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海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更丰富呢?

如题所述

生物们把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在自己的身体里。一坨脂肪里面,为了抗氧化的稳定性,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饱和脂肪越多,这一坨脂肪越稳定,不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如果饱和脂肪太少,脂肪酸即使在体内也很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可能破坏机体的其他结构,比如蛋白质和其他脂类。不过呢,如果饱和脂肪含量太高,那这熔点就会变得特别高,而固体的脂肪真的不太方便分解利用哪。而且,要是血液里的脂肪和身体上的脂肪都凝结成固体了,那这还不搞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害死孕妇就是这个机制)来啊,分分钟要命。猪、牛、人这类恒温动物体内温度较高,所以体内的脂肪中饱和脂肪就算稍微多点儿也不会凝结,因此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稍微少点儿。不过,猪油牛油只要一低于它们的体温,还是会凝固。去过菜市场或者吃过牛油火锅的都懂吧没有自己控温机制的植物,体内温度较低。要是饱和脂肪含量还像动物那么高,可能会导致稍微冷点儿的时候脂肪就凝固成不方便在筛管运输的固体了。这悲剧,大概能和看着银行卡上有两个多亿的rmb却一分钱都取不出来的悲伤有的一拼吧。所以,为了降低熔点,大部分植物们所含的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的比例较恒温动物的脂肪大。与上面形成对比的是,棕榈和椰子由于出产于温度较高的热带,自己的体温也就被环境强行三十几度了,所以也没必要保持太低的熔点,自然也就不用保持低饱和脂肪比例了。因此,它们的棕榈油和椰子油,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就偏高,更像恒温的动物。我们也经常提醒大家,棕榈油和椰子油不能当作日常我们习惯认为的健康的植物油来看待。而深海鱼由于处于高压低温的深海,脂肪也就更容易凝固了,所以它们有必要降低体脂肪熔点。这个时候,提高体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深海鱼,通常指在海平面下600米—2700米的鱼类,常见的深海鱼有:带鱼、黄花鱼、鳕鱼、沙丁鱼、鲨鱼、鲸鱼、三文鱼、金枪鱼、海鲈、秋刀鱼、海鳗、鲅鱼、黄花鱼、鲳鱼、鲮鱼、凤尾鱼、马面鱼……等等。由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零下18摄氏度的保存状态下并不会导致营养流失,鲜度和质量可以被很好的保留,相比淡水鱼和近海鱼,深海鱼被当代工业污染的可能性会更低。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根本性的区别在于氢,碳链中缺少氢被称为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不缺少氢称为饱和脂肪酸。碳原子共有4个健,碳碳相连后还有两个健各连接一个氢。如果这个氢被争夺走,碳链中各空出一个健位,当这个空出的健相连时,就出现了两个碳碳相连的现象,称之为脂肪酸的双键。凡是有双键的脂肪酸,因为氢的丢失,被称为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是由饱和脂肪酸经过脱氢反应合成的。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由寒冷地区的水生浮游植物合成,以食此类植物为生的深海鱼类(野鳕鱼、鲱鱼、 鲑鱼等)的内脏中富含该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分为ω-3系列脂肪酸、ω-6系列脂肪酸和ω-9系列脂肪酸。油酸属于ω-9系列脂肪酸。海产动物油、鱼油中常含有C16—C24的单烯酸。

第2个回答  2017-11-22

深海鱼(deep-sea fish),分属十多个科,特征是口大、眼大,身体某一或某几部分有发光器。见于大洋深处的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通常在600~2,700公尺(2,000~9,000尺)以下。发光器既用于诱捕猎物,也用于引诱配偶。

深海鱼生活在百米以下深海区域,所以对于其捕捞方式只能是远洋深海拖网或者勾掉捕捞,然后捕捞上船,及时速冻。而且由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零下18摄氏度的保存状态下并不会导致营养流失,气逆鲜度和质量可以被很好的保留,且相比淡水鱼和近海鱼,深海鱼被当代工业污染的可能性会更低。由于深海鱼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维生素a.b.c等,所以对人体健康具有以下益处。

减少心脏病危险,深海鱼中的欧米茄-3脂肪酸可以有效的控制冠心病

降低胆固醇深海鱼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把胆固醇从血管中带走,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降血脂,深海鱼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持续降低血脂水平

健脑益脑,深海鱼所含的DHA能促进视力健全发展和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亦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有助于发育和提高免疫力,深海鱼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均衡营养,能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帮助伤口复原及愈合。

减少香烟危害,深海鱼肉中含有的氨基酸,可遏制动脉硬化,减少吸烟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