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这说明了什么?

如题所述

所谓“自然境界”仿佛是儿童或原始人的境界,他们做事情缺乏自觉,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意义;

所谓“功利境界”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私心,时刻能够意识做事情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当然他们也可能也会做些公益的事情,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

所谓“道德境界”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认识到世界上不仅只有自己,还存在一个社会,自己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做事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讲的”贤人“。

所谓“天地境界”是指还有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宇宙,人不仅是社会人,还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他们是宇宙公民。他们做事是为了整体宇宙的“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圣人”。

冯友兰认为人生方面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境界高低完全取决于觉解程度的深浅,标志着人格完善的程度。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冯友兰称之为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境界说的真正用意之所在,也是其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哲学观的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1
自然境界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没有自我意识,只是依照自然的本能行动,例如动物的本能行动。
功利境界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注重实用性和利益,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和荣誉,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道德价值。
道德境界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遵循道德原则,注重公正、诚实、责任和关爱他人,以维护社会的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超越个人和社会的局限,以整个宇宙的和谐为最高目标,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升华。
这些不同的境界说明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境界中存在,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在道德境界中行动,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正义。
第2个回答  2020-10-22
冯友兰在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提出“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区别,并申明他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在晚年又重申了这一主张。于是,“接着讲”就成为研究冯友兰哲学乃至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话题。
那么,冯友兰的“接着讲”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何意义呢?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一、“接着讲”的时代意义
顾名思义,“照着讲”是哲学史的方法,“接着讲”是哲学的方法。按照冯先生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照着讲”要忠实于传统哲学的“本来意义”,并用现代语言将其写出来(或说出来)。虽然“写的”的哲学史与“本来的”的哲学史并不是一回事,但是,“写的”哲学史毕竟是照着“本来的”哲学史写的,而“本来的”哲学史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冯先生的一个基本信念。否则,哲学史就没法写。
但“接着讲”就不同了。“接着讲”着眼于哲学的发展、变化和创造,是有明显的时代性的,而时代性就意味着新的东西的产生。具体地说,“新理学”是在宋明理学“之后”继续前进的,而这个“前进”又是同社会发展分不开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就社会发展而言,中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二次(第一次是春秋战国)巨大变革,即从古代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革。因此,中国哲学的形态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古代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这一转变之所以具有根本性质,是因为传统哲学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不可能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哲学。在这个问题上,冯友兰不仅有自觉的意识,而且自觉地承担起完成这一哲学转变的使命。
但是,中国哲学虽然面临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却又是在中国哲学自身的发展中完成的,而不是也不可能将西方哲学直接移植过来就能实现其转变的,他所要建立的是新的“中国哲学”,而不是“哲学在中国”。科学可以直接拿来,但哲学是不能直接拿来的。这是有根本区别的,就是说,哲学的发展是有民族性的。在这个问题上,冯先生同样有自觉的意识,即认为中国哲学的变革是有连续性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