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土花猪的保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2006年,国家农业部将宁乡花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7年,又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2009年,宁乡获“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和“国家级宁乡猪保护区”称号,迄今为止全国同时获得这两个称号者仅此一家;今年4月,国家农业部颁发了《宁乡花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目前,宁乡花猪肉正深受长沙等大城市居民青睐,销售均价超过60元/千克……近几年,一度沉寂多年的宁乡花猪名气一路飙升,其品牌效应越来越彰显。宁乡花猪品牌的重新树立,宁乡花猪产业的重新崛起,离不开县畜牧水产局数年如一日的强力推动。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良种猪,在全国不少省市及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宁乡花猪曾留下辉煌印记。其原产地在我县流沙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与他地产者更肥美”的美誉;1954年,在全国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被认定为国家优良地方品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除台湾和西藏之外,全国其他省市都曾引种饲养;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中南地区代表猪种被列入大中专教材;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杂志《家畜繁殖》详细介绍,并被该组织列为推荐品种;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核准颁布了《宁乡猪标准》,正式确定宁乡花猪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市场拓展一度达到一个巅峰,仅县肉联厂每年出口东南亚各国的乳猪产品就达60万头之多。
2003年,宁乡花猪新国家标准颁布的那年,农业部专家对各地良种猪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状况——大部分品种陷入濒危困境,宁乡花猪便是其中之一。7头公猪,7个血统,母猪有数万头,但绝大部分通过杂交繁殖白毛肉猪,这就是当时我县宁乡花猪的存在状况。宁乡花猪保种工作迫在眉睫!因为从保种理论来看,要使优良特性全部遗传下去,使其基因不丢失,血统必须达到31个,最低底线为10个。
当年,县畜牧水产局一班人提出从保种工作入手,大力发展宁乡花猪产业。在取得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畜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后,在流沙河建立了一个宁乡花猪保种场和一个宁乡花猪保护区,其保护区主要位于原草冲乡。
2004年4月,县畜牧水产局派出技术人员赶赴新化县,寻找在我县已不存在的宁乡花猪血统。此前,技术人员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大量宁乡花猪被引到新化,当地应该还饲养不少。功夫不负有心人!技术人员跑遍了5个乡镇,经过7天“地毯式”搜寻,终于找到了3个已在我县消失的宁乡花猪血统。当年5月,6头公猪携带这3个血统被引回“老家”。至此,不管是保护区还是保种场内,宁乡花猪的血统都达到了10个,终于脱离了濒危的困境。| 长沙市沙龙畜牧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肩负保护和开发流沙河花猪(学名“宁乡猪”,又名“宁乡花猪”)的重任,集流沙河花猪的保种、养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是一家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流沙河花猪”品种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养殖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宁乡猪保种场。
公司生产的“流沙河花猪”,原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2006年7月,被纳入农业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成为了中国的“国保”。在千余年漫长的进化选择中,其形成了性情温顺、早熟易肥、繁殖力高、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优良种性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油而不腻,清甜醇香的独特风味。
沙龙畜牧对于流沙河花猪的培育与开发,让流沙河花猪的自然美味得以走进了更多家庭的餐桌,也让流沙河花猪物种价值延续与保护走上产业化道路。近十年的产业化经营,沙龙畜牧人用自己最为朴素的蓄养观念,传承和守护着流沙河花猪千年物种精华最为纯正和健康的自然风味,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多方支持与认可,“流沙河”已日渐成为中国最具有实力和品牌价值的猪肉品牌。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抢占发展先机,沙龙畜牧高瞻远瞩,绘就了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加大资本及科研投入,不断拓展销售网络渠道建设,立足华中,面向全国,将流沙河花猪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公司整体上市。
发展历程
2003年08月 建立流沙河花猪(宁乡猪)保种场
2004年10月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2005年03月 成立长沙市沙龙畜牧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
2007年04月 湖南省名牌农产品
2008年07月 国家农业部授牌“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
2008年10月 世界银行资本进入
2009年01月 湖南省著名商标
2010年04月 通过有机转换产品认证
2011年01月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奖
2011年03月 通过 ISO9001及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
2011年12月 获评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2012年05月 “流沙河”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05月 引进战略风险投资
