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周六周日,古代人是怎样如何休假的?

如题所述

古代的休假制度建立于西汉时期,秦朝以前的官员想要休息,只能选择请假,称之为“告归”。例如《史记·高祖本纪》有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自西汉之后,历朝历代均设立有相应的休假制度,假期长短各有不同,总体来说唐宋两朝最为轻松,元明两朝最为苦逼,并自清朝中后期开始逐渐向西方靠拢。

不过,古代虽然建立有相应的休假制度,但其实仅仅适用于朝廷官员,普通的士民百姓是没有这个福利的,虽然宋朝的假期也曾一定程度惠及民间,但大部分百姓为了生计,是很难享受到相应待遇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历朝历代的休假制度。

两汉时期:始建“休沐”制度,官吏五日一休

汉朝时期,由于官员平日里办公、住宿均在官衙,且家属不允许跟随,如此一来官员们的洗漱、换洗便成了问题,于是朝廷便规定官吏每五天可以休假一天,返回家中休息、洗漱,“休沐”一词也正是因此而来,其中“休”指休息,“沐”则指洗漱沐浴。

古代历法之中,一年三百六十天,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即每五日为一“候”,“气候”一词便是因此而来。汉朝时期,“天人合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古人认为人的行为习惯要顺应天时,因而“五日一休沐”,便是遵循了天人变化之道。

关于这一休假制度,《汉律》之中有明确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而《史记·百万君传》对此也有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而除了常规休假之外,朝廷还会在重要节日给官员们放假,不过汉朝时期的节假日并不多,按照《续汉书·礼仪志》的记载,汉朝官员只在夏至、冬至两节各放假五天,皇帝诞辰则放假三天。

不过,‘五日一休沐’的福利不是所有官员都能享受的,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宫廷之中任职的官员,便不享受这项福利,他们乃是一旬一休(即十天休息一日)。而太学生、军队虽然也有休假,但因离家太远,往往会按照“五日一休”进行累计,然后一起休息,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年假。

唐朝时期:改为旬休制度,长假减少但节日增多

西汉时期设立的“休沐”制度一直延续到隋朝,直到唐朝以后才对这项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源于唐朝时期官员们虽然白天在衙门办公,但夜间除值班官员外,其余官员均可返回家中居住,且朝廷也允许家属随异地为官的官员居住。

唐高宗永徽三年(662年),朝廷下令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即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之为“旬休”,并将每月分为上旬、中旬、下旬,也被称为“上浣、中浣、下浣”。《问奇类林》中便有“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的记载,。休假周期的增长,无疑使得官员们的常假少了很多,但到唐朝时期,传统节日的增多,却使得官员们的假期得到了一定程度弥补。

按照《唐律》的规定,由于元日(春节)、冬至、清明时常有重大祭祀活动,而官员们也要返乡祭祖,因此这几个节日每次放假七天,而中秋、夏至、腊日则放假三天,而放假一天的节日更是多达二十一个。除了传统节日之外,唐朝还曾增加了很多特殊假期,唐玄宗李隆基便因崇信道教,因此规定道诞日(二月十五日)放假一天,同时由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将皇帝诞辰命名为千秋节,也可放假三天(唐肃宗时改为一天)。

此外,对于异地为官的官吏还有探亲假,如果父母远在三千里以外,那么每三年将有三十天的探亲假,五百里以外则有十五天。还有儿子行冠礼可放假三天,子女婚娶可放假九天,其他亲属则根据关系亲属放假一天至六天不等。五月份则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份则有十五天的备制寒衣假。

两宋时期:官吏们最幸福的时期,假期为历朝历代之最


宋朝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中官员福利最好的时期,不仅官员待遇极好,而且假期同样极多,宋朝的“休沐制度”基本延续了唐朝,但放假时间却有所延长,因此宋朝便成为了历朝历代之中传统节日最多、假期最长的时间。

宋朝在常规休假方面,延续了唐朝的“旬休”制度,而在元日、冬至、清明放假七天等制度的基础上,不仅开创了“天棋节”、“天庆节”(皇帝母亲生日)等新节日,而且是逢节必休。同时,衙门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开始“封印”停办公务,各级官吏返回家乡过年,直到正月二十日重新返回衙门“开印”。

与此同时,宋朝宽松的休假氛围,使得官员们的请假也随意了很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便曾记载,宋朝官员如果不想值夜,只需在本人名下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之类的简单理由,便可返回家中。根据统计,宋朝除了常规假期之外,各种法定节假日和节令节假日合计达百天,全年假期更是长达一百二十天以上。

此外,宋朝的休假制度对于普通百姓也有照顾,例如服役的工匠,同样可以在元日、清明、冬至和腊日各休假一天,而流配的囚徒不仅可以同样享受“旬休”,而且还可以在元日、清明、冬至各休假三天。

