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行业的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回顾“十三五”,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一方面,学校数量总体增长、2019年民办教育学校数量占比达36.13%;另一方面,在线教育火爆、市场竞争激烈。“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产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十三五”发展回顾

——学校数量总体增长、2019年民办教育学校数量占比达36.13%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回顾“十三五”,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2019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同比增长2.17%。其中,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民办学校数量均有所增长。

注:民办学校数量为2019年数据

在民办教育方面,2019年,全国民办教育学校数量为19.15万所,较2016年增加了2.05万所,占全国比重为36.13%。从在校生结构来看,目前,民办学校的在校生规模以学前教育为主

——在线教育火爆、市场竞争激烈

教育培训产业方面,在信息技术、市场需求和疫情等因素的驱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增长,2016-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均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增长。

在市场竞争方面,线上教育品牌“你追我赶”,传统线下培训机构转型升级、加速布局线上业务,据中科院《互联网周刊》公布的榜单显示,2020年排名前三的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分别是好未来(前身是学而思)、中公教育和新东方。

2、“十四五”发展重点解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国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开展教育提质扩容工程

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将开展五项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包括普惠性幼儿园、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产教融合平台:

——2021年全国“两会”声音聚焦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内容涉及:支持自然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为自闭症患儿提供特殊教育机会、运用“互联网+教育评估”的思维、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等。

3、“十四五”发展目标解读

——202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升至11.3年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至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2020年的10.8年提升至11.3年:

同时,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至2035年,我国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

——各省市发展目标汇总-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根据各省市印发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也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出了发展目标,具体如下。此外,安徽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发展目标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省将按国家下达任务执行。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在线教育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在线教育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豆神教育(300010)、学大教育(000526)、开元教育(300338)、中公教育(002607)、传智教育(003032)、行动教育(605098)、昂立教育(600661)等。

本文核心数据: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在校生规模、人均消费支出

素质教育模型有四大支柱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非中国所特有,而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除了中国结合自身的特色对素质教育进行探讨和实践之外,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都对未来的教育模式有着深入的探讨和理论研究。

多因素驱动赛道发展

依据中科院报告,我国素质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的实践已由早期试点转入全面普及阶段,素质教育对青少年长期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我国在线素质教育也迎来发展的春天。尤其是2021年我国“双减”政策发布后,素质教育赛道引起多方资本的关注。那么,为何素质教育能够接棒K12,成为资本追捧的“香饽饽”呢?

首先,依据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我国素质教育的潜在用户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三个阶段,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用户占比最高,超过50%。2020年,我国素质教育潜在用户规模接近2.5亿人。素质教育赛道的用户基础庞大。

其次,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消费支出逐年增长,为在线素质教育赛道的发展提供坚实资金支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基本呈上升趋势,除2020年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娱乐文化消费支出接近2600元。

再者,我国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也在逐年增加,用户线上接受知识输出的习惯性在增强。依据CNNNIC数据,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减少8125万,占网民整体的34.6%;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1亿,较2020年3月减少7950万,占手机网民的34.6%。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学基本都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进一步回落,但较疫情之前(2019年6月)仍增长了1.09亿,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上半年,由于K12市场的政策趋严,高等教育市场因疫情影响业务受到影响,如留学课程等,市场整体稍有降温,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3.25亿人,同比下降5567万人。但整体来看,随着VR、AI、5G、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更新,以及在线教育用户的时间逐渐碎片化,我国线上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最后,政策方面也为在线素质教育方面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助力。从直接政策来看,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整体来看,素质教育囊括多维度的考量机制,我国的相关用户规模、用户习惯、以及相关支出和政策等都是在线素质教育的促进因素,该细分赛道的驱动力较强,有望接棒K12在线教育,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重要构成之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