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贷款15万,是20年等额本息法,请问如何计算月费用?月供里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

如题所述

等额本息还款法:
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每月应还利息=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总利息=还款月数×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
说明:月利率=年利率÷12 15^4=15×15×15×15(15的4次方,即4个15相乘的意思)
贷款本金:150000元
贷款年限:20年(240个月)
利率不变还清全部贷款的2种情况:
☆按照商业贷款,等额本息计算
年 利 率:6.55%(月利率5.45833333333333‰)
每月月供:1122.78元
总 利 息:119467.09元
☆按照公积金贷款,等额本息计算
年 利 率:4.5%(月利率3.75‰)
每月月供:948.97元
总 利 息:77753.77元
扩展资料:
扩展资料:
01贷款额度:
许多朋友希望贷款额度越高越好。但他们不知道贷款是由你的自身条件来决定的。贷款机构受理贷款申请后,将对您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并根据您的资信、年龄、职业、资产、收入、婚姻、抵押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获得贷款额度。
其中,账户流量、信贷、工作和资产对最终配额的影响较大。由于各贷款机构的风控、政策、产品和处理时间不同,不同机构在同一情况下评估的金额差异较大或较小。就像我们处理信用卡一样,我们申请5到6家银行,其中一些银行更多,一些银行更少,有些甚至不批准信用卡。因此,有许多专业中介机构可以根据这些贷款机构的不同机制制定一些相关计划,以确保您的贷款额最大化。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一些黑中介,他们用高限额的标志牌欺骗贷款人。
02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和定额一样,也是根据个别情况确定的,但一般有固定的区间。例如,国家规定年利率不超过36%,超过36%的利率不受法律保护。
当然,根据不同的贷款机构和贷款产品,利率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信用贷款利率高于抵押贷款利率,银行年利率低于10%,小额贷款机构年利率高于10%,网上贷款利率较高。最高的应该是现金贷款。
在贷款利率方面,必须明确区分:机构经常使用日利率、月利率、年利率、年利率,特别是年利率和年利率来迷惑贷款人。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解释:年利率以年为单位。如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75%,二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25%。
年化利率可在1天、1周至365天的任何时间转换为一年的利息。某一财务管理层的日利率为2/10000。计算年化利率的公式为2/10000乘以365天,等于7.3%。
千万不要低估这个百分比。当我们有一大笔钱和一笔长期贷款时,利息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03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主要由产品决定。例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长期限是30年,所以你不能申请35年。
当然,您在满足产品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决定申请时间,如1年、2年、10年等,对于固定金额的贷款,贷款时间越长,每期相应还款金额越低,相对压力越小。
在贷款期限的选择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应该控制经济的范围。有些朋友为了提前偿还房贷和汽车贷款,还款期会很短,使自己的压力太大。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选择正确的贷款期限,而不是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还款确有困难,您也可以致电相应机构申请延长贷款期限。
04放款时间
贷款时间取决于贷款机构的处理时间。
抵押贷款的处理时间比信用贷款的处理时间长。因为抵押贷款需要进行抵押审查,或经过各种抵押程序,而信贷审查的过程相对简单。
通常,贷款审计越快,金额越低。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我相信贷款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30
贷款15万,是20年等额本息法,基准利率=6.55%,月还费用:1122.78元,每个月还款额相同,月供里每月本金和利息月月不同,一开始本金最少,利息最多,月供=本金+利息。给你前40个月参考:
按揭还款计算(等额本息)
还款月份 剩余本金 贷款月利率 每月利息 每月本金 累计年利息 前3年合计利息 前3年本金合计
第1个月 150000 0.0054583 819 304   28362 12058
第2个月 149696 0.0054583 817 306 等额本息 前3年本息合计 40420
第3个月 149390 0.0054583 815 307      
第4个月 149083 0.0054583 814 309      
第5个月 148774 0.0054583 812 311      
第6个月 148463 0.0054583 810 312      
第7个月 148151 0.0054583 809 314      
第8个月 147837 0.0054583 807 316      
第9个月 147521 0.0054583 805 318      
第10个月 147203 0.0054583 803 319      
第11个月 146884 0.0054583 802 321      
第12个月 146563 0.0054583 800 323 9713 1年  
第13个月 146240 0.0054583 798 325      
第14个月 145916 0.0054583 796 326      
第15个月 145589 0.0054583 795 328      
第16个月 145261 0.0054583 793 330      
第17个月 144931 0.0054583 791 332      
第18个月 144600 0.0054583 789 334      
第19个月 144266 0.0054583 787 335      
第20个月 143931 0.0054583 786 337      
第21个月 143594 0.0054583 784 339      
第22个月 143255 0.0054583 782 341      
第23个月 142914 0.0054583 780 343      
第24个月 142571 0.0054583 778 345 9460 2年  
第25个月 142226 0.0054583 776 346      
第26个月 141880 0.0054583 774 348      
第27个月 141532 0.0054583 773 350      
第28个月 141181 0.0054583 771 352      
第29个月 140829 0.0054583 769 354      
第30个月 140475 0.0054583 767 356      
第31个月 140119 0.0054583 765 358      
第32个月 139761 0.0054583 763 360      
第33个月 139401 0.0054583 761 362      
第34个月 139039 0.0054583 759 364      
第35个月 138675 0.0054583 757 366      
第36个月 138310 0.0054583 755 368 9189 3年  
第37个月 137942 0.0054583 753 370      
第38个月 137572 0.0054583 751 372      
第39个月 137200 0.0054583 749 374      
第40个月 136826 0.0054583 747 376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12-15
等额本息还款法:
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每月应还利息=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总利息=还款月数×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
说明:月利率=年利率÷12 15^4=15×15×15×15(15的4次方,即4个15相乘的意思)

贷款本金:150000元
贷款年限:20年(240个月)
利率不变还清全部贷款的2种情况:
☆按照商业贷款,等额本息计算
年 利 率:6.55%(月利率5.45833333333333‰)
每月月供:1122.78元
总 利 息:119467.09元
☆按照公积金贷款,等额本息计算
年 利 率:4.5%(月利率3.75‰)
每月月供:948.97元
总 利 息:77753.77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4-06-26
贷款15万元,采用2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意味着每月还款金额固定,其中包括本金和利息两部分。下面将详细解释如何计算月供以及月供中本金和利息的分配。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等额本息还款法的基本概念。等额本息是指贷款期间,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是每月还款额相同,便于借款人进行财务规划。
2、接下来,我们计算月供。月供的计算公式为:
\[月供=\frac贷}(1}\]
3、其中,月利率可以通过年利率除以12得到。假设年利率为4.9%,则月利率为4.9%/12。
4、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以15万贷款、20年(240个月)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月供=\frac11\times(1|frac4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