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七中学的高中部

如题所述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择天后宫为校址,原名私立晦鸣中学。取《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以激励学子勤奋读书,于右任题写校名,丰子恺设计校标。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东扩至现址。现为福建省首批12所示范性高中之一,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学校。 建校初年,社会有识之士蔡鼎常、蔡光华、陈佩玉、王岫松等组成的校董会,虽办学条件简陋,教员清苦,但经首任校长台湾学教授、世界著名农业科学家汤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长华侨大学教授陈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长王岫松先生诸位名贤艰苦努力,事业不断发展。经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经历十年浩劫和拨乱反正的风雨,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迄今八十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由于历史原因,泉州七中原是一所生源起点低、办学条件简陋的一般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傅火儒、林培华、卢清山等历任校长带领“一班人”团结全体师生员工,深化改革,艰苦创业,拼搏进取,七中师生发扬不甘落后、团结拼搏的苦干精神,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硬是在“一般”中学办学条件下,创造出“不一般”的成绩和特色:学校1985年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省教委赞誉“一般中学不一般”。1990年12月经省教委验收为全省第一所“三级达标中学”,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1993年5月又晋升为“二级达标中学”;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按常规要用九年的时间,泉州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个大台阶,这在全省是首例;1996年开始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建设,2001在全省普通中学中首家通过ISO9002教育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全省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中省级验收;2004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称号;2005年通过“第九届省级文明学校”验收,从而成为1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区唯一一所连续九届荣膺该项称号的学校;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2006年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高中课改样该校;2007年成为全国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清华大学实验基地校”,200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至今荣获集体荣誉称号国家级14项,省级68项。闯出了一条办好一般中学、办好重点中学的成功之路,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教学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器材,电教听音设备等均按国家双I类标准配齐。新建的体育馆、春晖图书楼(林树哲先生捐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天文台、拥有42间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大楼(泉州校友楼)、(香港校友楼)和科学实验楼(菲律宾校友楼)、学生宿舍楼及环形塑胶跑道构成了和谐壮观的校园新貌,使教学设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大幅度上升。
学校还先后建成二个各占地十亩的社会实践基地。一个用作劳技教育、勤工俭学基地的校办厂——泉州无线电七厂,1993年由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学仪器首批定点厂;一个用作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学习农林知识的学农基地。
党政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海内外校友的深情,热情的关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资助聚成七中崛起、腾飞的巨大动力。全校师生员工将不负众望,继续奋进,以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新的起点,为开创新世纪泉州七中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努力奋斗。 泉州七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南风文学社,摄影社,乒乓球社,动漫社,学生会,广播站,街舞社,足球社,话剧社,魔术社,羽毛球社,B-BOX社,模联社,乐理社,心理社,机器人协会等内容丰富的社团。
2013年12月28日下午泉州七中高中部举办了第一届泉州七中社团活动日,学校操场热闹非凡,共有机器人协会、广播站、南风文学社、心理社、模联社、魔术社、音乐社、街舞社、摄影协会、beatbox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动漫社等13个社团以各种形式参与活动,展示各自风采。
机器人协会现场展示了同学们亲手创造制作的水下探测机器人、钢琴演奏机器人、洗发机器人等十多个机器模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的兴趣。其中《类海蜇运动探测体水母机器人》项目曾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英特尔英才奖、晨光创新思维奖,水母机器人还曾参与电影《机器人班长》的颁奖和拍摄,而《远程控制的护理型洗发机器人》则获得了第13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赛全国一等奖。
作为泉州百佳社团之一的魔术社,举行了各种近景魔术表演,并现场传授如何施展简单便利的小魔术;广播站和音乐社一起合作举办“一站到底校园PK赛”;摄影协会展出“永恒·瞬间”摄影赛作品;Beatbox社和街舞社分别在操场与舞蹈厅现场展示、教学;心理社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活动并举办心理征文优秀作品展;文学社制作了200条谜语让大家进行灯谜竞猜;动漫社进行COSPLAY巡场,并开展亲绘小礼品兑换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