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什么时候放鞭炮

如题所述

1、在农村过小年的时间放鞭炮。对于农村的风俗习惯来讲,过小年也是一件大事,一般对于农村来讲过小年时是在腊月24,但对于城里人来讲,过小年是腊月23,总的来说就是老人家过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晚上放鞭炮。但是在这个时间,农村有上坟的习惯,也是放鞭炮的。

2、大年初一迎接新年放鞭炮。对于大年初一迎接新年的时候,大部分农村的村民都在放鞭炮。当然对于有趣的家族的人,三年之内不能放鞭炮,这是农村的风俗。其他的情况都是在放鞭炮迎接森严,主要是为了祝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3、在过了正月初五以后,现在就有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或者是启动车辆,或者是其他外出的人员,或者是开业都要放鞭炮。
4、正月十五元宵节农村有放鞭炮的风俗。俗话说过了正月十五就等于过了年,在这一天送财神爷或者是给他的风俗,一般的家庭必须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一切的美好。
5、春节期间喜事需要放鞭炮,当然还有超过一年以上的上坟的时间也需要放鞭炮,这都是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所沿袭成规。

总之,在农村放鞭炮的时间特别多,而且也特别有讲究,关键是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放鞭炮的时间也不一样。并不是各个地方规定的时间统一放鞭炮,因为各个地方的讲究不一样,避讳的地方也不一样,所以导致的放鞭炮的时间也不一样。总体过年期间放鞭炮的时间根据各地方的风俗,只是为了图个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8
在农村过年,噼里啪啦搞得热火朝天是最好的,这样就显得热闹,但是因为鞭炮烟花对环境的影响还是蛮大的,现在大年三十过后,第二天基本上是雾茫茫一片,所以近年来开始有些管制了,但村里的话还是会有放的,只是有减少。

有地方在腊月二十三小年时候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起来鞭炮了。从这天开始,村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村村都在办置年货,各家的灶头也开始忙了起来,炸东西,蒸馒头,杀年猪,贴春联……
很多小朋友应该小时候干过这样的事情,点鞭炮结束后,总喜欢在院子里寻找还有没有未点燃的鞭炮,然后拿起来再用香点一遍,有时候还会把鞭炮外面的纸撕开,把里面的火药倒出来,用香一触,就点燃了,那效果就像放烟花一样。很喜欢那种感觉。

回到正题,那放鞭炮什么时候好呢,其实大家多数的是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晚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守着电视机看春晚节目,或者是打牌闲聊,一般到了十点左右就困的不行了,但一到半夜十二点时候会被更加响亮的鞭炮声吵醒,因为村里有供奉一座神像,有座庙宇,所以大年三十放完鞭炮就会一家人一起去庙宇首先给神像恭贺新年、拜神祈福,继而再回到院子里高彩烈的放烟花和鞭炮,然后就回屋上床睡觉了。

其实,关于放鞭炮,真的没有太准确的时间要求,都是图个喜庆。守岁的话,十二点时候去放鞭就很不错,而不守岁的话,早早起来放鞭也不赖。
第2个回答  2021-03-08
大年三十什么时候放鞭炮最好

午夜12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饭时结束,因为午夜12点是新一年的开始,放鞭炮是为了嘣走霉运,迎接好运,新的开始。

大年三十除夕的除是啥意思:去;易;交替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也泛称普通人家的台阶人们沿着“除”(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弃旧迎新”过程。由此,“除”渐渐萌生“除去”的意思,成语“兴利除弊”中的“除”就表“除去”。由“除去”,又引申出“光阴过去”之义。宋代王安石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一岁除”意为“一年光阴过去”。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1、团圆饭饭前响鞭炮,寓意团团圆圆:团圆饭前放鞭炮,其实是由来已久的民间旧俗,除日,更桃符、换春联,结彩,响爆竹,鸣金鼓,设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内外神,少长以次行辞年礼。”这一挂鞭炮的响声其实是表达人们一年结束后团聚的喜悦心情。

2、关财门放完鞭炮闭门,寓意财不外流:除了吃团圆饭,除夕当天还有一个时刻,让人们至今保持着放鞭炮的传统,那就是晚上12点“关财门”的习俗。但是这一习俗到后来演变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能够招财进宝,拥有丰厚物质生活的保障或享受。

3、“关财门”后,就对应着大年初一的“开财门”。大年初一到,家家户户开大门。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以前是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者说开财门。
第3个回答  2021-03-08
午夜12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饭时结束,因为午夜12点是新一年的开始,放鞭炮是为了嘣走霉运,迎接好运,新的开始。
大年三十除夕的除是啥意思:去;易;交替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也泛称普通人家的台阶人们沿着“除”(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弃旧迎新”过程。由此,“除”渐渐萌生“除去”的意思,成语“兴利除弊”中的“除”就表“除去”。由“除去”,又引申出“光阴过去”之义。宋代王安石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一岁除”意为“一年光阴过去”。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1、团圆饭饭前响鞭炮,寓意团团圆圆:团圆饭前放鞭炮,其实是由来已久的民间旧俗,除日,更桃符、换春联,结彩,响爆竹,鸣金鼓,设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内外神,少长以次行辞年礼。”这一挂鞭炮的响声其实是表达人们一年结束后团聚的喜悦心情。
2、关财门放完鞭炮闭门,寓意财不外流:除了吃团圆饭,除夕当天还有一个时刻,让人们至今保持着放鞭炮的传统,那就是晚上12点“关财门”的习俗。但是这一习俗到后来演变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能够招财进宝,拥有丰厚物质生活的保障或享受。
3、“关财门”后,就对应着大年初一的“开财门”。大年初一到,家家户户开大门。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以前是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者说开财门。
第4个回答  2021-03-08
有地方在腊月二十三小年时候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起来鞭炮了。从这天开始,村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村村都在办置年货,各家的灶头也开始忙了起来,炸东西,蒸馒头,杀年猪,贴春联……

很多小朋友应该小时候干过这样的事情,点鞭炮结束后,总喜欢在院子里寻找还有没有未点燃的鞭炮,然后拿起来再用香点一遍,有时候还会把鞭炮外面的纸撕开,把里面的火药倒出来,用香一触,就点燃了,那效果就像放烟花一样。很喜欢那种感觉。

回到正题,那放鞭炮什么时候好呢,其实大家多数的是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晚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守着电视机看春晚节目,或者是打牌闲聊,一般到了十点左右就困的不行了,但一到半夜十二点时候会被更加响亮的鞭炮声吵醒,因为村里有供奉一座神像,有座庙宇,所以大年三十放完鞭炮就会一家人一起去庙宇首先给神像恭贺新年、拜神祈福,继而再回到院子里高彩烈的放烟花和鞭炮,然后就回屋上床睡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