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分求军事高手,来帮我回答全部坦克的名称,不管老的型号旧的新的型号都来!!

本人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坦克老的新的都可以!

我要全集!!!有实力的回答!

没实力的么一回答!!回答对的另加100分!!

二战时期比较著名的坦克有:前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英国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誉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T-34 :hcOceNz
在苏德战争期间,T-34的产量占全部前苏联坦克的比重1941年为40%,1944年上升到高达86%。第一批T-34中型坦克于1940年1月问世,装有一门76.2毫米口径火炮,因此也称为T-34/76。该坦克战斗全重26.3吨,乘员4人,发动机为B-2柴油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行驶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00千米。T-34坦克的整体性能非常好,具有良好的防护和越野机动性,火炮威力也比较大,其作战性能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其结构简单、机械可靠,便于大量制造和战损时的维修,这在战争时期是非常必要的。T-34后又发展有多种型号,最重要的是装一门85毫米火炮的T-34/85。它战斗全重32吨,乘员5人,85毫米火炮可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军100毫米装甲厚度的重型坦克。二战结束后,T-34还大批出口,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国也曾在五十年代初期向苏联购买了大量T-34。至今在世界有些国家的军队中还能看到T-34的身影 kd_! S[
KV-1是卫国战争初期和T-34齐名的坦克。KV-1于二战前夕由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制造厂设计师科京带领下研制,KV坦克的名字即取自科京的岳父K·伏罗希洛夫元帅。当时的基洛夫制造厂共试验了三种车型,其中两种过时的多炮塔设计SMK型和T-100型被淘汰。1939年4月,单炮塔的KV坦克样车定型,次年2月开始生产。KV原型车(包括多炮塔原型车)投入苏芬战场进行试验,在突破芬兰军队防御阵地的战斗中表现了优异的防护力,无一遭到损失。 KS1udH^Zc
KV-1坦克至苏德战争爆发,共生产636辆。卫国战争初期,新型坦克KV-1和T-34在战场上的出现,使德国坦克相形见拙,甚至于德国坦克在41年对这两种坦克的威胁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坦克无疑是德军士兵的噩梦。战争爆发3天以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就开始遭遇这些庞然大物。8月13日,一个加强了100辆坦克的德军步兵团遭遇一队KV-1坦克,德军坦克根本无法阻拦KV的冲击,数十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几辆捷克38t坦克直接被KV-1压扁了。一门150毫米榴弹炮朝着冲过来的KV坦克不断开炮,直到被撞翻,而发射的炮弹无一命中。最后仍然是88高炮前来救驾,迫使苏军坦克后撤。战争初期只有88毫米高炮和斯图卡攻击机能够摧毁KV-1坦克。 /Dyig
KV坦克有多种型号,主要包括早期的1939年型,以及1940年型、1941年型、1942年型,还包括KV-2、KV-85等发展型号。从总体性能上讲,除防御外KV-1的各项指标均不及T-34,其结构设计落后,可靠性差,尤其是火力不够强大,无法对付1942年后出现的德国新式坦克。43年出现了装备85mm炮的改进型KV坦克——KV85,但与T-34/85相比毫无出色之处,而且性能不及德国的“虎”式,因此苏联重型坦克的位置逐渐让给了斯大林(JS)系列。 OH@gwC
IS系列 “斯大林“ JG&E"j#q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准备用于对付当时德军重型坦克的。该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KV-13坦克(晚期型设计项目编号是223)是1942年3月苏联决定在车尔亚宾斯克实验工厂独立设计的重要工程,苏联2号N.V.Tseits设计局被指定为主设计局。 Z [l+{
e@]m@
设计组其他成员有负责车体设计的K.I.库兹明、炮塔设计的N.M.舍内夫、底盘设计的S.V.米斯科维奇以及负责总装配的G.N.莫斯科万。KV-13坦克是作为中型坦克来设计的,不过其装甲却是重型坦克所具备的。这个项目因其采用大量铸造部件而非常有名,它不仅在炮塔采用了铸件还在其车体以及炮塔座圈上也使用了铸造部件。虽说限制了内部空间,但是却换来了良好的装甲防护(同时也在重量上得到减轻)。而且KV-13设计方案也符合苏联卫国委员会在1942年颁布的关于减少装甲所消耗金属资源的指示。第一辆从设计到被制造只用了很短的时间,1942年5月便被交付测试。这种坦克全重31.7吨,安装一门76.2mm ZIS-5火炮以及一架DT型同轴机枪。其车体前部最大装甲厚度为120mm,而炮塔则为85mm。600马力的V-2K引擎使它的最大速度达到55 km/h。采用了T-34坦克底盘上的一些部件,包括履带,负重轮则是取自KV坦克的。KV-13还采用了改进的冷却装置,对于增加空气导入效果很好。测试中也暴露出KV-13坦克的一些缺点:由于传动装置的问题导致其加速性能很差、履带很容易受损、在做转向的时候履带会产生脱落现象等等。1942年7月,就在测试进行时,主设计师N.V.切兹死了,N.F.沙姆舒林取代了他的位置。刚接手的时候,KV-13坦克采用了由F.A.马里沙金为KV-1S坦克设计的转动装置和底盘上其他一些部件。经过这些改进,KV-13依然没有通过测试,苏联军方很快便对它失去了兴趣。尽管最初的设计失败了,不过在1942年12月实验工厂又拿出两种新型的KV-13设计。这两种车型仅在车体、悬挂扭杆以及底盘上和上一个KV-13型坦克一致。炮塔和很多其他部件都完全是重新设计的。尤其其转向机构采用了A.I.巴拉格纳拉沃夫设计的“二级行星转向机”,苏联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 6 8fnh'I!
