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 <<名人传>> <<鲁滨孙漂流记>> <<三国演义>> <<安徒生童话>>

写不少于400字的 ※读书笔记※ 5篇

一:
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么会飞。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使得我读了几遍了还是觉的没看够,它实在太有趣了,我十分喜欢《格列佛游记》的这本书。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有心动的呢?那就快读一读这本书吧!记住噢,它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游记》。
二:
罗兰认为伟大艺术家是"集体力量"的表达者,是群众、各民族和人类巨大激情的表达者,因为他觉得"集体力量"是一种自发的和完全不为理智所理解的东西天才艺术家的伟大,包括所有天才的伟大,按照罗兰的看法,绝不在于他具有某种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个杰出的人;尤其是一个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紧密地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质要比别人更深刻,他预感历史大变动的临近,要比别人早一些。
所以,他写下了《名人传》,带给了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曾经徘徊在十字街头的年轻人一番别样的感动。
我已经不能把贝多芬这一个人看成是想象中的英雄,看成是由不锈钢铸成的具有倔强性格的英雄。他--就象所有的人,哪怕是英雄,一样经历过乏味生活,是某些身份不同的人和可以说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战场。”生活的条件,坏境的压力使人也决不可能摆脱内心斗争。“这使他的英雄主义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众所周知,他作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就是贝多芬也不能完全摆脱内心矛盾。尽管他的性格独立不羁,但有时也会巴结强者。虽说他是一个不谋私利的人,但在就钱的事情同出版商和戏院经理的一些洽谈中,他却表现得极其固执而又坚决。尽管他满怀共和主义激情,然而他仍为自己的贵族身份而感到十分自豪。这该作何解释?在人生路上,我们只要能问心无愧,即便一般喜爱索取又有何妨呢?因为一旦奉献够多了,便可坦然取舍。
我们不能不钦佩米开朗基罗: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尽管遇到了无数的障碍。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一股象飓风一样凶猛的强大生命力”。罗兰英雄传记的感染力并不在于肯定痛苦,而是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
《托尔斯泰传》同样是一部态度严肃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建立在对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他的书信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的详尽研究的基础上的。它同样谱写出了一个令作者“又爱又怨”的伟人的壮曲,也用托尔斯泰的品质激励着我,告诉自己永不言弃。
对于今我来说,《名人传》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它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且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所呈现的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体察出自己的卑微与渺小,并不断激励我去追求丰富而伟大的人生。
三:
鲁宾逊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阶级者形象。他不安于中产阶级的安定平庸生活,三次出海经商。因遇海盗被摩尔人掳住,做了几年奴隶后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为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在去非洲贩卖黑奴途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座无人荒岛。他战胜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终于战胜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
鲁宾逊坚韧不拔、刚强不屈的品质是我读完这部小说的直接体验。他有着《老人与海》中那种硬汉的形象,他自行其力,“不到最后不罢休”的那股劲时时都在鞭策着我并使我懒散的心一再收敛。
鲁滨逊的坚强不仅让我佩服,他的乐观精神也很让我佩服。初到荒岛,鲁滨逊因为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看到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会气馁,然后就搁置一旁了。这样是绝对错误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又很少人明白啊!
四:
自己找。海量的书。
五:
《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是意美和喜剧色彩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由此带给我许许多多不一样的感受,但主题上还是感动居多。
《安徒生童话》在现在这个年龄读来有点想哭的感觉。可能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多变了,所以我们很需要稳定安全的爱,这种爱我们觉得只有童话里才有。但我们又明白那只是童话,所以对现实又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多学着去面多生活,虽然会有痛苦和不安但这是成长必需的过程。
我想我要学会的是:“将这个世界看美丽”。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补救”的好方式?虽然现实的压力不断,但这本书无疑是心灵的调和剂,当我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时,美好的希冀定会给我成功的希望!
《安徒生童话》,值得一辈子去回味,一辈子去留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7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是男孩子的最爱。

  这本书的书名叫《鲁滨孙漂流记》。

  在这本书中记叙了一个了不起的冒险人物——鲁滨孙。这个人最喜爱的就是冒险,他不甘心像父亲平庸的过一辈子,于是出海航行、漫游世界。有一次,风暴将小船打翻,他一个人被海浪卷到了一个荒无人烟、凄凄惨惨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鲁滨孙竟然一个人勇敢地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啊!不简单,要是一个不敢冒险的人来说不足一个月就会死亡了,而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在这期间他救活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星期五”,鲁滨孙教他说话、打猎、做饭等。

  《鲁滨孙漂流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还在于它的真实性和不凡的表现力,这篇小说有许多人非常喜欢,我也不例外。

  原来的我不喜欢去冒险,也没有想过。小时候我非常胆小怕事,但是我有一颗坚强不动摇的心,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觉得自己也想去冒冒险,锻炼一下自己能不能克服困难,以便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害怕,勇敢地去克服它。另一方面我也想能自力更生,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真的!自人读了这本书后我勇敢了许多。不管什么事,假如是好事或是一般冒险的事我都去尝试,结果很多尝试都成功了,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置信。

  我真的感谢这一部小说,是它令我找回了自信,勇敢面对人生!

