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能否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如题所述

我觉得不能,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不能完全决定

原生家庭就是指,我们从小长大到独立成人之前所在的家。家庭是任何人的启蒙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愿每个人都能被幸福环绕,被温柔对待,原生家庭是软肋也是铠甲。原生家庭影响一生,自我成长能决定一生。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完美——所以,我们的原生家庭一定也是不完美的,我们的父母就算再爱我们,也是不完美。他们身上的不完美,注定会在我们身上延续。

而我们这辈子有一个功课必须自己来完成,那就是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那些不好的影响——这个过程,叫做分离,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只有完成这个分离,这辈子你才能真正从“孩子”成长为独立的大人。而那些很美好的值得我们珍藏并且延续。

 如果生活里没有光,可能是你避开了所有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不乏有很多舍命为爱付出的女人,她们可能非常善良和努力,但仍然不被生活善待。

 比如,一位女性换了几任丈夫,都遇上丈夫出轨,她对婚姻感到绝望,不敢再相信任何人。即使这样也要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上天给你关上一道门,也会给你打开一道窗。

原生家庭是否就是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改变的宿命,却有待商榷。父母作为成年人该为他们做过的事负责,而每个人也要为自己成年后的生活负责。

一味追责原生家庭,有可能是很多成年人在推卸责任,拒绝真正的成长。原生家庭或许对一个人有影响,但是成长成什么样的人却不完全由原生家庭说了算。

当一个人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内心能够立得住时,才有机会真正从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戏剧三角关系的角色循环中跳出来,从而按照自己真正的意愿,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去决定自己的行为。

你的人生应该由你来决定,家庭只是一部分,不要因为它的好与坏而迷失方向。

你觉得能决定吗?欢迎分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第2个回答  2019-11-09
张德芬空间CEO卢熠翎就针对原生家庭发表了一本作品,《与生命和解》,可以看看

还有就是在张德芬空间公众号上看到的推文,可以参考:
你的原生家庭里,藏着你婚姻的模样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
如果童年时的创伤没有及时得到疗愈,成年后的我们就会依然陷在限制之中,苦苦挣扎。包括亲密关系、个人性格、内在信念、情绪状态、亲子关系、金钱关系,全部都会受到影响。
1.0
原生家庭,会影响你的亲密关系
问:我成长在单亲家庭,严重缺少父爱,我找了一个比自己大16岁的男朋友,想像孩子一样被他宠爱。不过事实是他处处挑剔我,和他在一起很不开心,一直是我在忍让他。也想过要离开他,但不忍心看到他难过的样子,甚至在他身上有了我爸爸的影子,应该怎么办?
卢熠翎: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什么会去找一个大16岁的男朋友?是因为她缺少父爱,所以她想要在他的父亲面前,去证明自己很可爱。同时她也需要一个父亲,来满足她内在一个孩童般的需要,一个完美的父亲,把她无条件地照顾。
当然这只是一种梦想,怎么可能有一个男人跟你的父亲一样的来照顾你呢?你找过来的男人,他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一个人,你的父亲都如此的不完美,你找来的男人能完美吗?找来这个男人,他也不是个完美的父亲,他也是有他的原生家庭,他说不定也想获得宠爱,他还想让你能够去关爱他、宠爱他,也有可能。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去疗愈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去接受父母,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在婚姻当中的很多的需求,会跟原生家庭的需求搞混起来,这个时候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2.0
原生家庭,会影响你的性格模式
问:我觉得爸妈是爱我的,可只觉得只要我弟弟有需要,我爸妈随时都会把我牺牲,我的父母很强势,我也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从小都想尽办法离开我的妈妈,很矛盾。
卢熠翎: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那么你的内心缺少了平衡感。你总觉得弟弟得到的比你多,你父母给你的少。
因此你的内在会积累很强大的委屈,这个委屈感会在其他很多地方去显现:比如说工作里,你始终会遇到一个上司,宠爱别人多一点,宠爱你少一点。然后你也会想尽办法地离开他,但是你又离不开,这也是你没有去完成自己的内在成长,你需要明白这点。
父母不需要完美,父母不需要做到如此的公平,他们就是他们自己,我们需要去感谢他们所给我们的东西。
他们给我们的礼物里最大的是什么?最大的就是生命。
所以如果我们还有其他想要得到的,我们都可以从其他的地方去得到。我们需要明白,父母本身就不是一个均衡得如此完美的人,同时他们的内在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爱。

