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复工前奏:降薪减员成主旋律

如题所述

工信部消息显示,截至3月3日24时,16家重点整车集团主要生产基地开工率已达84.1%,员工复岗率达到66.5%,除重点疫区外,汽车行业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随着车企复工序幕拉开,车企裁员降薪风潮却愈演愈烈。

3月5日,媒体爆料上汽集团将进行降薪调整。最先被爆出的是上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汽大通因首次销售同比负增长,企业面临亏损。上汽大通决定从3月起对员工薪酬福利做出调整,占工资35%的绩效奖金将进行“打折扣”,级别越高折扣也越高,此外取消了年休假补贴、技术中心服装费以及书报券等福利,一线员工全勤奖调整为生产奋斗奖,将根据产销量安排适时发放。

随后同样作为上汽集团旗下企业,上海汇众也公布了降薪方案。内容显示从3月份起将员工税前月收入下调22.2%,恢复期将根据公司后续发布通知为准。且据上汽乘用车员工透露,

整个上汽集团都将进行降薪调整,正式通知也会陆续公布。

除此之外,北汽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3月10日,网上曝出北汽集团最新考核规则,十分严格。内容显示:涉及到事业部分管副总、事业部部长、事业部科长和大区主任在内的四类岗位相关人员,如果未完成相应岗位负责的3月份批发任务,将直接面临免职的处罚。

而其他包含零售中心分管副总、销售部分管副总、区域经理、事业部后台的相关人员以及销售部全员,都将根据任务完成量来兑现工资,未完成3月份整体批发任务,将最扣除20%至70%的月度整体工资。

同日江铃控股紧随其后,也被曝出停工停产期间员工收入调整通知。内容显示:对于所有员工薪资(基本工资+业绩奖)具体调整方案为:执行副总裁以上的收入下调40%;副总裁、总裁助理、中层正职、中层副职、科经理及三级以主师、普通员工均下调30%。

另外,相应补贴也进行了调整:对于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以及副总裁以上高层,取消补贴;提供正常劳动的中高层领导以及普通员工根据职位不同进行10%-20%比例的补贴发放;取消未至公司上班员工交通、车长、工种、营销区域等津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车企降薪裁员以外,新能源车企也卷入其中。近日,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被爆出取消全体员工年终奖,13薪也被延后至今年6月份发放。据了解,威马汽车此前的年终奖约为3.5-3.7个月工资,再加上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13薪,威马汽车员工在年底时可以4.5倍月薪作为年终奖。但2019年的年终奖却已经取消,而13薪也被延后到今年6月才会发放。

受疫情影响,国内车市寒冬加深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车企集体降薪可能只是过渡,疫情还将加速全球车市裁员进程。

众所周知,自2019年起,各大车企就不断被爆出裁员转型的消息,且大多数企业裁员计划会持续数年。

2019年3月,德国大众宣布将裁减至多7000个职位,并计划到2023年为其核心品牌大众每年节省59亿欧元(约459.1亿元人民币)。

2019年11月,奥迪表示截止到2025年,公司将裁员十分之一,总计9500人,为其向电动汽车生产转型提供资金。

2019年11月,同为豪华品牌的宝马宣布德国2022年底前裁员6000人,同时削减其他开资,争取节省120亿欧。

2020年2月,标致雪铁龙的德国子公司欧宝表示,在2025年7月之前不会强制裁员,但将重新启动针对年龄较大员工的自愿离职计划。

2020年2月,戴姆勒计划裁员至多1.5万人,计划消减成本14亿欧。戴姆勒首席执行官奥拉·卡勒纽斯曾表示,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1,100个领导职位,相当于未来三年公司管理层的10%左右。

此外,日产宣布2023年3月31日前全球裁员10%,达到1.25万人,蔚来汽车2019年9月开始裁员,计划裁减1200人……

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5.2万台,同比下降78.5%;1-2月零售累计同比下滑41%。国内汽车市场增长乏力成了不争的事实,且下滑态势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降薪、裁员风暴将会卷入更多车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