F_i"v5#
冷却系统也被改进,履带连接采用了“车尔亚宾斯克履带”。 f="ZplW
OoRg:"9{#
德军在东线投入的虎式重型坦克更加迫使苏联尽管发展相应的坦克。根据GKO在1943年2月24日的2243号指示,车尔亚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和NKTP的第100号工厂(就是原来的实验工厂)要在KV-13最后一种型号的基础上开发出两种坦克,命名为“约瑟夫.斯大林”(就是IS坦克或者称为JS坦克)型并准备接受测试。安装76.2mm火炮的称为IS-1(工厂设计编号依然是第233号工程)。而装备122mm的U-11坦克榴弹炮(原来是为KV-9试验坦克设计的)的则被命名为IS-2(第234工程)。 lxbC 7?O
f`K#=_Kq7
两个型号都在1943年3月22日至4月19日接受测试,测试结果都很不错。两种坦克都比KV-1S重型坦克要轻,所以有更好的机动性,同时又具备了良好的装甲防护以及强大的火力。测试中也出现几个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底盘和引擎/传动转向装置。当行驶到松软地形时,由于负重轮间距出现扭曲而导致产生大的旋转阻力。苏联有关部门建议增加负重轮的数量以通过测试。不过当时车尔亚宾斯克拖拉机厂、第100号工厂以及他们的合伙工厂UZTM工厂、第200号工厂都已经开始准备生产工具这种新型坦克了。4月初,苏联获得了德军虎式首份装甲防护数据。1943年4月15日,GKO发布第3187号指示开发研制可以摧毁德军新式装甲战斗车辆(就是指虎)的大威力反坦克炮。 O2yD{i#l*#
GMkni'pV
4月底,一辆缴获的虎式坦克被送到库宾卡测试场进行火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付虎式坦克最佳的武器就是85mm的52-K 1939型AA炮,这种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的前部100mm装甲。1943年5月5日,GKO又发布指示委派设计局留意该炮。这道命令下达之后,由V.G.格拉宾领导的中央炮兵设计局和F.F.彼得洛夫领导的9号工厂设计局受命在两辆KV-1S以及两辆试验型IS坦克上安装85mm火炮。 +?*.Emzl@
pHye8v4fvi
6月上半月,TzAKB的两门S-31,9号工厂的两门D-5T型炮都准备完毕。S-31型炮是基于76.2mm的ZIS-5坦克炮的85mm火炮,非常便于制造。而D-5T型炮则是安装在SU-85自行火炮上的D-5S型炮的变种,它的特点就是重量轻以及后座力小。很快发现在IS原来的炮塔上安装85mm炮会导致乘员空间的急剧缩小。最后决定增大其炮塔尺寸,乘员室被扩大了,车体也相应增长到420mm。 ;49sou
:cIPX%S
由于车体变长使的其第二和第三负重轮之间的距离也被增加,这要通过加装一个负重轮来解决。新的炮塔由第200号工厂生产。这些改动使得坦克的全重增加到44吨,造成了机动性能的下降,不过换来的却是更强大的火力。装备85mm火炮的IS坦克被定为“第237号项目”。1943年7月初,两辆试验型的IS坦克被制造出来(一两安装的是S-31火炮,另一辆则是D5-T火炮)。 '/rU<.1
*-.`Q
同时,ChKZ工厂也准备了两辆在KV-1S上安装85mm火炮的车型。一辆是“第238号项目”(在KV-1S上安装S-31火炮,炮塔没有改进),另外一辆是“第239项目”(和第237号项目一样,安装的是D-5T火炮)。1943年7月,所有的四辆坦克都参与了比较测试。D-5T火炮的型号,第237号和第239号项目赢得了竞争最后胜利。这两个项目被分别命名为IS-85和KV-85。由于乘员室空间实在太小,第238号项目则被取消。 <lU(9) L;&
53.jx38xS
7月31日,KV-85和IS-85被交付库宾卡试验场进行测试,测试由第100号工厂的负责工程师N.M.施内夫带队的28名工程师组成。测试从8月2日开始,整个测试负责人是红军技术管理部门的S.A.阿伏宁少将。火炮测试是在高洛霍夫特斯基试验场进行。测试的成功使苏联决定两种坦克都在8月8开始投入生产,一队试验车型则沿着莫斯科大街开进了克里姆宁宫,在这里它们将接受斯大林的亲自视察,一起参加视察的还有莫罗托夫、沃洛舍洛夫以及贝利亚等高层人员。有趣的是,除了驾驶员其他所有的参加视察的乘员都换成了NKVD的官员。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1943年9月4日,IS-85重型坦克正式进入红军装备序列。 G(o6/
O*N:.|dUw
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IS-1坦克的最终产量大约是107辆。其中有102辆后来被换装122mm的D-25型火炮。总的来说,IS-1坦克是一种过渡型的坦克,虽说设计的初衷是用来对付德军重型坦克,但是进入制造后却发现其与苏联当时的需要仍然有一定差距,所以只生产了很少的一些。而之后安装122mm火炮的IS-2坦克却成为二战中德军最可怕的对手。