他们有可能的确重男轻女。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父母也是这样要求他的,他的父母也想要有个儿子,所以妈妈也感到很耻辱、很羞耻,所以她还也想要有个儿子,去让她的母亲感到开心。因此家族的这些动力和悲剧都是一代代的传承的,都是一样。因此你要去做是去疗愈和父母关系的功课。
3.0
原生家庭,会影响你的亲子关系
问:我家儿子12岁了,在他小时候,因为打他、吼他、责怪羞辱他,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疗愈这个创伤?现在他会经常撒娇,天天纠正他的很多日常习惯,可他就是不改,我该如何处理?
卢熠翎:
如果经常打孩子、吼他、羞辱他,他会怎么办?孩子会缺少自信心,缺少力量,很多时候想要得到你的认同,想要得到你的爱。
这是因为你平时通过这种方式控制他,如果孩子不听你的话,你就会打他、骂他、羞辱他,跟他说“这个没用的东西,你这样怎么对得起我们”。

你想通过削弱孩子的力量的方式来控制他。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他就会失去力量。因为他力量不够,你才能控制他。如果他经常反抗,经常逆反,你就控制不了他。
所以现在孩子12岁了,你想要疗愈孩子的创伤,怎么办才好呢?最简单的方法,你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让他明白一点:有时候,我的确会骂你、会打你、那只是代表我自己,爸爸、妈妈不是个完人,我们也会有脑子不清楚、情绪冲动的时候,你并不需要把它都收进去。你需要让他明白,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人,他可以为自己的观点做判断做主。
你教给孩子的永远是涉及到他的身份信念的东西,你去纠正他的习惯,他就是不改,很正常,他为什么不改呢?因为不改也是一种方法,当他不改时,你也没办法,他可以去坚持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所以你不光是需要去做孩子的行为教导,你更需要去明白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去做一个好的父母。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明白你自己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你才会明白怎样去帮助孩子改变。
4.0
疗愈原生家庭创伤,为自己负责
问:母亲重男轻女,12岁得了大病,到结婚以后才好。结婚是父母逼婚,结婚以后跟婆婆关系很糟。堕胎四次,心中有很痛的伤恨,恨母亲、恨婆婆,不断地心灵成长,疗愈了一些创伤,但对母亲已经绝望,不想再要见她。
卢熠翎:
疗愈创伤,首先第一点,你需要明白你要负责的人是自己。
你为什么要去解开一些东西?是因为你的苦吃的已经够多了。德芬老师曾经在书里讲过她跟妈妈的关系,她的妈妈总是喜欢抱怨与唠叨。哪怕德芬老师成名以后,她的母亲仍然喜欢唠叨。有时候,好不容易会父母家一趟,妈妈也会说很多负面的东西。
当你是一个成人的时候,面对一个抱怨的母亲,你会怎样呢?你会期待她会改变吗?你会期待她突然变得正能量吗?不是的。你要明白,她不会改变,那是她自己的问题。所以德芬只是跟妈妈说:你不要再讲这些了,我好不容易来一次,你再讲我就要走了。这才是成人的态度,我是我,你仍然是抱怨的、是嫌弃的,没有关系,你就是这个样子的,你不需要改变。挺好的,如果你改变了,你就不是我的妈妈。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你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的母亲对她说,妈妈,你是重男轻女的;妈妈,你有很多的语言暴力,妈妈你是那么的刻薄,但这就是你,你不需要改变,因为你比我先来。妈妈,你可以是这个样子的,我同意。
什么才是真正的臣服呢?
真正的臣服就是你对父母的命运、他们现状、他们的样子,对你的命运彻底的说:是的,就是这个样子。
当你说臣服的时候,你是弱者吗?
不,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你可以借由臣服,获得莫大的力量,而臣服和接受意味着我对过去所有的一切,我不再需要去抗争,我不再需要去改变它。
第3个回答  2019-09-29
差不多吧,其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还是蛮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19-10-17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很大,但是也会受到后天很多因素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成长中去学会如何弥补或者修复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最近看过卢熠翎老师的一本书,叫《与生命和解》,讲的就是原生家庭与成长和解的话题。里面提到我们应该把握作为成年人的主动权,积极的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建议可以去读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