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方式决定了什么?

如题所述

01


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东西,脑子里却还是稀里糊涂的?


为什么有的人在学校里能够得心应手地学习,却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


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思考方式是被动而沉重的,他们缺乏真正的思考。


这种思考方式看问题无法看得通透,只能囿于自我,而无法获得俯瞰问题的全景视角。

02

表弟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四学生,前一段时间,他为写毕业论文的事感到束手无策,陷进拖延的漩涡里苦苦挣扎。

平时,表弟可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上课认真听讲,选修课、自习课也每节不落;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而且涉猎广泛;喜欢听演讲,每个月都要去听两三回,笔记总是记得满满当当的。

为此,表弟感到困惑,自己明明爱看书、爱学习、爱思考,然而非但平时人云亦云,不能贡献什么好点子,而且到了像写毕业论文这样重要的时刻,如果老师没有从选题到参考文献手把手指导,简直手足无措。

其实,表弟的问题就在于,他只在做别人吩咐好的事情时得心应手,而一旦要自己独立思考动脑子,就无从下手。

外山滋比古在《思考的整理术》一书中,把这一类人形容为“滑翔机人”,与此相对应的是“飞机人”,二者特征如下:

“滑翔机人”的思维模式是,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接受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受教模式,别人说什么才做什么,只有借助外力才能飞行。

“飞机人”思维清晰、灵感不断,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真正快速有效地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

被动思考和独立思考的两种思维方式,你属于哪一种?

03

滑翔机安静优雅的滑翔姿态确实比飞机的更优美动人,但问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滑翔能力”,虽然可以让你获得最基本的知识,但永远不具备独立飞起来的能力。

外山滋比古指出:一个人创造新思考能力的大小,才是他独一无二的存在,将决定其在社会上价值的高低。

另一方面,学校推崇的教育是顺从,牵你去哪儿,你就去哪儿就是了。学生都是在老师和书本的牵引下进行学习的,并非独立获取知识。

这种填鸭式教育,削弱自主学习的欲望,而实际上,不教导反而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孙悟空最初在灵台山拜师学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不知不觉过了七年,菩提祖师喜他诚心学艺,才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足足吊了他七年的胃口。

可见,那些一心想要偷盗师傅不肯教的东西的人,逐渐学会一种能力——自己去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

因为长时间的等待会让人明白一个道理:是你要学,不是我要你学。在这个过程中,求知欲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04

很多人和表弟存在一样的疑惑,看起来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好像没有派上用场。

这是因为,知识的收集只是第一步,知识本身不具备创造力,只有把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力量。

因此,还需要一个思考的整理过程。《思考的整理术》提出,思考的整理有五个过程:酝酿—吸收—遗忘—表达—进阶。

一、酝酿过程

思考就如同酿酒的过程,搜集的素材是酿酒所需的原料,灵感和创意是酵母。除此之外,还需要耐心的等待,甚至暂时的忘却。

例如,很多作家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的作品都十分精彩,正是因为人生早期的素材得到了充分的沉淀,呼之欲出。

在这个思考的产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先明确你的问题是什么,而不是急急忙忙动手解决。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通过观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取自己的研究框架。

可以用以下三个方法明确问题:整合法、类比法和催化剂法。

①整合法,这就好像一个调制鸡尾酒的过程。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可以整合他人的观点,适度参考,并提取全新的理论,做到独创而不独断。

②类比法,在不相干的事物之间找到关联。当我们以一定的速度阅读时,才能体会到语言连绵不断的流动感。就好像电影技术的视觉惯性(视觉残像)。

③催化剂法,在整合知识的时候,要做到无我,客观理性分析,发挥催化剂的作用,让知识本身自然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这三个方法层层递进:先有各种酒,再用类比法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在调酒的时候,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思想。

二、去芜存菁

这个过程就是归纳整理,消化吸收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通过酝酿过程,得到了思考结果,你还需要将其抽象化,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①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在电子时代,可以用印象笔记云同步,通过标签进行分类,并定期整理并分类。

②积读法。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之后,系统性地收集资料,进行主题阅读。一气呵成读完,把这个领域或专题的问题大致了解清楚。

