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和法人有什么区别?

纳税人一定是法人吗??
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什么?

属性不同、民事权利不同、代表不同。

1、属性不同

自然人具有自然属性;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

2、民事主体不同

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

3、代表不同

法人代表社会组织;自然人是单个人。自然人不一定有法人资格,是以生命和血缘为生存特征的单个人。法人不是个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只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0
您好,区别:
1、属性不同。自然人具有自然属性;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
2、民事主体不同。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
3、代表不同。法人代表社会组织;自然人是单个人。
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是什么?
1、民事权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时就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具有统一性,而法律根据不同年龄和智力状态赋予公民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其实,自然人就是指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而公司法人是指一个团体、组织。公司法人所承担的责任除了有身为自然人的一些基本要求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职责,这一点和普通的自然人是不一样的。并且,自然人的民事和刑事权利能力也是有所限制的。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民法典》 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2个回答  2020-03-26

企业法人是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它不同于自然人,不以生命存在为特征,而是由个人联合、集体联合或者个人与集体联合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体,这是它和自然人的根本区别。法人代表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依法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而产生,没有法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不能产生法人代表;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职责范围内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活动,他的行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动,但对法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法人代表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利时造成他人损失或者其他法律后果的,都由法人承担,只有超出委托权限范围所为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才由法人代表本人承担。

第3个回答  2017-04-19

概括区别:

法人是一个组织、团体自然人就是一个人。

具体区别: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 
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 
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 
(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预。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符号。名称应当能够表现出法人活动的对象及隶属关系。经过登记的名称,法人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即办理法人一切事务的组织,被称作法人的机关,由自然人组成。法人的场所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的固定地点。法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指法人对自己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法人的组成人员及其他组织不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样,法人也不对除自身债务外的其他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另外参见下图:

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论课征什么税,要由一定的纳税义务人来承担,舍此就不成其为税收,因此,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税种是指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也往往是税种名称的由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9

自然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以及无国籍

的人。

法人不是人,而是一种社会组织,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

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拓展资料:

自然人的分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法律上能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的人 。通常以精神健全的成年人为有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能为有效法律行为的人
。他们不能因其所为法律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一般包括:幼年人;

不能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经法院宣告为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自罗马法以来,各国立法对无

行为能力人都设置监护人,以监督和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等权利(见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同时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只有部分行为能力的人。公民已达到一定年龄而未达法定成年年龄,或者公民虽达法定成年年龄但

患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只能进行部分民事活动的能

力。上述两种人,统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该法还规定:不

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

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参考资料:自然人---百度百科

法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