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保研名额怎么分配及确定的?

如题所述

大学保研名额分配及确定的介绍:

很多同学进入校园后会听说一些保研的各种小道消息,如成绩保研、竞赛保研、支教保研、保研加分政策等,然而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这些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要弄清楚保研名额怎么分配的问题,首先要明白保研名额的来去和分配,如保研名额的源头是哪里?高校的名额是怎么分配的?校内的名额是如何分配的?因此,本文围绕整个保研名额的来龙去脉进行回答。

一、保研的名额怎么来的

保研名额其实是教育部每年根据情况下发的,一般都是在9月上旬公布名额,一般来说每年各个高校保研名额相对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网上统计的各个高校保研率也只是保研人数除以当年招生人数,不可一概而论。

既然教育部下发的名额是根据情况进行确定的,这也意味着实际保研名额会随着就业情况进行调整。比如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影响,这一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不好,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公司倒闭、员工被各种解聘找不到工作的信息,在目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紧张的大背景下,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教育部在此前已经明确发文表示对研究生招生进行扩招。

二、保研的7种方式

保研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综合成绩保研和个性化保研,其中综合成绩保研包含:夏令营保研、预推免保研、九推保研;而个性化保研大致包含:竞赛保研、支教保研(1+2)、辅导员保研(2+2或1+3)和被忽视的校际互推保研。

三、保研的名额怎么分配

保研名额的整个流转过程大概是:教育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学院—专业—个人。

1、教育部如何分配/确定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保研名额

教育部参考往年情况,再结合每年的具体形势,给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下发指标,比如某某院校今年可以有推免生名额750人左右。一般来说每年各个高校的保研名额相对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学校如何分配/确定各个学院的保研名额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接收到分配名额指标之后,首先会扣除竞赛保研、支教保研(1+2)、辅导员保研(2+2或1+3)的名额,其中支教保研(1+2)的名额通常是教育部直接划拨,不占用该校的保研名额,但是部分院校为了鼓励西部支教会特意拿出自己学校的几个保研名额用于增加支教保研(1+2)的名额,如浙江大学便是如此。

扣除这些个性化名额后的剩余名额就是综合成绩保研的总名额了,不过本科生院一般也会特意留出一些保研名额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高校和科研院再根据内部情况进行分配,比如,中山大学就曾按照各院校学科评估情况调整了各院系推免名额,这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3、学院如何分配/确定各个专业的保研名额

具体到院系层面,由院长、系主任等负责老师进行内部各专业的分配,把名额落实到每个专业。

一般来说各个专业方向的保研名额是按照专业人数来定的,保研比例是相同的,比如我们学院各个专业的保研比例都是20%(整个浙大也大致这个水平)。当然也有不同高校学院的专业保研比例也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不过各个学院也会有一些侧重点,比如院级实验班和一流学科等是会先分配到比例较高且固定的名额,再将剩余的名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其他各个系,对个别学科或者班级倾斜资源也可以理解。

四、如何拿到保研名额

保研这件事不像平时的考试,不是说临近确定日期了要抓紧准备什么的,关键还是看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各种竞赛加分等。

从整体来看的话,越好的学校整体保研率越高,发达地区的学校保研率较高,偏工科院校的保研率较高,学校优势学科保研率较高。

从保研方式来看,其中综合成绩保研是占据大部分保研名额的一种方式,也是保研的首选途径,该保研方式流程较为透明和公平,就是需要下苦功夫,坚持不懈的提高自己的绩点。

从综合成绩保研来看,肯定是综合成绩越高,保研机会越大,专业第一的同学拿到校内保研名额肯定是稳稳的,所以如何提高综合成绩,请看下面几个建议:

第一,提高绩点。因为每个班级保研的名额都是有限制的,只有成绩足够优异的同学才能够获得保研资格。你要确定自己在班级成绩排名能够排在最前面,否则是拿不到保研名额的。学习成绩是考核你是否具有保研资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多参与科研。光有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其他才能,如果自己能够在一些知名期刊当中发表文章,那也非常具有说服力。

第三,提高英语。很多学校本校保研对英语要求六级达到450分以上,但现实情况比较残酷,当然是越高越好,把六级成绩刷高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要外保清北复交浙等高校,建议是最低500+。

第四,参加竞赛。很多院校的综合成绩排名是有加分的,其中竞赛加分加的比较多。大学的比赛很多,同学们在业余时间一定要积极参加,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名次,最终取得的证书也都可以作为校内评优的条件,也有可能会加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