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对外国人的称呼?

如题所述

古代中国对外国人的称呼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
1. 蛮夷:这是最常见的对外国人的称呼,主要是指周围的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外国人。在古代中国看来,这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都与中华文明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被视为“蛮夷”。
2. 夷狄:这个词的意思与“蛮夷”类似,是指外国人或少数民族的人。但是,与“蛮夷”不同的是,“夷狄”带有一些贬义的含义。
3. 胡人:在汉代,西北方的民族被称为胡人,主要是指匈奴等少数民族。由于这些民族的男人在下巴有毛,所以被称为“胡须”、“胡子”,因此被称为胡人。
4. 番人:这个词主要是在明代和清代使用的,指的是来自西方和南方的外国人,包括欧洲人和东南亚人。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番人也被称为“佛郎机人”或“洋鬼子”。
5. 鬼子:这个词主要是在明代以后出现的,指的是来自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人。在当时,这些国家的人被视为野蛮、落后和不文明的人,因此被称为“鬼子”。
6. 洋人:这个词是在近代以后才开始使用的,指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人。在当时,由于西方国家的人与中国人有很大的文化和观念差异,因此被视为外来人或异族人,称为“洋人”。
总之,古代中国对外国人的称呼多种多样,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都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和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7
对日本有:东瀛人,扶桑人,倭人,这几个好象都通用,不分什么朝代的.比如倭人这个好象汉朝就有,到了明朝还是这么叫 对朝鲜有:高丽人,新罗人 对泰国:暹罗人 柬埔寨:高棉人. 阿拉伯:大食人 古罗马:大秦人 伊朗:波斯,安息, 印度:西汉时是身毒,东汉是天竺 越南:安南 蒙古:鞑靼 菲律宾:吕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