参考资料:http://www.blog.edu.cn/user1/12233/archives/2007/2015123.s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01
读书笔记——安徒生童话

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事实上除了个别篇章以外,我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安徒生童话。我印象中,童话是美丽的纯真的,像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样的才是童话。但是,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却反而更加影响人的思想。有时回首看过去,我也感觉惊讶,无法衡量在我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建立的过程中,她给予过我多么重要的启迪,甚至可以和武侠、科学作品鼎足而立。在那个梦想高过一切的五年里,安徒生童话——而不是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那些不肯上床睡觉的夜晚。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现在就开始从那篇著名的《海的女儿》,回顾我对安徒生童话的印象吧。
(《海的女儿》是我常常在幻想中——也就是白日梦——不断重复想象的故事,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模糊地认识了爱情的牺牲精神。因为爱你,所以我敢于去做任何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去忍受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去经历超过地狱的苦难。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另外一个童话中得到加强——那说的是亲情的牺牲精神——那个拥有11个哥哥的天鹅公主用夜半墓地上采来的荨麻编制衣服的故事。牺牲,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伟大的情操。它所包含的对付出的无限放大和对索取的无限缩小,始终像是遥远的光明,吸引我向它前进。我不喜欢利他主义这个词,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牺牲却带有一种空旷的灵性,不可琢磨,神圣而洁净。)

作为值得纪念的读书笔记第一号我选择了安徒生。
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王的名字,我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和怀念。

我的童年非常地寂寞,是埋在书堆中度过的。
父母只要把我扔在图书馆,就可以放心地去工作。
我也很习惯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不停看书的每一个假期。

看起来很伟大的童年生活吧?
要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极其有限,
或许我现在已经成了天才文学家呢。

过去的日子随着砂漏一般的记忆力渐渐流失,
我对绝大部分的文字已经没有印象,
但一直以来没有忘记的,
就是蜷在外婆家的沙发上读的《安徒生童话精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版的这本安徒生实在不能说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字很小,每一个段落很长,而且版画般的插图出奇地严肃、恐怖。
但难得可贵的是,里面的文章没有经过简化,很严谨地翻译了安徒生的原著。
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与其说是在读童话,不如说是在读一本古老的文献。

而我却被这种神秘晦涩的气氛迷住了。
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为《海的女儿》是恐怖故事的小孩,
插图中阴冷的海底和黑发的美丽公主似乎预言了悲剧的结局;

我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喜欢《践踏面包的姑娘》的小孩。
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局:踩面包的英格化为一只海鸥飞向太阳,雪白、闪亮。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我常常能看到一只飞向太阳的白色鸟儿,
它是那样的坚决而无悔,那美丽的幻觉,总是让我有流泪的冲动。

这本安徒生陪伴了我12年,尽管内页已经发黄磨损,
但每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都有一幅精致的图画,
《野天鹅》中倒影在白云上的影子,
《雪女王》中极光照明的白雪王宫,
《老树最后的梦》从云中看到的乐园美景……都被整齐地列在我的心中,随时都能够取出来欣赏。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只会读书的小孩子,偶尔也会自己写写无聊的东西。
我一直想写出心中的那些美丽画面,
但它们就像仙女莫尔甘娜的海市蜃楼花园,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接近。
后来我才明白,那心中的图画,是我的梦和想象开始出发的地方,而不是我应该到达的地方。

安徒生,永远是我的阅读和写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翻开《安徒生童话》,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丑小鸭》一文。
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鸭把他当作一只鸭蛋孵化出来。他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因为长得丑陋,就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成为全体鸡鸭嘲笑对象。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了,大家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鸭妈妈都开始讨厌丑小鸭。鸭儿们咬他,小鸡们啄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踢他。终于他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离开了养鸡场。可是外面的世界也并没有让丑小鸭感到快乐。他又一次被野鸭嘲笑,被老母鸡、雄猫为难,被女主人用火钳夹,还险些被猎人用枪打死,差点儿被野狗吃掉,忍饥挨饿,这些都成为丑小鸭幼年时候的一部分生活经历。
丑小鸭面对苦难,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这一切缘于他心中拥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就是这种理想使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我不仅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感到高兴,更为他坚持不懈、满怀希望、不屈不挠、争取幸福自由的精神所深深感动。(007游戏_007yx.com) (天天在线_ttzx.com)

读了《丑小鸭》后,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理想,并依靠自己的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因为逆境总是短暂的,奋斗后得来的是幸福的甜果。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丑小鸭截然不同的幸福环境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甜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发奋读书,将来为中华之腾飞作贡献!
第3个回答  2008-01-20
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叙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游历见闻。这里的人,身长不满六英寸,他置身其中,就象巍巍的大山一般。小朝廷里充斥阴谋诡计、倾轧纷争。穿高跟鞋的一派与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誓不两立。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宠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第三卷: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飞岛)和格勒大锥(巫人岛)的游历。飞岛上的人长得畸形怪状,整天担忧天体会发生突变,地球会被彗星撞击得粉碎,因而惶惶不可终日。在科学院里,设计家们正在从事研究如何从黄瓜中提取阳光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的绵羊,软化大理石等课题。在巫人岛上,岛主精通巫术,擅长招魂,他们博览古今,发现历史真相被权贵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骗人世。
第四卷:慧駰国游记。叙述格列佛在智马国的游历。在这个国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智马,供智马驱使的是一种类似人形的畜类耶胡,后者生性淫荡、贪婪、好斗。
第4个回答  2008-01-20
初读,粗读,细读,品味,这是我写笔记的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