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王的皇子还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么?

如题所述

有,但是是在太子去世或者被废的情况下。

例如清朝的九子夺嫡。在康熙皇帝废掉太子之后,他的九个儿子们开始争夺皇位。参与皇子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此时四阿哥已经被封为了雍亲王,但他依旧有继承皇位的权利。

扩展资料:

皇帝的权力

皇帝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他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全社会和军政信息,进行日常统治活动。奏事有面奏和书奏的区分。面奏是具有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

书奏是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一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奏事的文种主要有章、表、书、启、议、疏、封事、题本、奏折、状、册等。

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作用,不允许混淆错用。到清朝康熙和雍正时期,更推行一种密奏制度,不但具奏人的范围有严格规定,而且具奏人必须亲手缮写。

奏前或奏后均不准向任何人泄露内容,奉到皇帝的批示(称为朱批),不许向任何人出示,并且要限期缴回,亦不准抄存。密奏制度反映了帝制社会晚期皇权的极端高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2

有。

在古代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制度,例如,在明朝朱元璋要把他的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其实,原因很简单,用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就能茅塞顿开。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是他的嫡长孙,而朱棣不是他的长子。

选立大子的儿子(嫡长孙)为法定继承人,理由就是“皇孙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后来明成祖舍去功勋卓著的次子朱高煦,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也是基于“长嫡承统,万世正法”的认识。

虽然朱棣到后来有这样的认识,在位时也有很多历史功绩,但仍遭人非议,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的皇位不是合法继承的。

无独有偶,唐朝刚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按照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应该由大子李建成任太子,但是次子李世民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战功上都高出太子,但他还是没有权利继承皇位。而且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加害李世民,迫使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射杀了太子和弟弟。

不久,李渊就退位,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即唐太宗。唐太宗即位后,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唐朝第一个比较清明的时期,即“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一个著名的杰出皇帝,但是,他也遭来了非议,原因是他的皇位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大义灭亲后取得的,在封建社会来看,是不义之举,他不是嫡长子。

扩展资料:

皇位继承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自传说中的西周到清朝中叶,预立太子制是皇位继承的正统做法。即沿用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皇位由正后所生的长子继承,如长子早死,有子即立其子,无子再由嫡次子顺序继承。

只有在正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皇帝无子则依照穆亲疏顺序选立继位人。制订这套制度是为了避免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激成内讧,希图借此保持皇位交替的相对稳定。但是,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皇位继承的残酷斗争即与之俱兴,宗法制度不断受到冲击。

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直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雍正下诏宣布废除预立嫡长为太子的制度,改用“密建皇储”的办法。

即皇帝在自己诸子中物色、选择继承人。皇帝将选中的继承人的名字及有关诏旨写好密贮,等到临去世前或去世后,才将密旨公布,被选定者立即登位,一切嫡庶兄弟尽列臣位。

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任何人不得进言推荐。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和是否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嫡长子继承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古代封王的皇子,依旧有继承皇位的权利
资料链接:
1、唐及以前还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以后的朝代基本不以此为标准。譬如:在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被改封为平。因参与消灭韦党有功,被睿宗立为太子。在先天元年(712年)七月,睿宗禅让于太子。可以从太平公主的话中,推测一二:”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
2、清朝则是以德才取之。皇子封王的比比皆是。不少朝代都是先封爵,以此为铺垫,然后慢慢做到太子,甚至直接是皇帝之位。
3、《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有的。唐及以前还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以后的朝代基本不以此为标准。清朝则是以德才取之。皇子封王的比比皆是。不少朝代都是先封爵,以此为铺垫,然后慢慢做到太子,甚至直接是皇帝之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10
当然有,看当时的太子情况就知道了。太子要是挂了或者被废,就只能找已经封王的皇子了。随便举个例子,雍正就是。当然也有自己要求进步的。比如李世民。另外如果当时的皇帝自己没儿子,近支亲王也有可能,这个很正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