2012年09月 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2012年10月 沙龙畜牧深圳分公司成立 在推动宁乡花猪产业重新崛起的过程中,县畜牧水产局一班人始终将保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新化引回3个血统后,在保护区和保种场内,各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宁乡花猪核心保种群,每个核心保种群包括代表10个血统的10头公猪和10个家系的150头母猪。
为推进宁乡花猪保种工作的高效开展,县畜牧水产局建立了梯次结构的保种员队伍,包括局里的技术人员、流沙河镇畜牧水产工作站的2名专职保种员和保护区内10个自然村的协保员;并实施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建立种猪血缘系谱档案,给每头保种种猪一个对应编号,严格世代更换及公猪调换等。
严格的世代更换是保种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从今年开始,宁乡花猪保种种猪三年更换一个世代;在此之前,则是两年更换一个世代。这,是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以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宁乡花猪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的一个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一头保种种猪都有严密的档案管理,每一头后备种猪的选定都必须遵循严格标准。每一个世代,都有一套完整的血缘系谱档案;不同区域的公猪,按一定周期进行一次调换……种种举措的实施,使宁乡花猪的优良特性得以完整保留和充分展示。
今年55岁的何长才家住流沙河镇草冲村,他家养有1头保种母猪。在宁乡花猪保护区内,这样的保种户共有150户,都与县畜牧水产局签订了保种合同。他说,每一个保种户每年都能获得一定补助,养保种公猪的户子所获得的补助更多。在他的印象当中,宁乡花猪的保种工作是越抓越严格,越抓越扎实。一遇到什么问题,保种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帮忙解决。一年下来,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和当地的保种员都会多次上门,进行指导。正因为这些,他与当地不少养殖户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宁乡花猪越来越好养。2007年,他家养了1头母猪,到今年,数量增加到了15头。他表示,明年还好扩大规模,当地不少村民都有这个打算。
保种工作的长期扎实推进,收到了可喜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去年11月,荣获“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和“国家级宁乡猪保护区”两个含金量十足的称号。迄今为止,全国优良畜牧品种同时获得这两个称号的,仅有宁乡花猪。目前,在保种场内有宁乡花猪原种场和资源场,资源场每年可繁育种猪1200头;在保护区内,扩繁基础母猪已有近2000头。 近年来,宁乡花猪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众多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今年,这种重视与支持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成立了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黎石秋等任顾问,县长黎春秋任组长,副县长刘平任副组长,全面统筹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工作。
在年初的人大会上,议案《宁乡花猪保护与综合开发》被列为一号议案,并成为全年唯一一件交由县政府办理的议案。这个议案,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长黎春秋对此进行了多次专题深度调研,从产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了100万元的专项经费。副县长刘平亲自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使办理工作得到高效推进。
经过反复调研与不断完善,宁乡花猪产业的发展思路得以确定,即:按照“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品牌先导、项目支撑;龙头驱动、辐射带动”的思路,实行“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科技为依托,通过加大投入与开发力度,形成“保种、选育、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五年五十万,十年过百亿”(即通过5至10年努力,全县宁乡花猪养殖总量达50万头,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年初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整体部署下,就宁乡花猪产业的深度开发工作,县畜牧水产局投入了比往年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局长杨正文、局党委书记谢合光经常亲临一线,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解决各种难题。请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专家制定《宁乡花猪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制定《宁乡花猪保种选育工作规划》,请北京盛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宁乡花猪宣传画册》,建设宁乡花猪养殖示范窗口,着手引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每一项重点工作,都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并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使之得到有序推进。
宁乡花猪青龙寨养殖示范园位于双凫铺镇合轩村,占地面积340亩,规划投资近3000万元。根据规划,其建筑为古典式风格,为一个集养殖生产、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及宁乡花猪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原生态、环保型养殖综合示范园。投产后,常年存栏肉猪可达5000头,年出栏肉猪1万头。为了使这一项目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县畜牧水产局派出3名工作人员长驻工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目前的进度,其主体工程可在2011年春节前竣工,2011年5月前可实现投产。
“我们正在有选择性地引进一家具备雄厚实力和丰富生猪产业开发经验的龙头企业,以强力驱动宁乡花猪产业的高速发展。然后,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宁乡花猪’整体上市,将宁乡花猪肉打造成‘国肉’,使其销售价格达到200元/千克,实现宁乡花猪产业的全新崛起。”采访中,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正文如是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