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问“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什么意思?来自明太祖北伐檄文。

如题所述

这山河大地上覆盖着中华民族的气息,时机来临我们要重新光复大宋的天下。

奄,覆盖的意思,比如奄有天下。例:自我先君报九世之仇,剪灭纪国,奄有其地。——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 璋自称吴国公。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明朝北伐成功。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

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

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朝实行双京制。

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史称南明。有明之际,正礼仪于炎黄,存衣冠于汉唐,化天工于造物,开海波于万疆,天子戍国门,将华夏文明的种子送向边关。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同时亚欧大陆由于帕米尔山结的存在极大阻碍东西方的交流。中原想要到达欧洲,只能通过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但北方情景就截然不同,随着纬度半径不断减小地貌也越平整,是北大西洋暖流以北受到北冰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区域,骑兵可以一路从岭北杭爱山快速机动到喀山汗国境内。

仅仅只有3000多公里,远不如东汉首都洛阳到西域喀什的距离。所以历史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和岭北机动到杭州是一样的,任何势力从岭北右臂打欧洲,据上攻中原是相当方便。

从岭北出土的遗迹以及突厥碑文证实汉唐曾在这里设置过统治机构,但汉唐都以为这地方不适合耕种,忽必烈却建五卫,每卫万人,其中屯田者2000 人,屯田军与其他军人为二与八之比。京师六卫,每军抽兵士二人屯田,以供兵士八人之食。

这就说明,十分之二屯田, 即满足其余十分之八的粮食需要。之后,其他各卫抽调的屯田军有多有少,都与2000 户相去不远,虽然中原有的地方屯田军人数要高出,但还是少数。历史上中原军民不断打走一波总会有另一波不知名的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渊源不断的涌下,为此元朝从岭北扼守北方成为重中之重。

元朝百年来通过农牧互补把和林打造成“生殖殷富埒内地”的大元雄关,朱元璋与他的谋臣武将正是深知利害,朱元璋毅然北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1

这山河大地上覆盖着中华民族的气息,时机来临我们要重新光复大宋的天下。

奄,覆盖的意思,比如奄有天下。例:自我先君报九世之仇,剪灭纪国,奄有其地。——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 璋自称吴国公。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明朝北伐成功。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

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

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朝实行双京制。

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史称南明。有明之际,正礼仪于炎黄,存衣冠于汉唐,化天工于造物,开海波于万疆,天子戍国门,将华夏文明的种子送向边关。

扩展资料:

明太祖北征或称明太祖北伐是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

主要包括:1370年(第一次北伐) 、 1372年(第二次北伐) 、 1380年(第三次北伐) 、 1381年(第四次北伐) 、 1387年(第五次北伐) 、 1387年-1388年(第六次北伐) 、 1390年(第七次北伐) 、 1396年(第八次北伐)。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从此开始长期的对北元的军事讨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东五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太祖北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5

意思是“这山河大地上覆盖着中华民族的气息,时机来临我们要重新光复大宋的天下”。

奄,覆盖的意思,比如奄有天下。

例:自我先君报九世之仇,剪灭纪国,奄有其地。——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 璋自称吴国公。

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

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朝实行双京制。

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史称南明。有明之际,正礼仪于炎黄,存衣冠于汉唐,化天工于造物,开海波于万疆,天子戍国门,将华夏文明的种子送向边关。


扩展资料:

檄文以“天命”为中心,同时兼带华夷之辨的民族主义,理直事明,气势磅礴,顺应民心恢复汉家江山,有力配合了北伐军事行动顺利进行,为明朝建立奠定基础。该文的影响亦十分深远,不少汉民族主义者都对该文推崇有加,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亦演变为清末革命党的口号。

这篇文章写得气势磅礴,既有对民族和国家的思考,也有对当今中原形势的判断,虽然有些思想不太正确,但是读起来也依旧能够振奋人心。檄文重新点燃了汉民族的血性,宣示正统。在被蒙古人压迫了近百年之后终于发起了全面反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23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曾先后称吴国公、吴王,但是他却以明为国号。他是依据元末社会上流传的“明王出世”这一口号,和他任起义军副元帅时制作的黄旗上所书“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两句话,确定其国号为明的,因此他也是历史上极少数没用以前爵号为国号的帝王之一。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
奄,气息微弱,不绝如缕。
译文,这山河大地上中华民族的气息不绝如缕,时机来临时我们要重新光复大宋(汉民族)的统治。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