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代礼仪谈谈你对礼仪学习的必要性和对礼仪教学的建议

如题所述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 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 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礼 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 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 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 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 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 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大 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 养过程。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 一) 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 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 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 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 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 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 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 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 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 了更高要求。 ( 二) 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 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 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 为优秀人才。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 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 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 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 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 律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 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 , 主要包括 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 准则等, 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 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 育, 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 不仅 可以丰富礼仪知识, 掌握符合社会主 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 懂得在实际 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 为, 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 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 现代文明人。 ( 三) 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 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 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 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 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 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 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戴 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 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 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 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 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 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 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 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 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 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 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 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 四) 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 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 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 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 素质教育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家,要想广交朋友,广聚信息,想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样也一刻离不开礼仪。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 在普及大学生礼仪的同时,规范大学生礼仪是大学生精神风貌建设的当务之急。自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列为基本道德规范后,各级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训练。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各方面对礼仪的重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把规范大学生礼仪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大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大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大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大学生不像大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 其次,大学生的精神建设要求大学生礼仪规范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再次,规范化的大学生礼仪属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提出了“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服饰整洁,讲究卫生;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说话和气,待人有礼,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敬师长,尊重他人;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实际上他们涉及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等几大方面。不容忽视的是,礼仪规范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大学生礼仪,既要令其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切实可行并大力推广。在适宜的时候,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专门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并正式在全国高校发布推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1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必备条件。礼仪不公是人际沟通的纽带和重要手段,而且是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学礼仪,有利于人们恪守社会行为规范,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整体形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德治国重要举措的全面落实。因此,学礼仪常识,遵守礼仪规范,是现代人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些人认为:礼仪不过是一些小节、细节,无碍大雅。然而,举不盛举的事实证明,就是这些小节,往往决定了事情、事业的成败,分辩出了人的文明教养程度。

  不能不承认,无论身份高低,人们依然在内心根据一个人的举止是否展示礼仪来判断他的修养、教养、涵养以及是否可以合作的潜在利益。不论你有多少财富,也不论你有多少成就,教育程度有多高,资历有多深,你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都会一笔一画地勾画你的形象,有声有色地描述着你的过去和未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学礼仪,遵守礼仪,可以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个人、企业、社会的精神品味,展示良好形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所以,人人应该学礼仪、运用礼仪,在律己敬人中实现我们的愿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