坦克的战斗力具体到每辆坦克而言,可分为火力,装甲和机动性,具体到一型坦克,还有战略机动性和可维护性,就每辆坦克而言,当属二战后期的德国中型坦克“豹”式,其70倍75mm的火炮穿甲能力与虎式56倍88mm炮相当,装甲略弱而两种机动性更好;但德国坦克的弱点是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苏式坦克最均衡的应该属T34/T34-85,以后的苏式中型坦克的设计都不脱其窠臼,以广义的战斗力而言。 iFZ.a.NDc
NTSIClm}U
二战帝国3坦克 I8|"h8\
]Bs{9=2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R G~GVf
-j1]H"-
德国利用PzKpfwIII坦克的底盘生产多种变型车,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击炮,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 c4zGQoeH:
?!.J 0q
PzKpfw III型战斗坦克从1939年装备德军开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军活跃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它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战斗坦克无疑是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bDD29
6$l?D^{
主要性能 ;wTc_i
qnqS^K,':
型号: Ausf H Ausf L/M /SyAjZ
-9Ygn_M
重量: 21800kg 22700kg h iK}&
C0 /G1\
人员: 5 men 5 men oFT1d
4n1 g@A=y
发动机: Maybac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265hp Maybac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265hp aOQT-C[ O
8VuLL<\|
速度: 公路: 40km/h w,_LC)9
N vTp1kI]
土路: 20km/h 公路: 40km/h "z= ~7g
O@w_"TJP/z
土路: 20km/h 5=}CZYWB
l.Z+.<@
行程: 公路: 165km }lCQ+s!
2=%]Ax"R
土路: 105km 公路: 155km q'IMt7}
J,s:CBCGL
土路: 95km e AaS }g 0
OYb:);o,iE
载油量: 320 litres 320 litres ps:E(\
gA3f@7}d
长: 5.52m (with the gun) 6.41m (with the gun) NS;L FeGD
-.L )\
5.56m (w/o the gun) G]mD_J1$
OI3j!L2f
宽: 2.95m 2.95m Y##lFEt
}r;=<mc,O
高: 2.50m 2.50m x|()f 3{.
)5y" T0]
武器: 50mm KwK 38 L/42 V ZtFgN$J
oMOh4NH,x
2 x 7.92mm MG34 {+3g*s/HI
xr7M#n
(1 x MG - hull) {wDe#c{_
`O;4 b#!g
(1 x MG - coax) 50mm KwK 39 L/60 .[3C
c~OvoTF,
2 x 7.92mm MG34 nV`W0r(f'
_}T )\o 
(1 x MG - hull) Cb.M
B7'yc`)H
(1 x MG - coax) ` K0PLxSv
#EB Rc4>,
弹药: 50mm - 99 发 7u5H o`
'#.D`9YI<
7.92mm - 2700 发 50mm - 92 发 XD_!5+\H1
i&DUlmt)f
7.92mm - 3750 发 ?8U]UM6Tu4
Dk8@x8
装甲: 10-37mm 10-57mm BglbQ'6p
% I2JS
产量表 peOoZdJd
AE Elaq.B
型号: 生产日期: 产量: 0[N1SY\lj
,Tk53 "
Ausf A 1937 15 .f>7a;V?}
S;%k?O 7v
Ausf B 1937 15 }qZ^S9
@,]W
Ausf C 1937/38 15 :_,3")-v
E0DquVrz
Ausf D 1938 30 )a `kL,
HnsLYY\
Ausf E 1938/39 96 $'<$:;4b3
eYUq0~3
Ausf F 1939/40 435 q]SH'Wd
E]^n\bE%
Ausf G 1940/41 600 U:[CcN/~3
C^,J 6;'
Ausf H 1940/41 308 -mLu!32I<
&h=f
Ausf J (早期) 1941/42 1549 %dhrXK5
ApplWa3
Ausf J (后期) 1941/42 1067 R"\(a
r/HG{XH`
Ausf L 1942 653 cHVu6I?h
AgUjC
Ausf M 1942/43 250 n,_9Eh#WD
q^<;B Y
Ausf N 1942/43 7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2
我只找到了我国的坦克,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62式轻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乘员4人 ,公路最大速度60km/h,主要武器:是85mm口径62-85T坦克炮一门,弹药基数主炮弹47发 ,另有7.62mm并列机枪2挺,12.7mm高射机枪1挺,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有激光测距仪。
62式轻型坦克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快速推土机,均已生产和装备使用。

