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后,为什么还能吃下甜点?

为什么人吃完饭以后还想吃甜点?

为什么吃饱了还想吃甜点?研究给你答案。

大家都承认饥饿可以使食物更有诱惑力,当饥饿的时候机体会分泌所谓的饥饿激素脑肠肽,它可以作用于大脑并触发这种行为(吃饱了还想吃)。犹他州西南医学中心科学家关于小鼠的最新研究表明,脑肠肽也可以作用于大脑使一些人即使饱了仍然继续“愉快的”进食。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大脑“怂恿”胃部去继续吃甜点。

“我们想说明的是,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使我们饱了,我们仍然被驱使寻找并吃掉那些很有价值的食物比如甜点,只是因为大脑命令我们去做。”杰弗里·哲格曼博士说,他是犹他州西南医学中心内科和精神科的副教授和本研究的高级共同作者,研究结果即将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杂志网上。

科学家们以前将增高的脑肠肽水平与从咖啡因或酒精中获得的强化的奖励的或愉悦的感觉相关联。哲格曼博士说,他的研究小组推测脑肠肽也可能与进食后特殊奖励作用有关。这种奖励就是,他说道,通常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物。

“这些食物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并且激励我们去获取,”他说到,“这同样帮助我们重新组织我们的记忆,使我们记住怎么样获得这些食物。”简答来说,就是你的大脑还想吃甜点,就“命令”你的胃部多腾点地儿出来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7
客观的说饭后不要马上吃甜品,尤其是水果
饭后水果餐 健康有危害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不久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指出"目前中国人的膳食是否科学合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导致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等问题之外,王副部长特意指出,就拿我们每天都在吃的水果来讲,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吃的量还远远不够,另一个是吃的顺序不对,饭后吃水果已经成了中国人在膳食消费中的习惯,却没想到它对健康具有一定危害。
水果不是零食
在中国居民的膳食中,水果一般是作为"零食"和"甜品"的。很多人,特别是成年男性,普遍把水果当成"零食",平时很少吃;还有人把水果当成"甜品",认为它是造成肥胖和糖尿病的祸首,敬而远之。这样的观念影响了他们对水果健康价值的正确认识,减少了他们摄取水果的积极性,导致膳食中的水果摄入量不够。
2002年中国膳食与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中,每人每天平均食用水果的数量是45.7克,这个数字不仅远远少于发达国家的300克以上,也远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100-200克。即使是城市居民,水果的摄入量也仅略高于乡村,为69.3克。
应该每天必吃
水果不是可有可无的零食,相反,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疾病预防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每天必吃",而且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量去吃,这是保证健康的基本数量。
水果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像类胡萝卜素、生物类黄酮、花青素和前花青素、有机酸等。水果中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一些B族维生素,这是人们膳食中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水果可明显降低患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度;水果中含有许多抗氧化成分,可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大量的维生素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分化。
虽然水果与蔬菜在营养价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水果不需烹调,生食能避免营养素在烹调中的损失,最大发挥其营养作用。因此,水果的营养作用是其他食物所不能取代的。
饭前吃才利于营养吸收
在吃水果的时间上,目前中国人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把水果当成饭后甜品,其中的有机酸会与其他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影响身体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胶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肠内食物湿润程度的作用,因此饭后吃水果还会加重胃的负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