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飞机在天空中拉白线呢?

如题所述

人们经常会在蔚蓝天空中看见飞机经过时,身后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线,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5
那是喷气是飞机的浓缩水蒸气形成的可见飞行尾迹!
第2个回答  2013-12-05
  人们常常在晴朗的天空中看到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白烟”。其实,这不是喷气式飞机喷出来的烟,而是飞机排出来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航空飞行界和航空气象学上称之为飞机尾迹,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飞机拉烟”。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按成因,飞机尾迹可分成废气尾迹、空气动力尾迹和对流性尾迹。废气尾迹又可分为废气凝结尾迹和废气蒸发尾迹。其中,人们最常见的是废气凝结尾迹。
  飞机飞行时消耗大量的燃料,所产生的水汽和部分热量随废气排出飞机体外,进入大气层,并与周围环境空气迅速混合而形成凝结尾迹。它的形成过程与人们常见的地面上的露水、霜和空中的云不同。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排出的废气与环境空气相混,此混合气体的饱和程度取决于热量与水汽增量两者的净效应。当增湿效应占优势并超过某给定的临界值时,就会有凝结尾迹形成;当增热效应占优势时,则不会发生凝结现象,也就不会出现凝结尾迹。由于废气的增热与增湿效应是一定的,所以,此混合气体中究竟会不会出现凝结现象,将取决于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简而言之,环境空气温度高时是不利于凝结尾迹的形成的,只有当环境温度相当低(通常在-40℃以下)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据有关资料表明,出现飞机尾迹时,空气温度多在-41℃~-60℃,约占出现飞机尾迹的86%,如果空中温度高于-40℃或低于-60℃,一般很少会出现飞机尾迹现象。
  飞机尾迹高度的季节变化不很明显,总的说来,冬半年出现的次数多于夏半年。尾迹层的厚度平均在1~2千米,下限高度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在较厚的飞机凝结尾迹中,不同高度上形成的尾迹长度和浓度也是不一样的。通常在它的底部出现是长度较短而浓度较淡的尾迹,向上逐渐加长变浓,待达到一定高度后,再往上,又变成了断断续续色调浅淡的尾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2-05
飞机云,又名,飞机尾迹/航空云。凝结尾是一种由飞机引擎排出的浓缩水蒸气形成的可见尾迹。当炙热的引擎排出废气在空气中冷却时,它们可能凝结形成一片由微小水滴构成的云。如果空气温度足够低的话,飞机云也可能由微小的冰晶构成。   从机翼尖端或襟翼拖曳出的翼尖漩涡有时因为漩涡核心的水气凝结的原因,也是部分可见的。每一个漩涡都是一大片旋转着的空气,在漩涡中心的气压很低。这种翼尖漩涡和引擎排出的废气没有关联。翼尖漩涡有时也被称作蒸汽尾迹。   引擎废气引起的凝结碳氢燃料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海拔较高处的低温的环境下,局部水蒸气的增加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超过饱和点。这些蒸气之后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并/或小沉积成为冰晶。成千上万的小水滴和/或冰晶形成了飞机云或凝结尾。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空气中漂浮的水份。在高空过度冷却的水蒸气需要一种触发条件以激发它们的凝结或沉淀。引擎废气中的微粒正是起着这种触发条件的作用,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的转变成冰晶。飞机云或凝结尾一般在海拔8000米(26000英尺)以上出现,那里的温度低达-40°C(-40°F)。 编辑本段气压降低引起的凝结  飞机的机翼会引起机翼附近的气压下降,从而导致温度下降。气压和温度下降的综合效应会导致空气中的水凝结并形成后缘涡流。这种效应在潮湿的天气较为常见。后缘涡流常见于起飞和着陆期间客机的襟翼后方,航天飞机着陆期间,以及在执行高强度演习的军用喷气机上部翼的表面。此外,在涡轮风扇引擎通风口周围区域的气压会比周围空气的气压低,并可能导致在高推力装置的通风口形成冷凝雾。   这些类型的蒸汽尾迹与其他由喷气燃料燃烧引起的凝结尾形成对比。喷气机引擎废气产生的凝结尾常见于高海拔地区,并且出现在每个引擎的后部。与之相反,由于气压下降造成蒸气尾迹常见于湿度较高的低海拔区域,并且在翼梢和襟翼后部而不是在喷气机引擎后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