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慈禧太后飞扬跋扈,她的临终遗言中为何提到要严防女人与太监?

她的临终遗言中为何提到要严防女人与太监?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慈禧太后在晚年终于意识到了女人掌权和听信宦官对朝野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她的遗言中明确指出不能让女人干政和太监掌权,就是希望清朝日后能不出现这样的状况,从而希望之后的皇帝能够将清朝治理好,不再受到谗言的威胁。

慈禧本人就做出了女人干政和宠信太监的事情。她掌控着晚清的政权,架空了同治皇帝,还把光绪皇帝软禁起来。而且她前前后后宠信过太多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崔玉贵、刘德印四人就是代表,虽然没有明朝时期魏忠贤那样权倾朝野,但是也已经拥有很大的权力,能够在宫殿里飞扬跋扈,横着走了。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晚年,常常面临着外国势力的压制和威胁,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时候,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掌权,所谓的“垂帘听政”,给这个朝代,这个国家带来的伤害太大了,女人还是不适合这个位置的。同时又有众多太监虚报消息,哄慈禧开心,她觉得是自己听信宦官的谗言,才导致了朝代的衰败。

慈禧死后,溥仪继位,溥仪只有三岁,不管慈禧怎么想,她可能是希望溥仪能够给继续带领这个朝代走下去。但是慈禧独权的这些年,很多东西已经从根基处烂掉了,溥仪继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轰下了皇位。慈禧只在临终前说出女人不能干政,何尝又不是不舍得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只想保留到最后一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
隆裕皇后升为皇太后,受命载沣(宣统之父)为摄政王,遇有严重国事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这一点估量也是一个老太太晚年认识到的问题。遐想当年,女皇武则天虽然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乱世,也算是功绩斐然,但后人怎样评价呢?根本上是骂声遍野。慈禧再反观本人在朝时期,农民反抗,列强欺辱,割地赔款等等。此时她所要思索的问题不是怎样放射本人的威望,而是身故怎样面见列祖列宗的问题!女人当政毕竟不是正统
宦官不得干政,这条遗嘱更是令无数后人唾骂不止。因为慈禧认为宦官当权必定误国,因为正是明末年间,宦官掌权导致外侵内乱,最终清朝得以入关统一全中国。所以清朝对宦官的管理非常严格,二百多年来,宦官也没机会当权。而在慈禧的一生中,曾有两个太监伴随着她,先是安德海,后是李莲英。特别是李莲英,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李莲英虽然没有直接干预朝政,但是极其贪财,如果朝臣有求于慈禧太后,则会第一个笼络李莲英,而李莲英也为了贪财,罔顾大体只知利己。
自古历史上女人和太监的扰乱朝纲的是很多的。其实大多是皇帝自己的问题,遇到厉害的皇帝,这些都不是事.
第2个回答  2019-10-13
因为她怕到了阴间无法面见李唐王朝的列祖列宗,不敢以则天皇帝的身份驾鹤西行,临死重新做回皇后,留一座无字的碑文。所以严令后来的女性效法她。
第3个回答  2019-10-12
因为她本身就是女人,她知道女人的厉害,有权利在手就可以像她一样祸国殃民,太监也是一样。
第4个回答  2019-10-11
皇宫里的生活难免会让慈禧感到无聊,她还爱看点戏,众所周知,在古代能看戏算得上是一项大型的娱乐活动,特别是在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像慈禧这样有钱有权随时能看得上戏的人,老看这么些戏也挺没意思的,正好,驻外大使裕庚的女儿裕德龄从国外回来,慈禧把她封为御前女官,在国外生活过的裕德龄自然能给慈禧乏味的生活带来乐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