可惜,刘秀本人也颇以为自己是应验了民间“谶语”,命中注定要当皇帝的,以致在当上皇帝后,习惯于依靠符命来解决疑难问题,还大力支持这类封建迷信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到了刘秀晚年,这类宣扬迷信的出版物泛滥(冲击了当时的精神文明建设)。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给事中桓谭上书劝刘秀不要相信符谶,认为符谶预言即使与事实相符,也不过是巧合。此话触及刘秀痛处,他当场发作,差点将桓谭斩首,后来虽然息怒,还是将桓谭从中央机关贬到六安当郡丞。结果,直言的桓谭没有直接死在刘秀手上却死在路上。没过多久,刘秀也“永远”了,其对待桓谭的一幕,让人感到迷信思想使这个原本出色的光武帝失色不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6
刘歆(xin)改名刘秀是为了避汉哀帝刘欣(xin)的讳。不是因为什么谶言,而资治通鉴上的刘歆因图谶而改名的说法是宋朝时因对刘歆助外人篡自己家的天下的反感而流行出的一种说法(当时认为刘歆不忠不孝,逆国逆家什么事都做出来)。汉书上明确写刘歆改名是汉哀帝初,即汉祚未衰之时。在王莽时的“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应该就是刘歆或刘歆党羽所传。(或是一些术士为怂恿刘歆取代王莽自己当功臣而传,毕竟历史上一些人为了上位而靠迷信怂恿二把手取代一把手的是太多)刘歆虽是王莽二把手但对王莽杀光王莽自已所有儿子的行为感到恐惧,再加上对王莽朝令夕改的瞎折腾政策的不满,一直在搞一些反莽活动,靠谶言造势也是必有措施。而后来的光武帝也叫刘秀则纯粹是历史的偶然。(虽然光武帝也拿这来造势)。而这一偶然使光武帝对谶言、童谣之类迷信终身深信不疑,甚至严重到以谶语处理政务并逼死当面向其指出图谶是迷信的大儒桓谭,这也是光武帝一生的污点。也直接导致了东汉时思想上迷信横行、学术上乌烟瘴气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道教的诞生。
第2个回答  2012-04-15
皇帝上台了 大家要造势 这你不能当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