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种扁扁的鱼叫什么

如题所述

鳐鱼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称。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区,从热带到近北极水域,从浅海到2700米以下的深水处。共9属,分3科。鳐鱼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由颅部突出的喙软骨形成。体单色或具有花纹,多数种类脊部有硬刺或棘状结构,有些尾部内有发电能力不强的发电器官。就现在所知,全部鳐类鱼均为卵生,其卵又称“美人鱼的荷包”,常见于海滩,长方形,有革质壳保护。

扁平鱼,别称为银鲳、平鱼等,鲳亚目鲳科动物。分布于中国江浙一带,系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且刺少。

扁鱼体形侧偏,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无腹鳍,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东海与南海较多。主要渔场有黄海南部的吕泗渔场,可形成较大的渔汛。产季:渔期自南往北逐渐推迟,广东及海南岛西部渔场为3~5月份;闽南渔场4~8月份。

扁鱼当然也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鱼啦,这种鱼类是属于鲳亚目鲳科鱼类。整体的体型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偏小,唇部圆形,头跟胸相连,口和眼睛都是属于比较小的。这种鱼是属于近海暖温中下层的鱼类,平时都是栖息在潮流缓慢水深5米到100米的水域当中,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处成群。这种鱼类在每个地方叫法都不一样,有平鱼,白鲳,车片鱼,鲳鱼,镜鱼,白仑,扁鱼。

扁鱼是什么鱼?“扁鱼”应该是叫“鳊(bian)鱼”吧,比如毛爷爷最喜欢吃的武昌鱼,就是鳊鱼中的一种。

准备:素扁鱼1条(约重一斤),生姜、葱、食盐、酱油、番茄果醋、白糖、植物油各适量。

步骤:

1、素扁鱼放在热油锅里面两煎至金黄色。

2、锅内放少许熟油,油热放入适量生姜末、葱花,略煸炒,加入酱油、清水少许、盖上盖焖一下。

3、焖至卤汁将干,放些白糖和番茄果醋。将鱼翻个身,等卤汁稍收干即成。

特点:色红,味浓,鲜嫩。功用为调胃气,助消化,散寒散表,止呕行水。用于胃寒不和、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呕吐等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9

蝙蝠鱼, 鮟鱇目(Lophiiformes) 蝙蝠鱼科(Ogcocephalidae)约60种暖水及温带海产鱼类的统称。成年体形可以达到八米,重量超过1.4吨,温柔而优美,性情温和和好奇。喜欢在波浪中嬉戏,深得潜水爱好者的喜爱。它们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带以及温带海域中,马来西亚附近的海域是“蝙蝠鱼”的聚集点之一。

1、形态特征

蝙蝠鱼头宽而扁,体细长,头体均被以坚硬的结突或棘刺。口小,一些种类的吻延长上翘。体长最大达36公分(14吋)。游泳力差,常以臂状的胸鳍和 腹鳍爬行于海底。

颌骨有齿,吻部尖锐突出,体盘三角形。下鳃盖骨棘具有显著之前向逆棘;体盘背腹两面均稀释地被覆若干骨状瘤,下鳃盖骨棘不具前向之逆棘;体盘密被骨状瘤。D.I,5;A.4;P.12;C.9。体盘背腹两面均密被骨质瘤。下鳃盖棘不具任何前向之逆棘。臀鳍最後鳍条不达尾鳍基部。体一致之粉红色。 产于台湾省束港。 体盘呈三角形,甚平扁。吻短而小于眼径,但具长强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颌及舌上具绒毛状齿,腭骨具齿。下鳃盖骨棘突出,末端具小棘,但无前向棘。背面密被颗粒状骨质突起;腹面在腹鳍前方至肛门间,散具颗粒状骨质小突起,且有细棘;体盘及尾部边缘则具的分叉棘。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特化呈吻触手,藏于吻部凹槽内;第二背鳍位于尾部,具软条5;臀鳍位于肛门及尾鳍基部中央,具软条4;胸鳍中长,水平伸展;尾鳍略呈截形。 体背一致为淡褐色,小的个体在背侧中央具数个黑色环形斑,腹面白色。 [1]

