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煮八分熟,吃了对身体有害吗

如题所述

少量吃,没什么危害。最好不要吃半熟的鸡蛋,蛋黄处于“溏心”状态说明灭菌不彻底,会增加被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煮鸡蛋最好的状态是: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刚刚凝固,且质地软嫩、颜色金黄。蛋清、蛋黄凝固,说明此时中心温度可达到70℃左右,沙门氏菌已被杀灭,抗营养物质也能被去除;蛋黄刚微微凝固说明煮的时间不会过久,这时候营养物质的氧化程度相对较低。以下是一个煮鸡蛋的时间表,可以参考:

1、煮沸两分钟,此时的蛋黄扔呈橘红色,刚开始有点胶黏感,未熟;

2、煮沸四分钟,蛋黄呈明黄色,柔软,中心仍未半固态,刚熟;

3、煮沸五分钟,蛋黄仍未明黄色,中心呈凝脂状,中等熟;

4、煮沸六分钟,蛋黄中心固化,外周已经开始变干,全熟;

5、煮沸超过七分钟,蛋黄变硬,边缘发灰,且时间越长越明显。

扩展资料

煮鸡蛋蛋黄发绿的原因

蛋中含有蛋氨酸,煮的时间太久就会分解产生一些硫化物,硫化物和鸡蛋中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深色的硫化亚铁,这就是鸡蛋黄外面发绿的科学解释。其实这个现象在咸鸭蛋里面更常见,在皮蛋中也会形成硫化亚铁,只是因为皮蛋本身的颜色深,我们注意不到。

鸡蛋黄上那点硫化物非常少,在胃酸作用下有可能变为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如果没有跟胃酸起反应,那它也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并不会参与代谢过程。

鸡蛋黄上的硫化物并不会影响蛋白消化。人的肠道消化过程就是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产生硫化氢、生物胺等代谢废物也是很正常的。肠道中硫化氢的量远远超过鸡蛋黄上那点不溶于水的硫化亚铁,因此大家可以放心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煮鸡蛋有讲究 鸡蛋煮太久好脂肪会“变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水煮蛋蛋黄外发绿属正常,煮鸡蛋有“黄金8分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5
鸡蛋八分熟,吃了对人体是有害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食用未煮熟鸡蛋会妨害生物素的吸收,易造成生物素缺乏症。

2.没煮熟的鸡蛋,蛋白质不易吸收,浪费鸡蛋的应有营养价值。

3.没吸收的蛋白在肠道腐败,产生有害有毒物质,加重肝肾负担。

4.没完全灭活的病菌,轻则可能引起肠胃炎,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造成上述危害的原因是:

1. 生蛋清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称为亲合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肠道中能与生物素等紧密结合,成为一种稳定而无活性的复合物,从而妨碍生物素的吸收。生物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内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羧化反应。如果摄入未煮熟的生蛋清,就有可能患生物素缺乏症,表现为全身乏力,感觉过敏,皮屑性皮炎,嘴唇鳞状上皮细胞脱落、脱屑等症状。煮熟后,蛋清中的这种亲合素即被破坏,就不再妨碍生物素的吸收。

2.未煮熟的鸡蛋其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因为未煮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在胃肠道不易被蛋白水解酶所水解。未煮熟鸡蛋中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能抑制胰蛋白酶对食物蛋白质的水解。此外,未煮熟鸡蛋是一种半流质样粘胶物体,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很短。使未煮熟鸡蛋中大部分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由于消化吸收不完全而造成浪费。鸡蛋煮熟后,原来结构致密的蛋白质,由于分子内部某些非共价化学键,如氢键、盐键、疏水键等断裂,结构变得松散而不规则,即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这样就有利于蛋白水解酶对其催化水解。与此同时,又因抗胰蛋白酶受热变性,也就再不会去抑制胰蛋白酶。后者就能使各种分子蛋白质酶解成小分子的肽,甚至氨基酸而被吸收利用。

3.吃未煮熟的鸡蛋会增加肝肾负担。大量未经消化的蛋白质,在大肠下部受到大肠杆菌的作用而发生腐败,产生较多的有毒的物质,如胺、酚、氨、吲哚、硫化氢等。这些有毒物质虽然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肾脏,由肝脏进行解毒处理,或经肾脏排出。如果吃未煮熟鸡蛋者原来就有肝功能损害,这时由于肝脏负担加重而可能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甚至血压下降或升高等症状。鸡蛋烧熟后吃,通常有95%左右的蛋白质可能被消化吸收。这样,在大肠内产生的有毒物质就大为减少,肝脏的负担也就相对减轻了。

4.吃未煮熟鸡蛋容易得肠胄炎 。鸡蛋外壳,肉眼看起来几乎密不透风,不允许什么东西通过。但在显微镜下,外壳充满小孔,其孔径比致病菌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因此,鸡蛋生下后,难免会有一些病原体(如沙门氏菌等)侵入。如果吃了受病原体污染的未煮熟鸡蛋,就可能会发生急性肠胃炎,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则危及生命。另外吃未煮熟鸡蛋可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这是因为未煮熟鸡蛋具有一种特殊腥味,这种腥味可抑制中枢神经,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那么怎样吃鸡蛋更有利健康呢?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自己的经验是,鸡蛋煮8分钟刚刚好。

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7克。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是人类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注意: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会对胃起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煮鸡蛋时经常会出现蛋壳破裂,避免破壳的基本要领是“开水煮冷蛋”。快速加热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鸡蛋直接放入开水里煮。具体做法是:待水开后,把凉鸡蛋搁在小漏勺里放入开水中煮8分钟即可熟透,这样既可避免烫手又可防止跌破蛋壳,而且时间易于控制。只要保持水开,小火即可。鸡蛋要凉,刚从冰箱取出的鸡蛋或者在冬天最好,如夏天鸡蛋不在冰箱存放,把鸡蛋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凉透也可减少破壳。冬天,鸡蛋和水都比较凉,即使用凉水煮,只要水少,加热快速,蛋壳一般也不会破。
综上所述,鸡蛋八成熟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建议吃全熟鸡蛋。
第2个回答  2017-01-04
新鲜鸡蛋在8分熟时最有营养。也就是鸡蛋蛋白已经完全凝结,蛋黄中间成角质状或果冻状。这时候的蛋黄营养最容易被人体吸收。不过目前市场的鸡蛋一般都是储存过一段时间的,所以给肠胃系统比较差的人食用时还是9分熟比较保险。
另外注意鸡蛋不宜生吃。鸡蛋中大分子蛋白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是人体无法吸收的。而且由于生鸡蛋基本都存在被细菌、微生物污染的问题,所以生吃容易引起腹泻甚至是食物中毒。
第3个回答  2017-01-03
新鲜鸡蛋在8分熟时最有营养。也就是鸡蛋蛋白已经完全凝结,蛋黄中间成角质状或果冻状。这时候的蛋黄营养最容易被人体吸收。不过目前市场的鸡蛋一般都是储存过一段时间的,所以给肠胃系统比较差的人食用时还是9分熟比较保险。
另外注意鸡蛋不宜生吃。鸡蛋中大分子蛋白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是人体无法吸收的。而且由于生鸡蛋基本都存在被细菌、微生物污染的问题,所以生吃容易引起腹泻甚至是食物中毒。
第4个回答  2017-01-30
没有害,因为新鲜鸡蛋在八分熟时最有营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