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

谁懂?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张今生的善恶业,可以引生未来世的善恶果报反作用到自身,佛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的修行皆是基于深信因果,但又不同于宿命论。古语有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以善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情众生每一世的意识心都是生灭的,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运作,是基于实相心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大品般若丶小品般若》丶《心经》所说的般若,就是在讲这个“菩萨心丶不念心”八不中道统统具足的心,他恒常不灭,是真正的我。《菩萨优婆塞戒经》异作异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义,意在于此。佛门施设种种戒律,实际是世尊基于对因果的洞彻而对众生给予的保护,使众生来生更圆满。缘起性空只是解脱道的局部,但常被夸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张缘起性空,实际是否定因果,因果便无从建立,众生皆可以成佛也成为戏论,如此之人便会口中说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义造作种种不善业。佛法中说的因果主体、中道实相、般若理体、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中心思想。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佛教否认了世间万物独立演化交织的因果,而是将所有的因果与业力串联使客观世界依附于众生化现。
狭义的因是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或内在原因,而缘则主要指产生结果的助因或外在的间接条件。
广义的因也包括缘,因果是对存在和行为的互相关系尤其是前后关系的一种认识,佛教的因果理论是其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也是其人生现象理论的基础,佛教中的十二因缘和六因、四缘、五果等说法都属于佛教因果理论范围。
佛教因果律随佛教的发展,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1.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关于因果观念主要是六因、四缘、五果。六因是在分析三世善恶果报的各种条件或作用时提出的,包括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和异熟因。四缘是一切有为法产生时的因,是从一般的果的产生角度来进行分析时所作出的对因的分类,包括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五果是因缘所生或道力所证之果,包括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和离系果。
2.大乘佛教的中观派从其理论的“空”观出发,否定有实在的因果关系,认为因不实在,果也不实在,从而否定了因中有果论和因中无果论,否定有真正的“生”。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3.大乘佛教的瑜伽派从其理论的“识”出发,提出十因、四缘、五果,认为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实在性,因“识”也不是真实有,故其因果观念与中观派也就没有实质的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是佛法的核心。

  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因果规律和它的重要性 -

  因果,又叫业、因、缘、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却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业力的支配的。业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业因。果,是结果。报,是报应,是回报。

  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佛经偈语已说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亡失,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在造业。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得善业或恶业的不同,都会受到不同的恶报。概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善,就有什么样的福报;什么样的恶,就有什么样的苦报,这都是一定的,这是客观的规律,称为因果规律。 -

  业因果报与生死轮回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有果到因,相续不断,形成轮回不停的现象。

  我们这个人“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的。业力好象是一个种子,信息,它储存在第八识里面。第八识又叫“含藏识”,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象存储各种信息一样,把一个人前世做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就这样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第2个回答  2019-12-25
我是信佛的,不说全懂,只能略知一二,因果就是,种什么种子得什么果实,种瓜不得豆!打个比方说吧!你今天可怜一个人给了他十块钱,以这样的,功德,你将来会得到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的回报!舍一得万报!当然,这是一种比喻!但是你的回报不一定是什么时候?这,要看因缘!你种地种果子的时候,不同的蔬菜水果,他成熟期都不一样!所以有些时候是现世现报,有些时候是来世报或者很多世报!但是这仅限于你种的是什么种子?你给人钱了,就会有金钱物质的回报!如果你救了人,会得到生命的回报!给人看病了,你会得到健康的回报!你给人以精神上的安慰,会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同样的,你要是害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加倍奉还!这是业力,没有烂掉的帐!所以你看现在的人,有些有钱人,但是他的命很短,就是因为他前世用钱做善事,但是杀业重!好杀生!所以今世有钱,但命短!但是要说的是,前世不是特指前一世!这些是业力,没有人能左右!他会分毫不差的,还到你身上,你会根据你做的善恶业决定,你今生的命运!但命运拘不住两种人,就是大善和大恶者,大善能把坏的命运转成好的命运,所谓重罪轻还!这是他的自身的功德!大恶之人会把好的运气变成坏的运气!但是有些恶人为什么长寿呢?因为他们之前种下的福报还没有享完,或对寿命的报还没尽!人就是苦乐叁半,这是因为人有的时候义为善,有的时候作恶,所以人生会掺杂着苦与乐!你让别人痛苦,你自己会尝到痛苦的滋味!这就是回报!善的回报善,恶的回报恶!
第3个回答  2019-12-24
阿弥陀佛。因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这不是佛发明的,即便在没有佛法的时代也一样有因果。佛教不是宗教,佛陀教育是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教育。《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和《佛说分别善恶业报经》是两部简短易懂的经典,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因果报应是丝毫不差的。虽然善恶业不能相互抵消,但是可以相互影响。一个人如果造恶业之后良心发现,知道回头,以后的恶报就会减轻。一个人造恶业之后由于善根薄弱没有马上看到恶果,就不知道回头,拼命造地狱业,以后就必堕地狱。不存在善因反而结恶果的现象,也不存在恶因反而结善果的现象。
第4个回答  2019-12-27
 因果,佛教语。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为会有什么结果就会有什么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