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年即将步入社会的心理与分析

如题所述

大学生作为学有所成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大学毕业生,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从人人羡慕的天之娇子到普通职员,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内外环境的变化与原来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常易产生情绪上的困扰及适应上的障碍。
如果一个人总是依恋他人,依恋家庭,不能实现个人情感独立,不能自主处事,那么就会对独立处事的职业缺乏兴趣,久之就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1、认真对待角色转变。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孩子”了,所以你不能再像孩子那样任性、为所欲为,戒掉对他人的依赖性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要从心理上尽快成熟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尽可能在经济上独立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社会的认同的标准完全不同,社会需要的是有综合性能力、勇于将梦想变为现实的人。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丰富的社会规则,与之对应的,学生需要让自己拥有立体的人生。

“立体的人生”是我“得觉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对学生们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说你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大格局大梦想,更要有积极的行动。因为格局决定生命的宽度,梦想决定生命的长度,而行动贯穿每一个当下,决定了生命走向辉煌与成功的速度。

一个立体的人生必然是挑战的、精彩的、社会的,因此我们无需绞尽脑汁去想如何适应社会,只需要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把握每一个当下,我们就已经在社会中前进了。

在优势区定下目标,你会在那个领域5年成为专家,10年成为权威,15年成为世界顶尖!

我们都希望人生丰富多彩,我经常对学生说,多彩的人生一定要有一个彩色的剧本,如果没有彩色的剧本,你的人生就是全黑的!制定目标就是这人生剧本中的第一章,这里所说的目标并不是我们嘴巴里随便说的“我要xxx”,真正的目标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有规模,有时限,可以量化,可以视觉化,想着能够让你兴奋,实现不了你则会感到伤痛。

目标可以在起跑的时候就让你一览全局,集中你所有的力量朝向一个方向努力。在这里,我所说的方向,指的是我们的优势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在优势区里做事,你会有“轻车熟路”的畅快感,更容易获得成功与自信,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让自己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和尚交给小和尚一块石头,问小和尚:“你看看这块石头值多少钱?”小和尚接过来仔细看看,疑惑地问到:“师傅,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值钱吗?”老和尚笑了:“我看呐,这块石头至少值一千两银子呢!”见小和尚不相信的样子,老和尚说:“这样,你把它拿到山下去卖,按照我说的方式,至少可以卖一千两银子!”

小和尚虽然不相信,但师命难违,他还是按照师傅说的来到山下的古董市场,把石头摆出来,不发一言。有人看到了,拿起石头看看,问:“小和尚,你这石头怎么卖呀?”小和尚摇摇头,仍然不说话。又一会,一个富商模样的人走过来,拿起石头仔细看了看:“小和尚,你这是什么宝贝,怎么卖的呀?”小和尚依然摇头不语。这一天一直到散集,小和尚都没有说一句话,集市上的买家间便有消息流传开来:来了个小和尚在卖一个不知名的宝贝。

过了几天,小和尚再次来到集市,换了个更加繁华的地方将石头摆出来。这次很快就有人来,拿着石头仔细鉴赏,问小和尚:“小和尚,我看你这块石头十两银子可以卖我吧?”小和尚按照师傅的吩咐还是摇头不语。接下来又陆续有人来问,价格从十两涨到了一百两、一百五十两、二百两,当有人开价到五百两时,小和尚再也忍不住了,匆匆跑回去报告师父:“师父,竟然有人出五百两银子买这块破石头呢!”老和尚笑着说:“它可不破,远远不止五百两银子呢!”

又过几天,老和尚让小和尚将石头拿到集市上最好的珠宝店,在柜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包在石头外面的布,里三层外三层的。老板扶一扶掉在鼻尖上的眼镜,凑上去,又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最后老板问:“小和尚,你这确实是个宝贝,我出一千两银子买下它怎么样?”小和尚惊异极了,差一点儿就点头成交了,但还是忍着按照老和尚的吩咐,摇摇头包起石头揣在怀里离开了。

第二天,老和尚与小和尚一起来到山下,刚到集市,另一家珠宝店的老板走过来,问到:“小和尚,听说你有一块宝石,我出一千五百两银子,你卖不卖?”老和尚点头,小和尚捧着一千五百两银子,实在忍不住了:“这不是块普通的石头吗?”不等老和尚回答,珠宝店老板乐呵呵地说:“它现在看起来是块普通的石头,但是经过处理,它可以变成一块上好的美玉呢!”

老和尚对着小和尚说:“只有你觉得它是珍贵的,它才会是珍贵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的价值并不仅在于你是什么、能做什么,更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同程度。同样的价值,只有你首先确信自己是珍贵的,别人才会认为你是珍贵的。

在优势区里定下目标,就是要我们成为目标里的人,而不是达成目标的人。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前者是在享受结果,而后者是要求结果。也许这两者都会成功,但却经历着完全不同的过程,成为目标里的人,是在喜悦的过程里;而追求结果的人,活在追求的焦虑中。

行动比梦想更接近成功!
第2个回答  2020-11-22
自卑心理:

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非重点高校,在求职的时候,难免受到有些用人单位的歧视。例如有企业要求“只收985、211学生”,在看到你的学校名称时就直接拒绝,连简历都不收,让人尴尬不已。

很多学生彼此倾诉求职中的遭遇,说自己备受打击,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也有学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到后来都不敢在面试的时候提自己的学校,害怕别人因为学校不好而淘汰自己。也有人因为专业不够好,常常后悔当初没有转专业,看到用人单位限制了优先专业时,就直接退缩,连上前咨询的勇气都没有。

就业目标模糊:

目前,由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表现为或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理想,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或职业目标长时间没有确定。
从众心理:

有些学生在面临求职的困境时,通常会参考自己的室友或者同学的选择。室友选择什么样的简历模板,他们就拿来直接改改。同学去投递什么样的单位,自己跟着投简历,也不考虑自己跟同学之间的差异。甚至有大学生求职时,要求和同学进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个部门,他们害怕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

自我认知偏差:

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体意识的特殊性,大学生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有些学生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于是,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等现象,就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