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自我效能感含义

如题所述

您好

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迄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

还有追问的话 可以百度HI我 或者百度
武汉耳朵心理工作室 查看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助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该概念被提出以后,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开始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Bandura 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 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中, 其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p>

第2个回答  2020-01-01
第3个回答  2012-06-15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第4个回答  2012-06-15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来的,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人对某行为或者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的去执行这种行为、完成这样任务;自我效能感低,则会回避这种行为和任务。

期末考前背书的孩纸路过……嘿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