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理论是什么

他是在什么的背景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康德认为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学领域,即在物自体和现象界存在这样的调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将之类推在实践中则是实践理性 。将之类推在审美中则为批判力 。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扩展资料:


康德的其他学术思想

1、宗教方面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2、天文学方面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


3、政治构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德哲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7
康德的理论基本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Kant-Laplace hypothesis)。

时代背景:
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8
康德的理论基本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Kant-Laplace hypothesis)。
时代背景:
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第3个回答  2015-02-05
康德哲学理论的基本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大陆的理性主义。康德的伦理学理论也十分有影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Kant-Laplace hypothesis)。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在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均有建树,尤其是哲学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主要著作及理论:General Natural History and
Theory of the Heaven(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宇宙起源的星云假说,否定神创论。1781,1787,Critique of Pure Reason(纯粹理性批判);1783,Prolegomena to Any Future Metaphysics(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5,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1788,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实践理性批判);1793,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Reason Alone(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7,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道德形而上学)
第4个回答  2020-03-06
康德哲学与阴阳学
康德写了三本重要的书:
纯粹理性批判讲人如何认识世界—真。
实践理性批判讲人的伦理规则是如何—善。前者的对象是现象界,后者
的对象是本体界。在现象与本体之间,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鸿沟,在鸿沟
上架起一坐桥,使现象过渡到本体。这座桥梁,便是自然的目的性。它
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观的美感,过渡到其目的,即客
观的本体。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的主要
内容。
自从牛顿提出物理学三大定律后,康德由哲学的观点来肯定数学物理学
的可靠性,及形上学的不可能性。
先验感性transzendentale
Aesthetik
藉时间空间模式肯定数学是可能的。
先验逻辑transzendentale
Logik
的先验分析tranzendentale
Analytik藉
知性Verstand的范畴Kategorie肯定物理学是可能的。
先验逻辑的先验辩证tranzendentale
Dialektik研究纯粹理性reine
Vernunft
其内容:
1.世界的有限无限,
2.灵魂自由,
3.上帝全能。统称为先验理念tranzendentale
Idee。
康德的先验辩证教我们,先验理念只是幻相Schein,形上学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几个问题,皆属于本体界Noumenon。
虽然形上学不可能,但纯粹理性却指出我们本体界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可
由实践理性来完成。
现在我们以纯粹理性批判来定义阴阳学并以
现象界
康德第二本书实践理性批判。
I.
实践理性praktische
Vernunft有实践原理
Grundsaetzen
der
reinen
praktischen
Vernunft,它有两要素Saetze:
i.主观的原则subj.
Maximen.
ii.客观实践法则obj.praktische
Gesetze.
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Grundgesetz
der
reinen
praktischen
Vernunft
也就是道德法则?Moralische
Gesetz,它的内容为:
使主观原则合乎客观实践法则Handel
so,dass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s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oenne.
我们以上面的实践原理来定义阴阳学并以
上帝为
i(kx-wt)
-i(kx-wt)
T4(x,t)=Le
+Ge
灵魂一定要过渡到T2,与T4合一。T1在道流里是不死的,也是幸福的。
为了在现象界—真与本体界—善的鸿沟间,搭起一座桥梁,康德写了
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并不像知性Verstand与实践理性
具有自己的地盘,可在上面建构立法。判断力只是在两地间,具有调
适性,由此进行过渡功能。判断力有先验原理。此先验原理的得出:
在自然界中,发现自然的多样性,然后寻求一般性,此一般性即:
自然的目的性。虽然发现起於自然界,此原理却是先验的。
判断力(其先验原理:自然的目的性Zweckmaessigkeit
der
Natur)
可分成两部份:
1)
美的判断aesthetische
Urteilskraft它是主观的形式的
2)
目的的判断telelogische
Urteilkraft它是客观的实质的
1)
美的判断:它的表象只是主观的,并不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
So
wird
die
Vorstellung
da
durch
nicht
auf
das
Objekt
,sondern
lediglich
auf
das
Subjekt
bezogen.
美的判断又分成两部份:
a.有形式的自然之美schoen
自然之美是不计利害关系的。自然之美是不经概念而经感觉的。
自然之美是有形式的。自然之美是能令人满足的。
注解:康德亦谈到艺术之美,即人为之美。它与自然之美是一样的,
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自然之美是自然给人的。艺术之美是人给自然的。
b.无形式的壮丽之美erhaben
注解:康德把壮丽之美又分成数学的壮丽与力学的壮丽。
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下列情况亦属壮丽之美:
与万物本体合一,与圣父合一,与密契合一,与剧中英雄合一?。
我们以壮丽之美来定义阴阳学的T2。
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
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
康德认为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学领域,即在物自体和现象界存在这样的调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
将之类推在实践中则是实践理性
将之类推在审美中则为批判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