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公务员考试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出处见《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扩展资料:

典故: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3

1、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2、出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出处是《荀子·王制》,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托船,也可以掀船。

扩展资料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怨恨不在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表达了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我意思是:水可以把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

典故如下:

《荀子·王制篇》云:“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多少诸侯国的兴替存亡,使人们把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并从中悟出了“载舟覆舟”的至理名言。

唐太宗曾目睹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由盛转衰、迅即灭亡的短促行程,这幅触目惊心的历史画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经常以隋亡为鉴,检点自己的言行。贞观六年,太宗与群臣谈论治国之道时,清醒地认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徵接着说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可见,唐太宗在即位之后,为了不使自己的头脑发胀,是把它作为律己治国的座右铭的。

有一次,房玄龄向太宗建议说:“近来,清查兵器,发现我们现有的兵器比隋朝还少,可以考虑增加一些。”

不料,太宗却回答道:“增加兵器来防御外敌固然很重要,不过,目前最要紧的是安抚民心,稳定人心。隋炀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器不足,而是无视民心向背,以致民怨沸腾,国亡政息。我们要以隋亡为教训,不可随便忘记。”可见,唐太宗真正地理解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内涵。

扩展资料: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诗词表达

《破阵子·江河水》(左河水)现代

倒海排山易泻,裂崖破坝难收。常作静幽通万物,偶起腾空卷壑沟。载舟也覆舟。

片片炊烟绿野,滔滔命液源流。无度弃污凭愿泄,不尽贪婪任意求。无忧亦隐忧。

译文

绿色的大地,片片村庄,袅袅炊烟,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江河滔滔,川流不息,为人们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命水源。

但如果毫无节制地任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向这些江河排泄污水、垃圾废物;如果过分贪婪地求取水源,而不科学合理地安排、节约使用水源:

原本无尽无忧之水,也会潜藏忧患。

江河之水可直可弯,能动能静,发威时排山倒海,移山造地,一泻千里;发怒时还裂崖破坝,毁田破屋,乃一发不可收拾。

当天地间风清气和时,江河便幽静温和,默默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服务,成为便利且低廉的万物运输承载体;但一旦风起云涌,则会卷起惊涛骇浪。

人们要明白,水能够载船,也能够倾覆船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拓展资料:

出处:

原文见《荀子.哀公》篇

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

"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

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