2、生存环境

蝙蝠鱼多生活于深海,有些生活于浅水。蝙蝠鱼是鮟鱇目中的一个类群,同样具有「钓竿」(fishing pole)及肉质「 钓饵」(bait),以诱猎物靠近从而吞食。这套装置位于口的上方,与其他「 垂钓鱼」的不同,不用时可以收入一管状结构内。

蝙蝠鱼的外形看起来非常吓人,但实际上非常温顺,与黄貂鱼或燕魟不同的是,蝙蝠鱼没有刺。它们以非常适合它们大口的浮游微生物为食。

使用胸鳍与 腹鳍行走,遇有危险或受惊吓时,像 青蛙般跳动逃走。

3、分布情况

分布在热带或温带的浅海到深海区域。和鮟鱇不同的是,身上有很多刺,口小,头顶的“钓竿”短而在口上面。生活在深海的蝙蝠鱼的钓竿状物尖端有发光的器官。

使用胸鳍与 腹鳍行走,遇有危险或受惊吓时,像青蛙般跳动逃走。

为保护 珊瑚礁不被大规模繁殖的 海藻“窒息”致死,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近30种吃海藻的鱼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蝙蝠鱼能成功抑制对珊瑚礁危害很大的大型海藻团。

澳大利亚 詹姆斯·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戴维·贝尔 伍德说,这一发现让他们吃惊,因为原来被看好的是 鹦嘴鱼等鱼类,而比较少见的蝙蝠鱼此前并不为人重视。

蝙蝠鱼体态如薄饼,鱼身呈白色并带有褐色条纹。贝尔伍德说,与蝙蝠鱼相比,也吃 海藻的鹦嘴鱼和 刺尾鱼就像是花园里的除草机,但如果花园长期不照料就会长出一些树,而蝙蝠鱼就是锯子,它能扑杀大型的海藻。对于该研究结论,澳大利亚也有专家认为,蝙蝠鱼是能抑制海藻滋长的众多鱼类中的一种,只不过灭藻功能可能稍强一些而已,不足为怪。

4、科目

蝙蝠鱼科(棘茄鱼科)Ogcocephalidae

蝙蝠鱼蝙蝠鱼属于 蝙蝠鱼科( 鮟鱇目的一科)。有9属57种。体平扁,尾部粗短。头平扁,宽大,三角形、圆盘状或平扁形。吻短或突出,吻棘或有或无。眼或大或小。口较小,前位或亚前位 ,水平状 。上下颌具绒毛状牙带 , 犁骨和腭骨牙有或无。鳃孔小,位于胸鳍基部内侧的背方。鳃2个或2.5个。第一鳃弓无鳃丝。无 假鳃。体一般无鳞,密被大小不等的颗粒状骨质突起或尖刺。 背鳍第一鳍棘形成不发达的吻 触手,常隐于吻凹窝中;第二背鳍大或微小,具3~5不分支鳍条,距鳃孔有一定距离,位于尾部背方,或第二背鳍消失; 臀鳍位于背鳍后端下方;胸鳍具3 鳍条基骨,形成假臂; 腹鳍喉位; 尾鳍后缘圆形或截形。为热带暖水性近岸或外海小型底层鱼类,三大洋均产;印度-西太平洋最多,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等处次之。中国国产3属6种,以 棘茄鱼属Halieutaea较常见,其他常见种类有海蝠鱼Malthopsis lutea、棘茄鱼Halieutaea stellata、 牙棘茄鱼Halicmetus reticulatus。产量少,无食用价值,多作肥料,个别种类可作药用。

