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砾石(卵石)的采集?

如题所述

河滩大致分为河漫滩(洪水期淹没而平水期出露,位于河岸两侧的沙滩或砾滩)和江心洲(也称心滩,即周围被河水包绕、出现于河谷开旷地带的沙滩或砾滩)。当地壳上升,河水不断下切河谷谷底而形成洪水时也不能淹没的古河漫滩称为阶地,在阶地上往往分布有大量的砾石。在山区河流的两岸常见到不发育的河漫滩(称滨河床浅滩),也可寻到砾石珍品,它们基本上保留了原始岩块的形态,但棱角有一定的圆化,各个面也被磨得光滑匀润,常可形成具有一定自然块度的叠层块石,甚至各层或各部分之间又有色调的差别或结构、成分的差异,独具特色。
砾石(卵石)的采集以捡拾为主,所用工具仅为一把尖嘴锤和手柄放大镜。尖嘴锤主要用于刨取嵌埋在砂层里或稍被固结的砾石标本。
山区河流的河滩砾石块度稍大,磨圆度较差(因流水搬运的距离不远,还保留有原始岩块的外形);而丘陵区河流的河滩砾石由于被搬运的距离远,磨圆度较好,砾石圆润光滑,已看不出原来岩块的形态。其观赏价值主要取决于砾石所表现出的图案、花纹或自身的细腻光洁和色调等的好坏(图11.22,图11.23)。
在枯水季节,河谷中砾滩大面积出露,特别是干旱年份,部分河流谷底断流,水不过膝,可以乘小船或撑竹筏顺流选石,是河滩采石的大好时机。
并非在每条河流的砾石滩上都能找到同样的观赏石,因为各条河流所流经的地段所处的地质条件(主要是岩石类型)不同,即使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也有较大差别。上游、中游和下游差别更大,不仅砾石的块度、磨圆度甚至砾石的种类也很不一致。所以有些河流观赏石资源丰富,常可获得珍品;而有些河流则观赏卵石资源贫乏,且质量较差。基本规律是:流域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类、单色砂岩类(岩性不致密者)、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或泥质岩类,这类河流的砾石滩中,观赏石最为贫乏,质量也差;流域范围内分布有古老变质岩(如太古宙、元古宙富含硅质的岩石),则常见有条带状、具波状揉皱或有多组石英脉穿切的碧玉岩、构造岩、石英砂岩、片麻岩,某些岩浆岩或具不同颜色相间的含硅质成分的岩石,这类岩石形成的卵石表面往往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图案、文字、纹理、象形、单色、双色甚至多色等内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河滩砾石中,上游的砾石成分取决于河源区或上游区出露的岩性,各条河流的上游砾石特征会有差异;下游或某些河口区见到的砾石则多为质地坚硬、成分稳定、单一的不同颜色的石英质砾石,偶尔出现一些玉髓(隐晶质的二氧化硅)和具色带条纹的玛瑙(也是隐晶质的二氧化硅,只不过有色带花纹)。这是因为在几百乃至几千千米长的流水搬运过程中,强度低、化学成分不稳定的砾石已不断地被磨损、分解,而石英质的砾石由于强度高、化学性能极为稳定(石英质的岩石又比较普遍),所以搬运、迁移的结果就仅留下单一的石英质砾石,这些砾石因久经磨蚀而变得光滑圆润(图11.2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