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RT

郡县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30
人闻官府令下,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诽谤。如此乱象不禁,则主势降乎上,朋党成乎下。禁之,则妥当。”于是主张焚书,始皇帝采纳了李斯的意见。
第2个回答  2021-06-21

“焚书坑儒”缘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以及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儒生淳于越建议始皇“师古”,分封诸王子与功臣。丞相李斯表示反对,认为三代之事不足法,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下焚书令以禁私学。始皇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凡奏记以外的史书,非博士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有敢藏、偶语诗书者“弃市”。

次年,方士卢生和侯生见始皇以刑杀为威,祸将及身,相约而逃。始皇大怒,下令把咸阳诸生提来审问,诸生转引告密,被捕者四百六十余人,都被活埋于咸阳。上述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意义

“焚书坑儒”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打击了复古思潮,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其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中国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同时,不许民间议论朝政,堵塞了言路,窒息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结束和思想文化领域专制统治的开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焚书坑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一、为什么“焚书坑儒”:
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五经、活埋儒士的事件。是秦统一中国后为统治思想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由于当时奴隶主仍在意识形态领域为复辟旧制度制造舆论,前213年,秦始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焚书对于古代文化典籍是一个极大的破坏。次年,由于卢生、候生期骗始皇能得长生不老之药,败露后始皇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于是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于咸阳。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离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史记·卷121·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术音述,术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第4个回答  2019-05-16

秦朝不许学者们对朝廷的政治、经济等问题提出意见和批评,把很多书烧了,有谈论《诗》、《书》的人全都要处死,奉命求仙问药找不到还乱说话,秦始皇就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活埋在坑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