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大的有名的古墓吗?

想知道一下!

浙江温岭战国古墓

出土20多件文物,是迄今浙江东南沿海最大的古墓

昨天上午,历时一个多月的温岭市大溪镇徐偃王城遗址古墓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考古人员从古墓中挖掘出了20多件文物。根据初步判断,这座战国时期的古墓与徐偃王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考古发掘初步判断是战国古墓

大溪镇干部陈士良告诉记者,古墓的位置是在大溪镇塘山村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坡上。从9月22日开始,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这个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历时一个多月,清理出一个长16米、宽6.5米的古墓,根据对墓内的文物及土层的测定,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战国晚期的古墓。

古墓的规模之大,是浙江东南沿海极为少见的。陈士良介绍,这是到目前为止,浙江省东南沿海发掘出的最大的一座古墓。

由于年代久远,古墓内的棺木已全部腐烂,而且没有任何的文字符号留下,因此无法考证古墓主人是谁。墓穴里只留下20多件文物。从陶器的花纹来看,大部分是战国晚期的陶器。古墓里同时还出土了一件玉璧。

考古的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墓道,长达11米,宽3米。考古工作人员由此判断:此墓主人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古墓与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业余文保员赵一瑞告诉记者,挖掘出来的古墓遗址距离徐偃王城遗址不到两公里,2003年时,他和当地的村干部就发现了这里有个高出地面近两米的椭圆形土墩,长达30多米,宽20多米。“当时我们就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古墓。”但由于当时考古发掘条件还未成熟,他建议镇里和村里对土墩进行保护。

“古墓的主人肯定是徐偃王城的皇亲贵族。”赵一瑞说,古墓遗址所在的位置与方志记载中的“古城”位置属于同一区域。由于古墓距古城如此近,同时古墓又与古城同属战国晚期。他因此作出了这样的断定。

近几年来,在古城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陶片器皿遗物,证实了这里就是徐偃王城的遗址。同时,从古城东、西、北地面尚存的土垣残迹来看,都是人工有意分层建筑的城墙,这些保存完整的土筑城墙构成了古城的平面范围。

据专家考证,徐偃王城是昭公三十年(前512年)吴灭徐后,徐偃王王子带着文臣武将,在大唐岭南,即现在的温岭市大溪镇里宅、大岙一带筑城建宫而成的,史称徐偃王城。从目前古城出土的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各种器皿残片、硬陶片、瓦片和釉陶,还有在古城中心偏西发现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故宫台基表明,这些都是属于西汉早期的文物,特别是故宫台基,是汉初王公诸侯议事的场所。鉴于此,考古专家推断:古城又是西汉东瓯国的都治。

对古城的几次考古发掘

2002年9月至10月,古城曾有过一场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当时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传说中的古城遗迹进行了调查、试掘。经初步确认,这里就是战国古城址,与《舆地纪胜》里记载的徐偃王城遗址吻合。

2002年12月3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高华等考古专家和文史学者,在对遗址和出土文物进行考察、鉴定、研讨后,确定位于大溪镇里宅村、大岙村一带,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6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遗址为战国时期城址。

2003年1月22日、24日,在离古城不远的塘山村,又相继出土了12件陶罐、陶碗等文物,经考证,是属于战国时期的文物。

昨天刚刚结束的考古,则进一步证实了古城遗址的存在,这对进一步研究古城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浙江义乌频现古墓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

2003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金甬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义乌市江东街道观音塘村附近的小山坡上发现一处古代墓葬群,发现了5个土墩墓和石床墩墓,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在编号为“墓03”的土墩墓中清理出一件引纹陶罐、两件原始青瓷碗。这些文物均为义乌市首次发现,大部分保存完好,对研究义乌历史和先民的风俗习惯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引纹陶罐更是代表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考古专家分析说,土墩墓有很高的规格,墓葬主人拥有显赫的身份。

