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原因是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3
秦始皇行政措施大又行之有效,他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又简化汉字统一钱币,连车的尺寸都注重统一,这些统一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国打下基础,被誉为千古一帝是有道理的。
第2个回答  2014-11-08
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第3个回答  2014-11-08
长城,统一六国,文字
第4个回答  2020-02-28
千古一帝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李贽评秦始皇。评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但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纪·二世》又说:“ 祖龙 种毒,久暂必发,天道好还,至此,不得不论因果矣。”
千古一帝也指唐太宗李世民。明王志坚《读史商语·卷三》说: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这里的文皇就是唐太宗。
阎崇年说康熙也是千古一帝。虽这只是一家之说,康熙按实绩并不能评上千古一帝,但康熙相较清朝其他皇帝作为又有所不同。康熙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康熙切身写了一篇祭文,里面对朱元璋的功勋,做了很大年夜大其实其实定,称他是“功德并隆,治统道统,昭垂奕世。。。”此后还提了“治隆唐宋”四个字!这等于代表了清朝官方,觉得朱元璋的统治的明朝,远远逾越了盛唐盛宋,如此崇高的评价,出乎时人预见。康熙“治隆唐宋”的题词,引起了清朝宗室和满臣的不满,他们觉得朱元璋不配得到多么的评价,以致有个巡抚,上折子请求撤回这四个字的题词,被康熙一顿谴责,但这还只是个开胃菜。到了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康熙在明孝陵向朱元璋行了三跪九叩的大年夜大礼,把明朝遗老们,感动的跪在明孝陵外,哭的晕倒一片。消息传到了首都,整个满清皇室都对康熙的做法极为愤怒,大家都一股脑向孝庄太后申诉,觉得堂堂大年夜大清皇帝,除了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如何能向一个明朝的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年夜大礼呢!孝庄却装聋作哑,不颁发任何见地。
古书中千古一帝是指唐太宗,也有指秦始皇,更高的还有千万古一帝。
李贽《续藏书》:“臣李贽曰: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太祖高皇帝就是朱元璋。李贽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朱元璋是千万古一帝。
秦始皇千古一帝出自这本禁书,在明朝自然是不被承认。藏书内容几乎没有网友看过,其中整章想说什么也不知道,但这些人仍然盲从引用。李贽 还说过祖龙 种毒,久暂必发,天道好还,至此,不得不论因果矣。又说朱元璋是千万古一帝,却没有多少知道。
史料表明,李贽当时是一个挟妓女,又勾引妇女乱搞男女关系的流氓,所做的不过是故意颠倒黑白是非的狂徒。
万历三十年闰二月乙卯,礼科给事中张问达疏劾李贽:”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耦,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狂诞悖戾,不可不毁。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者,一境如狂。又作《观音问》一书,所谓观音者,皆士人妻女也,後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于明劫人财,强搂妇女,同于禽兽,而不知恤。
民间说法也惊人的相似:(时有姚安知府李贽,寄居麻城,谓大道不分男女,作观音问,引诱士人妻女归教,用邪术掩人耳目,诡言入房中传道,白日行淫。)
顾宪成《束高景逸书》评价李贽: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败为是非而已。学术到此,真是涂炭,唯有仰屋窃叹而已!如何如何!
史载李贽颠倒是非,淆乱黑白,肆无忌惮。又说李贽: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李贽谓篡位的司马懿为圣人,赞美奸相李林甫。古人多次提到:其流祸之深,则极于焦竑、李贽。即焦竑、李贽的胡言乱语可说是登峰造极。
苌楚斋随笔一书认为李贽的罪比流寇张献忠屠城屠杀滥杀无辜的罪行还要严重,书道:明季生屠隆、李贽、桑悦、祝允明等非圣侮法之人,天下靡然从风,其流毒甚于张李二流寇。流寇祸天下,不过一时。学术之祸天下,其影响于人心风俗者,至捷至大,至久至远。
蕉轩续录也一致认为:李贽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王夫之也不得不哀叹:自李贽以佞舌惑天下,袁中郎、焦弱侯不揣而推戴之。又叹道::闻其说者,震其奇诡,歆其纤利,惊其决裂,利其呴呕。而人心以蛊,风俗以淫,彝伦以斁,【廉耻以堕】。若近世【李贽、钟惺之流,导天下于邪淫】,以酿中夏衣冠之祸,岂非逾于洪水、烈于猛兽者乎?
王夫之意思就是李贽堕化到毫无廉耻了。
张子蒙注:再传而为李贽,无忌惮之教立,而廉耻丧、盗贼兴,中国沦没。
这意思就是李贽的思想让人不知羞耻,然后盗贼兴旺!
明代竹窗随笔作者也严厉抨击了李贽,认为他只是惊世哗众取宠而已!书中说:(李贽)持之以小心。则必好为惊世矫俗之论以自偷快。一为妄语。何也。乃至以秦皇之暴虐为第一君。简单的说,就是把善说成恶,恶倒成了善,古籍也骂道他颠倒是非,淆乱黑白,肆无忌惮。
李贽的千古一帝神论,毕竟是惊众取宠。几百年后一直被淹没,即使民国也几乎无人提及,直到郭沫若横空出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