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三者是否有区别?区别在那里?

如题所述

是的,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和张拉控制应力是具有区别的。它们在应力施加的位置和方式上存在差异:

1. 锚外控制应力(Post-Tensioning Stress):锚外控制应力是通过预应力锚固系统在结构后期施加的应力。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使用张拉设备将钢束或钢索等预应力材料拉紧,并通过锚固设备将其固定在结构的锚固位置,以施加预应力应力。

2. 锚下控制应力(Pre-Tensioning Stress):锚下控制应力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加在预应力构件上的应力。这种应力是通过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预应力构件或模具中预先拉伸钢束或钢线,并在浇筑混凝土后松开张力,使其传递到混凝土中。这样可以在混凝土刚度较低的时候施加预应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性能。

3. 张拉控制应力(Tensioning Stress

):张拉控制应力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的临时应力,用于使预应力钢束或钢线等预应力材料达到所需的预应力力值。在张拉过程中,通过张拉设备施加足够的拉力,使预应力材料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力值,然后通过锚固设备将其固定。

这三种应力的区别主要在于施加应力的时间、方式和位置。锚外控制应力和锚下控制应力是在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和前期施加预应力,而张拉控制应力是用于施加和调整预应力材料的临时应力。这些预应力施加方式和技术在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三种不同的控制应力方式。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和张拉控制应力在施加预应力的时间、钢束或索的位置和锚固方式、适用范围以及控制灵活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我将他们整理到如下表格,方便大家对比。

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和张拉控制应力是在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中常用的三种控制应力方式。

锚外控制应力(External Prestressing):

    定义:锚外控制应力是指在预应力结构的成型过程中,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两端的预应力钢束或索进行锚固,施加预压力或拉伸力,使混凝土产生预应力。

    过程:预应力钢束或索的一端通过锚具连接到结构主体外部的钢筋或锚板上,另一端施加预压力或拉伸力,然后通过灌浆或其他方式将其锚固在结构内部。

    特点:锚外控制应力可以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加,能够准确地控制预应力大小和位置,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

锚下控制应力(Post-Tensioning):

    定义:锚下控制应力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成型后,通过由锚具和导向管组成的锚下系统,在混凝土中埋设预应力钢束,并施加拉伸力。

    过程:先在混凝土构件中埋设导向管,在灌浆后通过锚具将预应力钢束锚固在锚下位置,然后施加拉伸力,最后在完成张拉后进行锚固。

    特点:锚下控制应力可以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加,适用于大型结构,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整预应力大小和位置。

张拉控制应力(Pre-Tensioning):

    定义:张拉控制应力是指在混凝土构件尚未凝固前,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两端设置张拉装置,通过拉伸预应力钢筋或钢束,产生预应力。

    过程:预应力钢筋或钢束在混凝土浇筑前就被预先拉伸,并通过张拉装置保持张力。随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由于钢筋或钢束的收缩和混凝土的硬化,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中。

    特点:张拉控制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加,适用于小型和中等规模的结构,可以提高构件的整体性能和刚度。

第2个回答  2023-07-18

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和张拉控制应力是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使用的术语,它们有一些区别。

    锚外控制应力:在锚定系统中,锚外控制应力是指应用于锚体以确保锚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力。锚外控制应力是通过调整锚体的设置和应用合适的预应力来实现的。例如,在桥梁建设中,锚外控制应力可以用来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并使其能够承受正常的荷载。

    锚下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是指应用在锚杆或锚桩的锚定段上的应力。它用于控制和稳定锚杆的变形和位移,从而确保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举个例子,在地下隧道建设中,锚下控制应力可以用于控制岩层的稳定性,并防止地下隧道的倒塌。

    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是指在预应力构件中施加的应力,以确保构件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水平。它是通过通过张拉设备施加的拉力来实现的,例如在桥梁建设中,张拉控制应力可以用来确保桥梁梁体中的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水平。

    总结起来,锚外控制应力主要用于保证锚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锚下控制应力主要用于控制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张拉控制应力主要用于确保构件达到预设的预应力水平。

第3个回答  2022-12-14

两者主要主要在读数方式、应用范围以及力的实质三方面存在区别。

一、读数方式

锚下控制应力:锚外控制应力是对应于千斤顶油表读数(油表控制读数就是将锚外张拉力带入校顶方程中)。

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是钢绞线计算起始端的控制应力,即锚外控制应力扣除锚口损失(一般锚头损失取6%)。

二、应用范围

锚下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是锚外控制应力值减去张拉端部的锚口损失值,一般按设计取6%。即:锚外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1-6%)。

锚外控制应力:实际张拉时,应该采用锚外控制应力值。

三、力的本质

锚下控制应力:是在考虑到管道摩阻系数和偏差后真正作用在预应力钢筋上的力。

锚外控制应力:是张拉时计算张拉力的标准,针对不同屈服强度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是不同的。


扩展资料:

分类

(1)按照用途分类

预应力钢绞线、(电力用)镀锌钢绞线及不锈钢绞线,其中预应力钢绞线涂防腐油脂或石蜡后包HDPE后称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unbondedsteelstrand),预应力钢绞线也有镀锌或镀锌铝合金钢丝制成的。

(2)按照材料特性分类

钢绞线、铝包钢绞线及不锈钢绞线。

(3)按照结构分类

预应力钢绞线根据钢丝根数可分为7丝、2丝、3丝和19丝,最常用的是7丝结构。

电力用的镀锌钢绞线及铝包钢绞线也根据钢丝数量分为2、3、7、19、37等结构,最常用的是7丝结构。

(4)按表面涂覆层分类

可以分为(光面)钢绞线、镀锌钢绞线、涂环氧钢绞线、铝包钢绞线、镀铜钢绞线、包塑钢绞线等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钢绞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