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解释

如题所述

春寒料峭的解释是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详细释义:

春寒料峭,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n,hán,liào,qiào】意思是形容初春的寒冷。出自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

成语典故:

古诗云: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回大地,草木萌发,此时,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春冻骨头秋冻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从人体生理上说,人体皮肤表面上热和冷的感受点呈块状分布,冷点多于热点。所以,前额皮肤对冷敏感,而对热却不太敏感。面部皮肤对环境温度变化有很大敏感性,每平方厘米有8~9个冷点,而热点仅有1.7个。躯干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肤大。

入春后,人们一时碰上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的倒春寒天气,则会感到更加寒冷,正如谚语云:反了春,冻断筋。

相关例句:

1、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农民已经开始春耕了。

2、一年一度,春寒料峭,不知不觉已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毕业分配了。

3、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始了。

4、这一年春季突然来了一股寒流,让人十足地体味了一次春寒料峭的味道。

5、春寒料峭的夜晚月光皎洁,深蓝的天空漂亮非凡。

6、尽管春寒料峭,但方正武的额头已泌出一阵细细的汗珠。

7、春节刚过,香格里拉的大山里依旧春寒料峭,夜里更加湿冷难耐。

8、此时正值月氏上京的春寒料峭之时。

9、三月的北国,春寒料峭,冰冻未解,小芽已露尖尖角,倔强地探出头脑冒出一丝丝生机。

10、日升日暮,花谢花开,遇见的,离去的,记住的,忘却的转身就流逝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9

春寒料峭的解释如下:

1、春寒料峭【chūn hán liào qiào】: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十九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2、傲雪凌霜【ào xuě líng shuāng】: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自: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3、一叶知秋【yī yè zhī qiū】: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4、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自:《汉书·扬雄传》:“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

5、眠云卧石【mián yún wò shí】:比喻山居生活。

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半若试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