63式水陆两用坦克 :
63式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10月开始设计,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根据试生产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改进,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投入批量生产。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 战斗全重18.4吨,乘员4人 ,公路最大速度64km/h,抗风浪能力三级风,1.2m浪高,主要武器口径为85mm口径的62-85Tc式线膛坦克炮,另备7.62mm并列机枪和59式12.7mm高射机枪各一挺,该坦克备有夜视仪。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性能特别是两栖性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协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
63式水陆坦克的变型车有:77-1和77-2式水陆装甲输送车,76式水陆坦克抢救牵引车,63式水陆两用新122mm自行榴弹炮。

69式主战坦克:(性能于苏制T-55坦克相当)
6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首次独立设计的主战坦克。该车于六十年代开始研制,七十年代初设计定型。以后经过几次改进,其型号不断扩展,从而形成了69式坦克车族。69式主战坦克与国外同类坦克比较,其性能明显优于日本的61式,在防护和机动性方面超国了美国的M60,各项技术指标与前苏联的T-55式相当。
69式主战坦克主要技术参数和武器:战斗全重36.5吨,乘员4人,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武器装有新设计的100毫米滑膛坦克炮1门,配弹44发,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高低向采用液压式控制和驱动。配有夜视夜瞄装置,包括车长配用的昼夜(红外)指挥观察镜和炮长的夜间红外瞄准镜,并在火炮防盾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
最主要的改进型有69-Ⅱ式和69-Ⅲ式(即79式)主战坦克,此外还有69-ⅡB、 69-ⅡC和69-ⅡC1型指挥坦克及653式(84式)坦克抢救车、84式坦克架桥车等变形车。

