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梁、板柱、地基等钢筋验收一般有那些具体要求?

如题所述

重点依据11G101图集。1暗柱内容: 

1.1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1.2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钢筋绑扎: 

1.3.1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设置。 

1.3.2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 

1.3.3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绑扣丝头应向里。 

1.3.4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不得并在一起。 

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 

2.1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2.2墙体钢筋已经调整。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 

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2.4墙体竖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倍搭接长度。 

2.4.2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 

2.5竖向梯子筋要求: 

2.5.1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 

2.5.2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度应为248mm、298mm、348mm。 

2.5.3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 

2.5.4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 

2.5.5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采用短斜钢筋制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 2.6.3 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制作准确,绑扎牢固。 

2.8保护层要求: 

2.8.1墙、柱、梁均采用塑料垫块,符合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和强度要求。 

2.8.2设置间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垫块设置在主筋上,墙筋垫块设置在墙水平筋上。 

2.9对箍筋的要求: 

2.9.1弯钩必须平行,弯钩角度为135。。 

2.9.2平直部分为10d,且两根长短一致。 

2.9.3弯心符合主筋直径,且与主筋绑扎到位。 

2.9.4四个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绑扎牢固。 

2.9.6柱箍筋开口分别设在四个角。 

2.9.7对柱、过梁箍筋要求直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间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于Φ20以10cm控制,小于Φ20以5d控制。 

2.9.8连系梁箍筋要求不倾斜,间距均匀,开口设置在上部两边。 

2.9.9单支箍按图纸要求设置,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墙筋截断处加三边开口箍筋。并按图纸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连系梁钢筋锚固: 

2.11.1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须设在箍筋四角,两排主筋间距为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 

3.顶板钢筋: 

3.1板筋绑扎前的控制: 

3.1.1对墙筋、连系梁筋及施工缝处板筋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3.1.2设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项未做完不得进行板筋绑扎。 

3.2网眼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墙边尺寸50mm。 

3.4绑丝要求: 

3.4.1上筋绑丝朝下,下筋绑丝朝上,与钢筋垂直。 

3.4.2绑丝甩头长短基本一致,长度不超过50mm。 

3.4.3相邻绑丝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钢筋: 

3.5.1不准用电弧点焊。 

3.5.2有出电线管时应采用“z”字形钢筋绑扎牢固。 

3.6双层网片间的钢筋马凳设置。 

3.6.1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 

3.6.2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 

3.7保护层顶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过3mm。 

3.8板筋垫块: 

3.8.1采用塑料垫块,厚度和强度符合保护层要求。 

3.8.2垫块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设置。 

3.9板面预留洞,周围钢筋预留洞直径大于200mm,小于300mm时,板筋应弯曲绕管通过。 

3.10钢筋端头锚固要求:锚固至外侧竖筋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3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就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
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说明:5.4.7 搭接区域的箍筋对于约束搭接传力区域的混凝土、保证搭接钢筋传力至关重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给出了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直径、间距等构造要求。
第2个回答  2012-06-23
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按照设计的图纸和规范施工,只要这样去施工,那就真的是无话可说了!
第3个回答  2012-06-13
楼上说的好像不太对哦 你说的这些一般上是设计院设计时的要求,现场施工根本不用管这些,只要照着图纸要求进行钢筋施工就行,图纸上钢筋什么规格就用什么规格,图纸上箍筋什么间距就什么间距。现在设计图纸是按新版11G101图集绘制的,所以你要去验收就必须熟记11G101这3本图集,上面有所有对钢筋施工的要求,网上能下载到,内容挺多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