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什么时候开始复读?

如题所述

如果在高考后考虑复读的,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高考成绩分析
有的考生在高考结束后立刻就考虑复读,个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不完全合理,因为有的时候你的考试感觉或者估分和实际成绩会有不小的偏差。最好还是心里有一个预期,然后等待高考成绩和排名发布,再决定是否复读。
高考成绩公布后,可以先了解一下身边同学和学校整体的成绩情况(可以直接找高中班主任问),按照自己高三的平均学校名次代入高考,估算出自身的合理成绩(例如,你高三平均校排名大约是年级50,此次高考你们学校年级50名大约是650分,你正常发挥的合理成绩可以估算为650。
然后再跟自己的实际高考成绩对比。偏差越大的,复读的必要性越高。个人意见:在满分750的情况下,超过50分的偏差,建议直接考虑复读;分差不超过20分的,不建议复读;介于20-50之间的,自己综合考虑。
二、个人情况分析
主要是学习潜力、心理抗压能力、家庭条件、考生本人想法。
在学习潜力方面,考生和家长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成绩的提升空间。如果高中一直在按部就班甚至已经非常努力,且学习方法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成绩的提升空间可能并不大;如果本人基础不错,但在高中尤其是高三学习态度不够好,还没有“上强度”,那么成绩可能是有提高空间的。
心理抗压能力对于复读来说也非常关键。面对长达一年的时间成本(这一年中还需要处理新的老师、同学关系,复读期间家庭关系等多种事项)和进入大学学习的原来同学带来的朋辈压力,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即便本身应试能力不错,也很难在下次高考中稳定发挥。
家庭条件对于复读的选择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的考生,复读的必要性并不高,因为学历能带来的家庭财富提升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即便是想提升学历,也可以考虑直接出国留学或者未来硕士出国/硕士国内升学(硕士升学可操作性就很强了,对于应试能力的要求大为下降)等多种渠道;家庭条件一般或者比较差的考生,需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学习潜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家庭条件越差的考生复读的必要性越高。
考生本人想法这个不必多说,被迫去复读和主动复读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值得注意的是,复读是人生大事,考生要在认识到复读的困难性后根据内心真实想法表达意见,而不是进行虚假或者不明确的意见表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