5、特指物种

蝙蝠鱼蝙蝠鱼也特指 蝙蝠鱼科的一个物种,蝙蝠鱼(MalthopsisluteaAlcock, 1891)。

6、物种威胁

2013年2月27日,加沙海滩,数百条蝙蝠鱼在海滩上搁浅。

7、漏油事件

蝙蝠鱼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两种珍稀的 新物种。这些隶属于蝙蝠鱼科的怪鱼生活在深海450多米处,样貌十分奇特,它们可以用胸鳍和 腹鳍支撑身体,在水底“行走”。可是,科学家担心这些深海生命还未被人类所认识,就要遭遇灭顶之灾,原因就是它们恰好生活在原油泄漏的事故现场。

2010年4月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不仅威胁到 海鸟、 生蚝养殖场、 湿地资源、渔业以及旅游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更可能殃及到这些刚刚被发现、但还没来得及被人类所认识的深海物种。

现今科学家还无法确认这次原油泄漏事故对墨西哥湾、乃至墨西哥湾水域以外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有着怎样的长期影响,但可以肯定,这3种还几乎不为人知的蝙蝠鱼就生存在这种脆弱而微妙的生态平衡中。一旦这种平衡被 原油污染打破,这些珍稀的物种就可能因此而灭绝。

由于生活在深海,这些蝙蝠鱼似乎没有受到海面漂浮的油污和焦油团的影响,但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的絮状油团却可能给蝙蝠鱼带来致命的威胁。尽管 英国石油公司并不承认,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随后还是证实了这一发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28

    既非鳐鱼  ,也非蝠鲼(虽然都属于鳐形目,但嘴型、尾型有区别  )

    魟科      Dasyatidae        魟属      Dasyatis       软骨鱼类

    下图为   美洲魟    Dasyatis americana ,

    鳍扁平有锋利转角,呈菱形盘状,表面短刺不规则分布。 腹鳍褶接细长尾部,背鳍褶缺失。体盘上表面灰色 、褐色或橄榄绿色,下腹主体白色,间杂泛白棕灰边,幼魟体盘灰白色。发达脊柱延伸至尾部,尾基有锯齿形毒刺。眼睛位于顶部,沿“喷水孔”小开口对称排列。在海床上用喷水孔吸水,水绕过腹下口腔从腮部开口离开。雌性体盘宽达150厘米,对比之下,雄性宽仅67厘米。

    主要分布于大西洋西北、西南和中西海域,北起美国新泽西州经墨西哥湾北部,中间越过安的列斯群岛一直延伸到巴西南部。

    鲼科      Myliobatidae           蝠鲼属       Mobula        软骨鱼类

    俗称     魔鬼鱼、鬼鳐  

    体长可达8米,重达1吨以上,身体扁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在海洋中巡游,胸鳍前有两个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齿细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性情温和。

    前口蝠鲼属     Manta   , 又称  鬼蝠

    鳐科      Rajidae    鳐属      Raja    软骨鱼类

    下图为   孔鳐  Raja porosa  ,俗称 老板鱼、劳板鱼、铧子鱼、锅盖鱼 

    体盘略呈圆形或斜方形、一般体长30~50厘米。体盘宽度大干长度,体重1000~5000克、尾平扁狭长,侧猪发达、吻中长,吻端突出。幼体和雌体成体前缘稍波曲,吻稍突出;雄体成体前缘波曲很显著,吻显著突出。尾较宽扁,侧褶发达。眼小,椭圆形,吻长比眼径大3.6~4.4倍。喷水孔位于眼后。前鼻瓣宽大,伸达下颌外侧,后鼻瓣前部作半环形突出于外侧,形成一入水孔。口中大,横平;牙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雄体尖锐,雌体平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5-18

蝠鲼(拼音为fú fèn),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一般体平扁,宽大于长,最宽可达8米,体重300千克,体盘呈菱形。

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但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

在英语中,蝠鲼被错称为"魔鬼鱼",主要是其形状吓人。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中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5-11

推测是魟鱼。

有两种鱼都长这样,鳐鱼(淡水鱼)和魟鱼(海水鱼)。具体分辨要看它的背部。

魟鱼又称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魟身体扁平,略呈圆形或菱形,软骨无鳞,胸鳍发达,如蝶展翅,尾呈鞭状,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