宋代神秘墓群

2004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义乌市城西街道溪干村的小山坡上,挖掘出南宋墓室群。在考古现场,发现了3间约10平方米大小的砖砌墓室,出土了10余枚开元通宝、元祜通宝、熙宁通宝和淳熙通宝币样的古钱,还在中墓室发现一把断柄的铜镜,另外就是一些残破瓷片陶片和破碎红陶碗。从出土文物和墓室的结构看,该墓室群系南宋时期墓葬,距今约800年。同时这也是近年来义乌境内唯一的一次宋墓发现。专家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山上极有可能还深藏着更多的古墓群。

四座明代古墓

2005年8月,义乌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在廿三里街道李宅村4座明代古墓葬中清理出大量青花瓷器及古钱币等文物。其中有描着松树、荷花等图案的青花瓶、青花盘、韩瓶(又名“鸡腿瓶”),还有三足炉、写有“万历通宝”字样的古铜币等。从墓葬形状和出土文物的特征分析,这4座古墓是明代万历至天启时期的砖室墓。文物专家说,明代时期的义乌先民一般不提倡厚葬,这次挖掘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为近年来义乌抢救性考古发掘中所罕见,对研究明代后期葬俗、民俗文化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3
浙江瑞安发现千年古墓

日前,浙江瑞安市发掘出两座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和一座元朝时期的古墓。文物部门专家推测,这个地区还可能埋有一个古墓群。

三座古墓相互间距离不到一米,因年代久远,古墓已残破不堪,但六个墓穴仍清晰可见。南北朝时期古墓均只有一个墓穴,而元朝古墓则是四穴一墓。据考古人员辨别,两座南北朝古墓距今约1400年,元朝古墓距今约600年。

发现古墓的地点位于瑞安市罗凤办事处山官村龟山山脚下。三座古墓所在区域是个养殖菌类工场,该工场于去年开工建设。工地底下几个唐代时期的古墓遭到致命性的破坏。随着养菌场工程的推进,当地村民担心工场建设会破坏祖先坟墓,于是向当地文物部门举报。接到举报后,文物部门出面制止了工地施工,并对该区域进行发掘。

在三座古墓墓壁上,考古人员均发现有盗洞,因此,从墓中发掘的文物很少。两座南北朝古墓中分别发掘出三只和四只随葬器皿;而元朝古墓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仅一个刻有详细文字的石碑。
http://www.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07/09/15/008799797.shtml
--------------------------------------------------
浙江省瑞安市西山烈士陵园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11203.html
----------------------------------------------
浙江三方土谷祠旁发现千年古墓
http://www.huaxia.com/wh/kgfx/2005/00358510.html‘--------------------------------------------------
浙江东阳发现大型春秋时期古墓群
人民网杭州5月30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最近,浙江省东阳市六石镇下马宅村发现多处大型土墩石室古墓。出土的一只高约40厘米、胸径约50厘米的印纹陶罐,为商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器物。专家初步判断,这一古墓群属春秋晚期的墓葬,距今约2500年。这是迄今为止该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代大型土墩石室古墓群。

这一古墓群是在对金(金华)甬(宁波)高速公路建设沿线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
掘中发现的。4月中旬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开始对古墓展开大规模发掘清理,陆续出土一些印纹陶片。这些土墩石室墓大多先用巨石砌成石室,在石室内放置遗体和随葬品,再堆土垒成土墩。它们堆积考究,下铺一层胶泥,上面是黄土,胶泥具有较好密封性,不易渗水。所采用的石块一般高约2.8米、宽约1米、厚约0.9米,最大的一块高约8米,如此巨大的石块垒砌十分罕见。

目前现场发掘清理工作仍在继续。这一墓葬群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
浙江台州发现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战国古墓(图)
http://news.sina.com.cn/o/2006-11-15/132210509573s.shtml

-------------------- ----------- --------
这是最大的。 第一篇文和我所发的网子里面的文都是浙江大的古墓

找的辛苦,别浪费了

参考资料:这是最大的。 第一篇文和我所发的网子里面的文都是浙江大的古墓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04
搂主,你想挖古墓啊.
第3个回答  2008-02-04
上面几个好像都没怎么听说过啊,好像我们绍兴的几个比较有名,越王墓,宋六陵,大禹陵.....绝对是重量级的,具体情况参见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