79式(69-Ⅲ式)主战坦克:
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八十年代在69-Ⅱ式基础上改进而衍生出的新型号。其总体布置与前几型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是 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计算机为数字式。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千余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 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仪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另外有发展型79-II式坦克(我军没有装备用于研究)。

80式主战坦克:(性能于苏制T-64坦克相当)
80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于1974年开始部件研制,1980年开始整车研制,1988年设计定型。与59式、69式相比,该坦克在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方面有较大创新和发展;与外军同类坦克相比较,在火力与火控方面与日本的74式相当,而防护性能方面优于后者,在三大性能方面优于美国的M60坦克,火力方面与美国M1坦克相当,机动性与前苏联的T-64相当,而防护优于后者。
80式主战坦克的技术数据和主要武器:战斗全重38吨,公路最高速度57公里/小时 。主要武器是一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为44发。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80式坦克采用的是GM-09型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光点驱动器、激光测距机、数字式微型弹道计算机及控制面板、光点电源、目标角速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以及复合双向控制稳定器等部件。观瞄装置方面,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炮长微光夜间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是分置的,车长观察镜为昼夜互换式,驾驶员用的是TDPN-2型驾驶员微光夜视仪。
80式发展型有80-Ⅰ式,80-Ⅱ式,85-Ⅱ式,85-ⅡA式和 85-ⅡM式等 。
85-II是以80-Ⅱ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该坦克战斗全重39.5吨,弹药基数为48发。主要改进有:炮塔由铸造改为焊接结构并采用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从而使坦克具有了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该车采用的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瞄准线独立稳定原理,由独立稳定测距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复合双向稳定器、控制盒及侧倾斜、横风、炮塔角速度等传感器等组成,并设置允许射击门。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约需只6秒钟。火炮的身管加长,火炮威力进一步提高。
发展型85-ⅡM式主战坦克(外贸) 是80式车族的最新型号。装有先进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炮管上装有轻质合金热护套。坦克上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坦克的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具有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另外,还装有性能先进的像增强器观瞄仪,具有良好的夜战能力。
发展型85-III型主战坦克(外贸)是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承袭了85-IIM主战坦克的优长,在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火控系统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更加适于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要求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安装了新型动力装置,战斗全重42.5吨, 乘员3人,其公路最大速度大65公里/小时.主要武器为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42发.另备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该坦克采用稳像式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使坦克具备了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而且反映时间短.此外,采用适应夜战的第二代激光夜视仪,使坦克的夜战能力得以提高.该坦克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改进型有85-ⅡAP式主战坦克(外贸)。

88C式主战坦克即96式主战坦克:(性能相当于苏制T-72坦克)
88C式坦克是88式坦克中最代表性的坦克,又称96式主战坦克,是我军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是目前我解放军的主战装备。96式坦克是中国坦克发展的一次飞跃,88式坦克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大口径火炮、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模块复合装甲和外挂装甲等多种先进技术。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约41.5吨,乘员3人。最高时速为57公里。主要武器有一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备有昼夜瞄准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列装了国产化的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辅助武器有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和并列机枪各一挺, 火控系统采用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并同时具有稳像式火控和自动装表简易火控两种工作状态。夜视器材采用的是第二代像增强式观瞄仪。
96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和防护性能上要优于俄军T-72和T-80的早期型号,在机动性上与T-72大致相当,其总体性能在T-72之上,具有抗衡T-80U/90、M60A1、“豹”Ⅱ等世界一流坦克的能力。并能在多种复杂战术背景下遂行战斗任务。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如M1A2、“豹”ⅡA5/A6、“勒克莱尔”和日本90式相比,96式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上毫不逊色,但在通信指挥系统、火控系统、动力传动装置、机部件可靠性、制造加工工艺水平和使用维修性上与上述先进坦克尚有一定差距。不过只要升级火控系统,就足以抗衡周边地区任何一种主战坦克。

88B式主战坦克:
88B式主战坦克全重为38吨, 乘员为4人 ,最高时速为57公里武器系统 88B装有一门105毫??统,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创造,该系统由炮长昼夜观瞄、侧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车长独立周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和炮控分系统组成。 无论昼夜均可在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实施精确射击,且射击反应时间极短。 88B从技术水平上讲,综合性能优于以美国M60系列、德国“豹”1系列、法国AMX-30系列和日本的74式坦克为代表的西方第二代主战坦克。单从火力上讲,88B已具备抗衡世界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能力,但就整体技术水平来看,与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已经停产。

