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正迁移和泛化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正迁移,是指你过往的某些经验对其他事情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比如你会葡萄牙语,对你学习西班牙语会有帮助。
泛化,这个词,在教育心理学中很少有涉及吧。泛化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你某种过往经验,不只只是针对原来的诱发事件,还迁移到其他相关事件中。你头脑中的某种想法为A,本来只有B事件的发生才能是你想起A,泛化后,C、D事件的发生也能使你想起A。
泛化这个词一般会在心理咨询时出现,如果你硬想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这么理解,正迁移是行为和行为之间的一种正性传递。泛化是指本来是一种行为导致一种思维情绪产生,现在变成了好几种行为都能导致这样的思维情绪产生。追问

还不是很懂,那迁移和泛化究竟有什么异同点呢?

追答

这两个词的意义差别很大。
正迁移,你就理解为“你做过的一件事情”对“你正要做的一件事情”起到帮助的作用,而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学现象叫做正迁移。
泛化,是指刺激源被扩大了。打个比分,本来你看到蛇会害怕,这是正常的。但是当你看到绳子、甚至铁丝也会害怕,这就不正常了。这个现象叫做泛化。

实在没法给你列举什么异同点。。。因为我觉得这两个词好像没有什么可比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2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你的数学成绩很好,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审题技巧和方法对你理解和解决物理和化学科目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因此人们也常说,数学好的人,理化都不差,其实是由于迁移引起的,而且是所谓的正迁移。

而泛化是指人一旦形成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后,对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做出相同的反应。比如,曾经被一只大狗咬过的人会特别害怕狗,即使看见很小的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这个道理,也属于一种泛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