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巧姐从千金到村妇,经历了怎样的变故呢?

如题所述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旁有一首诗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一看到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此人是谁了?正是巧姐,贾琏与王熙凤唯一的女儿。前八十回中,巧姐的出场次数并不多,而且很小。可她仍然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可见也是一位有重头戏的人物。那她从小到底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巧姐,这个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寓意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作为贾府当家人王熙凤的女儿,从一出生就尊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如果贾府没有败落,她可以顺利嫁入豪门,成为豪门阔太。而且巧姐从小身体弱,经常伤风感冒。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大家进园子玩,巧姐也被抱进去找王熙凤,吃了一块糕,又吹了一点冷风,回来就感冒发烧。可见有多娇贵。可以说巧姐和贾宝玉一样,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是个足不出户的侯门千金小姐。这有点像,《浮华世家》里面的宁子小姐。那么她又是怎么成为村妇的呢?

《红楼梦》前八十回没有写巧姐最后怎么成为刘姥姥孙媳妇的。贾府被抄家之前,王熙凤应该给巧姐安排了后路的。王熙凤能想到的后路,也只有她的娘家,即把巧姐送回王家。可惜王熙凤英明一世,也做了一件糊涂事。其实也不能说王熙凤糊涂,毕竟除了王家,巧姐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如此。可惜巧姐还没有林黛玉好运,能遇到一个疼她、爱她的外祖母。从前八十回中,我们无从知道巧姐在王家,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事。到底她是被舅舅出卖了,还是舅舅家也被抄家,巧姐再次遇难呢。可以说这段时间,巧姐从豪门千金到寄人篱下,看透人情冷暖。但是更大的不幸,还在后头呢。

也许巧姐被舅舅出卖,也有可能巧姐在舅舅家被抄家时,再一次落难。这一次遇到刘姥姥,算是遇到恩人。这次巧姐完成了她人生最后的身份转变,成为一名村妇。刘姥姥家一直不怎么富裕,要不怎么会去贾府打秋风呢。巧姐在刘姥姥家,也不可能白吃白喝。她从一个公侯小姐,也要学会日常家务。这是何等心酸,也不知道巧姐多少次梦中哭醒,和宝玉一样,时不时回想往昔的繁华。可是生活还得继续,这也是人活下去的本能欲望了。这点与宁子有区别,宁子在生活环境改变后,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才给了高须相子机会。但是巧姐的选择是,不管有多苦,她都得坚持,因为生活的磨难使她明白,她必须靠自己活下去。从此她跟着刘姥姥学织布、学做饭、学洗衣等等家务活。

大巧姐

这就是巧姐,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经历过世情的人,哪知人情冷暖呢。也许有人会说,她比她的几位姑姑结局要好,是《红楼梦》中结局比较好的了。比被丈夫折磨致死的迎春姑姑好多了,更比远嫁的探春姑姑要好。可是也不见得,虽说刘姥姥是恩人,可是那有自己的亲父母会知疼知热呢。况且她是一个曾经经历过侯门生活的大小姐,那段生活她永远不会忘却,会成为她以后痛苦的回忆,这点和宝玉一样,和《红楼梦》的作者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4
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刘姥姥孙板儿为妻,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判词: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翻译成白话就是:家势已经衰败就别提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别说谁是骨肉至亲。偶然接济过的刘姥姥,后来成了救命的恩人。 1、“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曹雪芹佚稿中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2、“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一句——“刘氏”,程高本作“村妇”,当是嫌原句太直露而改的。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续本则写巧姐嫁给了一个“家财巨万,良田千顷”的姓周的大地主家做媳妇,把“荒村野店”写成了地主庄院,与作者在画中所预示之意相悖。“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第2个回答  2019-01-22
1.“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曹雪芹佚稿中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2.“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一句——“刘氏”,程高本作“村妇”,当是嫌原句太直露而改的。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续本则写巧姐嫁给了一个“家财巨万,良田千顷”的姓周的大地主家做媳妇,把“荒村野店”写成了地主庄院,与作者在画中所预示之意相悖。“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第3个回答  2019-02-24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2-23
人家叫巧儿,辈分是小姐,为什么都叫她巧姐,听起来怪怪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