元明时期:最为苦逼的时期,官员假期缩水严重

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受游牧习俗影响严重,结果大部分节假日被取消,并规定每年的假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

元朝被推翻之后,谁知道又遇到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官员们的假期虽然相较元朝有所增加,但却增加的极为有限,仅仅多了两天而已,其中元正五天、冬至三天、元宵节十天,其中元宵节的十天假期,还是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实行的。

朱元璋去世之后,官员们开始大诉苦水,朝廷于是重新恢复了“旬休”制度,然而即使如此,官员们每年的休息时间,仍然不过五十天左右,相较于唐宋两朝,可以说缩水极为严重。

清朝时期:前期延续明朝制度,后期开始向西方靠拢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主要有冬至、元正、元宵三个节日,但由于三个节日在时间上太过接近,于是干脆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将三个假期予以贯通,每年年末的腊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官衙“封印”停止办公,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开印”办公,至于具体哪天放假,则由钦天监选择吉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0
在古代,古人要是想休息,只能请假,在元朝的时候,每年的假期持有16天;但在宋朝的时候,官员的待遇非常好,而且假期也非常的多。
第2个回答  2022-04-23
古人大部分不上班,只有政府官员等少数群体有假期,那他们的假期有多少天呢?
先秦时期的文献有限,休假制度也无从考证了。但那个时代世卿世禄,官员都是世袭的,当官既是自己的工作,又是日常的生活,既然是给自己干,放假与否也就无所谓了。
汉朝时,官员每工作五天放假一天,称为“休沐”。沐,是指洗头发,也就是说每五天放假一天让你回家洗头发,顺便探亲。《史记》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为何汉朝把洗头发看得这么重要呢?因为汉朝官员上班是“寄宿”制,平时的吃住都在官衙里。官衙里洗头发不方便,而古人又都是长发,五天不洗就得出油,所以每五天给你放假一天,让你回家收拾干净了再回来为皇帝服务。这样做,也能提升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试想,如果老百姓看见的官员都是胡子拉碴,头发打绺,像叫花子一般,谁还会听你管?汉朝的休沐就如同今天的周末,中国是最早过周末的国家。
除了休沐假外,汉朝还有节日假。汉武帝时,中国人开始过春节,于是就有了春节假期。另外,冬至和夏至日也可以放假一天。这样算下来,汉朝官员一年的假期总共有60天左右。西汉时,官员还可以花钱买假休。郎官只要出钱给宫中添置财物,就可以出宫购物获得休假。古代老百姓服劳役时可以花钱免役,郎官花钱买假也类似这个路数。
到了唐朝,官员已经不需要在官署寄宿了,下班后直接回家,于是休沐假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不过考虑到官员为皇帝服务太辛苦,唐朝也给官员放假。由于公务繁忙,休假太多耽误工作,所以把每五天休一天改成了每十天休一天,称为“旬假”。那唐朝人的假期减少了吗?并没有,虽然例假少了,但节日假变多了。唐玄宗时,颁布了关于假期的红头文件《假宁令》,规定“元正(元旦)、冬至,各给假七日”。这样,唐朝人比当代提前一千多年发明了“黄金周”。《唐六典》中对官员的节日假记载得非常详细,除了两个黄金周以外,寒食节连着清明节放假四天,中秋节、夏至、腊月各放假三天,像立春立冬等重要的季节节点各放假一天。此外还有宗教节日,比如四月初八浴佛节。据历史学家陈联升统计,唐朝的节日假总共有53天,再加上平时的旬假,唐朝官员每年的假日至少能达到100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生活最舒服的朝代,假期自然也不会短。《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每年腊月二十就停止办公了,叫作“封印”,让官员准备回家过年。那什么时候“开印”呢?只要在来年的正月二十前即可。这样算下来,宋朝官员过年时实际能放假一个月。此外,宋朝还有很多奇葩的临时假日。比如太祖父亲腊月初七去世,就曾放了七天假。仁宗的母亲腊月初十生日,就曾放了三天假。真宗时,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的祥瑞之事,又将正月初三日定为“天庆节”,放假五天。这样算下来,宋朝的实际假期加一起比唐朝还要多一些。真心感觉宋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达到了古代的高潮!
到了元明清三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官员工作自然不敢放松,旬假逐渐淡化甚至一度被取消。节日假也少得可怜,明朝《古今事务考》中说:“国朝正旦节(元旦)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最恐怖的是朱元璋时代,他自己是个工作狂,因此也不许员工休息,一年只放假三天。综合各种说法,明清两朝每年的假期最多不超过50天。
纵观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本质上体现的不光是统治者人性化的增减,也是朝廷对社会管控程度的变化——越是专制的时代,就越需要加强对社会的管控,官员的假期也就越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