最后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加深理解。

③归纳整理。笔记不是越多越好,只有拥有的知识越少,想做的笔记才会越多。

可以边读边划重点,但不能边读边做笔记。同理,上课时专心致志的聆听比用笔记录更容易记住讲话的内容。

在做笔记时,尽量用最少的字进行归纳,并且把笔记标题整理成索引或目录。

三、整理和遗忘

所谓思考的整理,就是学会有技巧地遗忘,遗忘的重要性和难度绝不逊色于学习。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忘记”不好的观念,学校也没有教过我们如何舍弃。

但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只知道一味吸收,很容易导致身心的负荷过重。通过遗忘的过滤、整理,适时地舍弃多余的知识信息,就可以让大脑空出更多的空间,以使思路更加清晰。

遗忘的方法很多,比如转换环境和思维,运动也是有效遗忘的手段。

《倚天屠龙记》有个很经典的情节: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剑法,张无忌看了一遍,忘了一小半;过了一会儿忘了一大半;到第二遍上,张无忌还有三招没忘记;等他再经沉思回味,终于忘得干干净净,张三丰才满意地让他出战。

学习也是如此,把书读薄的过程中,很多知识都会遗忘,但真正的精髓才能融入到言谈举止中。

四、表达与激荡

交谈可以加深思考,不过也不要轻易将你的思考说出来,既是为了保护思想的幼苗被轻易否定,也是为了保持内在压力,鞭策自己继续思考下去。

交流可以对思想形成刺激,有两种方法:

①寻找不同领域的人跟自己讨论,避免思想上的“近亲繁殖”。

②采用头脑风暴法,天马行空的交流会让思考更加随意和深入。

在表达时,注意总结零碎的相关知识,提炼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整个的思考体系,譬如多使用谚语,这是思考整理后的精华。

五、层次的进阶

思考要从现实开始,也就是说,思考要接地气,要以能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多思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扎根于第一现实。

思考层次的进阶,有两点要求:

①学会高层次的阅读,跳出舒适区,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②运用思维的发散与聚合两种能力,提升自己的思考层级。

如果你不想被“标准答案”束缚一辈子,沦为别人思想的木偶,就要从现在开始,停止想当然地盲从,学会独立思考。

你的格局决定了你的层次。

而格局,往往由你选择的思考方式决定。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8

有句话说屁股决定思维,不同位置上的人思考方式不同。不同的思考方式就决定了不同人对相同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人生的方向,阶段,和高度。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相同问题的想法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常常悲天悯人怀才不遇,为什么有的人豁达开朗淡泊名利。很多时候人们遇到问题往往只会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这就犹如盲人摸象,总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对的,自己看的到的就叫认知,我们时常相信自己的认知,并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认知奉为真理,却忽略了自己视角的局限。

一个完美的思考方式应该不仅仅拘泥于单方面的理性或感性,直观或客观,还应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看待问题。我觉得单纯的一种思维模式就显得十分僵化,如果不能结合其他方面想一想,很难成就什么。现如今的o2o,ofo等经营模式,现在饥饿营销等营销理念,都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集中体现。这种思考方式带来的有时候不仅仅是金钱的累积,还有大众的方便。

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也不同。可能决定个人的生存现状,家族的荣辱兴衰,国家的兴旺灭亡。自己用朋友的思考方式会更容易处理矛盾,商人用消费者的思考方式会发掘一个新的品牌。角色代入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不同人不同思考方式的手段。也是我们常说的,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办。当然很多问题并不仅仅是我是你会怎样,还要考虑其他的外界因素。

习惯于一个并不成熟的逻辑思维当中,用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思考方式,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会把自己陷入被动,一些突发的状况往往让自己焦头烂额。让自己有逻辑的思考,对遇到的事情进行缜密的推演,想好自己应对的最合理的方法,这样的思考只是有利无害。

有逻辑性,有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总是有机会让自己抓住改变命运的一丝渺茫。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思考方式只是人们对事情的最基本的处理,它只是决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前行的步伐不是只靠凭空想象,还要靠迈出那一步的信念,和把思考付诸实践的勇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