90-II主战坦克:
90-II主战坦克是北方公司为满足现代作战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式坦克。该坦克集中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主要优点,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因而其使用性能优越,设计新颖,操作和维修简单。
90-II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48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90-II坦克的火力世界第一,125毫米滑膛炮威力强大,配弹39发,先进的火力控制系包括稳定式测距瞄准具、火控机算机、控制操纵板、激光功率测量仪等,可对付昼夜移动的目标。另备12.7mm高射机枪和7.62mm同轴机枪各一挺。电子设备有ISFCS-212改进型火控,二代微光夜视仪,激光测距仪。
T-98式坦克:(性能与美制M1A2坦克相当)
我军最新型T-98式坦克战斗全重50T,最大时速65KM/H,最大行程500KM(与M1A2相当),火控系统采用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炮长瞄射目标时,车长可搜索下一目标并自行射击。2500M对动目标首发命中90%,夜间对TANK距离为3000M,自动机每分钟8发。备有光电通信及对抗系统,敌我识别与激光通信系统,供车长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语言通信,也可激光搜索激光报警,并有抗光、电、磁干扰。炮长后基座上装有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既激光致盲系统,可使2500M距离外人眼及光电系统致盲。
火力装备有新型125毫米滑膛炮,寿命达800发,穿甲弹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弹种有:采用半可燃药筒的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39发。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1740M/S,世界第一。2000M可穿800毫米重装甲,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达900毫米,其长径比为25:1。另外还配有我国产仿俄A-11炮射导弹。T-98火力在2000-5000M可击穿世界所有现御第三代坦克前装甲。T-98坦克的技术综合性能已经全面超过M1A1,火力和防护性能上甚至超过M1A2许多。

MBT2000主战坦克
MBT-2000主战坦克的前身是90-II主战坦克,90-II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研制、生产的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经过近10年的研制,于2000年正式设计定型,定名为MBT2000主战坦克。这种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等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MBT2000主战坦克的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48吨,乘员3人,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武器装有1门有热护套和炮膛抽烟装置的12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39发,其火控系统为带自动跟踪的指挥仪式稳向火控,包括带有激光测距仪的稳定式炮长瞄准镜、车长周视镜、自动跟踪、地面导航系统、控制面板、弹道计算机、红外热像仪和各种传感器等。该火控系统使坦克炮具有昼夜和行进间作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车长可通过车长瞄准镜捕获目标,并进行超越射击。

ZTZ-99式主战坦克(综合性能排世界前三位)
ZTZ-99式主战坦克是目前我军研制的最新型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坦克炮塔正面和侧面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反应附加装甲,具备了优异的防弹外型 ,车体也均采用复合装甲, 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最大公路时速8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装填,弹药基数为41发。该炮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和7.62毫米并列机枪各一挺 。
ZTZ-99坦克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式),还安装有最新型的国产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火控系统整体水平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ZTZ-99坦克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夜战能力方面装有我国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7--9公里,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第2个回答  2008-01-21
楼上复制得辛苦了,我也来说几个主要的,不包括自行榴弹炮及未列装的:
先说二战的:
英国:维克斯、克伦威尔、圣瓦伦丁、马蒂尔达、十字军、邱吉尔、黑王子、萤火虫(M-4底盘加英国炮塔和火炮)
法国:雷诺FT17、索玛S-35、Char B1-bis
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M-4谢尔曼、M-3/M-5斯图亚特、M-24霞飞、M-26潘兴、M-18歼击车、M-36歼击车
德国:I、II(有75MM48倍口径的黄鼠狼反坦克歼击车和山猫侦察车)、III(火炮分37MM、50MM42倍口径和60倍口径,还有75MM24倍口径和48倍口径的突击炮)、IV(火炮分75MM24倍口径、43倍口径、48倍口径、还有88MM71倍口径的犀角反坦克歼击车和75MM70倍口径的突击炮)、V豹式(88MM71倍口径的猎豹突击炮)、VI虎式(分88MM56倍口径的虎I和88MM71倍口径的虎王,两者外形尺寸完全不同,虎王还有128MM的猎虎突击炮),费迪南德/象式歼击车,用竞争虎王失败的底盘制造,象式是改进型,主要应对库尔斯克会战被苏军近距离包围无机枪防卫被击毁而加装了机枪。35t、38t捷克造坦克,LT38后期有改造成追猎者歼击车。
苏联:T-26、T-28、T-35、T-60、T-70、BT-5、BT-7、T-34(有76.2MM30.5倍口径和41倍口径和85MM火炮的)、KV-1(有76.2MM30.5倍口径和41倍口径和85MM火炮的)、KV-2(152MM)、JS-1(85MM)仅少量投入、JS-2(122MM)、JS-3(122MM)、SU-76歼击车、SU-85、100、122、152(T-34底盘)、JSU-122、152(JS底盘,装甲较SU厚好多)
日本:89式、97式(有47MM、57MM、75MM)中型,92式、94式、95式轻型。
意大利:菲亚特、M13/40和改进型M14/41
二战后:
美国:M-47/48、M-41、M-60、M-551、M-1(105MM)、M1A1(120MM)和A2
英国:征服者、百人队长、奇伏坦、挑战者I和II
法国:AMX-30、AMX-40、勒克莱尔
德国:豹1、豹2(A5炮塔改变,加强防护,A6加长炮管)
意大利:OF40、公羊1和2
日本:61式、74式、90式
以色列:梅卡瓦I、II、III、IV
苏联:T-10、T-55、T-62、T-64、T-72、T-80、T-90
中国:59式、62式、63式、63A式、69式、79式、80式、85式(分105MM和125MM)、90式、98式、99式
瑞典:S坦克
瑞士:PZ61、PZ68
南斯拉夫:M-84
印度:胜利、阿琼
韩国:K1(105MM)、K1A1(120MM)、K2
巴西:奥索里奥
南非:号角
现代别国还有好多,不过大部分是苏联的改型,二战也还有好多改型,都是根据需要或利用剩余物资改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1-17
我只有中国的
中国坦克全系列简介
第一代坦克
(1)59系列
59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6.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40公里。
外形尺寸:9.0米(炮向前车长),3.27米(车宽),2.40米(车高)。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3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柴油机,功率为382kW。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

59-Ⅰ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6.3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40公里。
外形尺寸:9.239米(炮向前车长),3.320米(车宽),2.218米(车高)。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3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
59-Ⅱ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6.2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40公里。
外形尺寸:9.235米(炮向前车长),3.270米(车宽),2.218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38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造炮钢铸塔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
59-ⅡA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6.5~37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48~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600~620公里。
外形尺寸:9.22米(炮向前车长),3.32米(车宽),2.4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37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车首可挂装国产复合装甲。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激光测距机。
59D1式主战坦克

“美洲虎”坦克

中美联合研制的“美洲虎”坦克,由59坦克改进而成。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40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5公里/小时。
外形尺寸:9.6米(炮向前车长),2.7米(车宽),2.63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3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5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6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炮塔和车体采用间隙/复合装甲。
发动机:1台8V-92TA型8缸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为560千瓦。
(2)62式轻型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21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80~510公里。
外形尺寸:8.016米(炮向前车长),2.85米(车宽),2.25米(车高)。
主要武器:8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7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2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柴油机,功率为420马力。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
(3)69系列
69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6.5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20~440公里。
外形尺寸:9.125米(炮向前车长),3.270米(车宽),2.457米(车高)。
主要武器:100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4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12V水冷柴油机,功率为426kW。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激光测距机。
69-Ⅱ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6.7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20~440公里。
外形尺寸:8.657米(炮向前车长),3.307米(车宽),2.457米(车高)。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12V水冷柴油机,功率为426kW。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激光测距机。
其它:三防装置。

79式主战坦克(69-Ⅲ)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7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30公里。
外形尺寸:9.22米(炮向前车长),3.27米(车宽),2.40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25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12150L-7BW柴油机,功率为580马力。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激光测距机。
其它:三防装置。
第二代坦克
80/88系列
80/88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7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外形尺寸:9.328米(炮向前车长),3.372米(车宽),2.290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25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可挂装复合装甲。
发动机:1台12150ZL柴油机,功率为537kW。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光点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激光测距机。
其它:三防装置。
80-Ⅰ式式主战坦克

80-Ⅱ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7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外形尺寸:9.336米(炮向前车长),3.372米(车宽),2.290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4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25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可挂装复合装甲。
发动机:1台12150ZL改柴油机,功率为588kW。
火控系统:光学瞄准仪、光点光环式火控系统、激光测距机。
其它:三防装置。
第三代坦克
(1)85系列
85-Ⅱ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39.5吨。
乘员:4人。
最大速度:57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外形尺寸:9.36米(炮向前车长),3.37米(车宽),2.30米(车高)。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8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25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采用复合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柴油机,功率为800马力。
火控系统: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
其它:三防装置
85-ⅡM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41吨。
乘员:3人。
最大速度:57.25公里/小时。
外形尺寸:10.28米(炮向前车长),3.45米(车宽),2.30米(车高)。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40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采用复合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水冷式涡轮增压V-12柴油发动机,功率为730马力。
火控系统: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
其它:三防装置。
85-Ⅲ式的改进型,出口巴基斯坦。
88C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41.5吨。
乘员:3人。
最大速度:57.2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00公里。
外形尺寸:10.65米(炮向前车长),3.30米(车宽),2.30米(车高)。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弹药基数41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25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采用复合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发动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730马力。
火控系统:JSFCS-212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
其它:三防装置。
2)90系列
90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小于48吨。
乘员:3人。
最大速度:62.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50公里。
外形尺寸:10.34米(炮向前车长),3.4米(车宽),2.20米(车高)。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弹药基数39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采用复合装甲。车体钢装甲板+复合装甲。
发动机:1台8缸水冷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1200马力。
火控系统:双向稳定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新型弹道计算机、炮长车长昼夜两用瞄准镜。
其它:三防装置。
MBT2000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48吨。
乘员:3人。
最大速度:6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50公里。
外形尺寸:10.067米(炮向前车长),3.4米(车宽),2.4米(车高)。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弹药基数39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采用复合装甲。车体钢装甲板+复合装甲。可挂装爆炸反应装甲。
发动机:1台6TD-21200对置二冲程发动机,功率为1200马力。
火控系统:自动跟踪指挥仪式稳向火控系统,包括带有激光测距仪的稳定式炮长瞄准镜、车长周视镜、自动跟踪、地面导航系统、控制面板、弹道计算机、红外热像仪和各种传感器等。
(3)98式主战坦克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48吨。
乘员:3人。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00公里。
外形尺寸:11米(炮向前车长),3.4米(车宽),2.20米(车高)。
主要武器:50倍径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弹药基数40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为均质轧制装甲焊接结构,重要部位采用迭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车体为多层复合装甲,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钢。可挂装附加装甲和主动式爆炸反应装甲。
发动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1200马力。
火控系统: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
第四代坦克
99式主战坦克

99主战坦克三视图
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51吨。
乘员:3人。
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600公里。
外形尺寸:10米(炮向前车长),3.5米(车宽),2.37米(车高)。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140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弹药基数40发炮弹。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5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装甲防护:炮塔焊接结构,防护相当于700毫米均质钢装甲。车体防护相当于500~600毫米均质钢装甲。挂装新型双向反应装甲时,防护能力可达1000~1200毫米。
发动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1200马力。
火控系统:双指挥仪式火控系统
第4个回答  2008-01-14
二战时期
苏联:T-26,BT-7T-60,T-70,T-28,T34/76,T-34/85,T-35,KV系列,IS-2等等.
美国:M3轻型坦克,M3中型坦克,M4中型坦克,M24轻型坦克,M26重型坦克.
德国:Ⅰ轻型坦克,Ⅱ轻型坦克,Ⅲ中型坦克,Ⅳ中型坦克,Ⅴ豹式中型坦克.Ⅵ虎式重型坦克.
中国:Ⅰ轻型坦克,维克斯轻型坦克,M3轻型坦克,M4中型坦克等等.
英国:A9型巡洋坦克,马蒂尔达步兵坦克,范伦泰步兵坦克,丘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彗星巡洋坦克,黑王子步兵坦克(丘吉尔改进型).
法国:R-35轻型坦克,H-35轻型坦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