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就可以培养大班幼儿的生活常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幼儿的常规指孩子在各项生活安排上可以有序按成,并且遵守行为准则,幼儿生活常规的遵守既能使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学习有序开展,也能在孩子的成长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幼儿常规要如何培养呢?


1、进入幼儿园时,要主动更老师同学打招呼,使用礼貌用语,自己的物品可以有序摆放和妥善整理,户外活动积极主动参加,自行站好队,这个培养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2、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做到节约用水,在人数多的时候,主动排队,自觉使用洗手液或者香皂,并且保持地面和衣物不被弄脏和弄湿。

3、安排每日值日生,在明确自己的职责后,与同学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值日生需要参与摆放餐具,饭后收拾整理餐具,需要做到整齐有序。

4、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在吃饭时,要做到不挑食,并且拿取有序,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多占多拿,会熟练使用筷子,领取餐食时要给老师说谢谢,吃饭时要不乱跑,嘴里有食物不说话,餐具、桌面、衣物要干净。

5、午休时,保持安静,控制自己行为不干扰其他人,可以快速的穿脱衣物,整理摆放整齐,睡觉不要蒙头,不玩玩具。

6、可以自己上厕所,并且安排好玩耍和上厕所的时间,上厕所不玩玩具、不带无关的东西,不乱扔异物。

7、学会使用基本的清洁工具,使用过的物品主动放回原处且摆放整齐。

8、离开幼儿园后,带好自己的物品,遇到小朋友的家长主动问好,离开前跟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告别,不能独立离园或者跟陌生人走。

在培养孩子的生活常规的时候,需要一些细节:


1、常规是自愿、自觉以及需要的行为,所以要从简到繁的循序进行。

2、生活常规是一点一滴的习惯积累,也需要一点一滴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

3、培养幼儿养成是一个要坚持且有序的进行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5

对于大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因为再过一个学期,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在这学期,在大班里对孩子进行严格的常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班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儿童活动正常发展的前提。

结合一天的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不懈地关注孩子的基本动作,努力引导孩子的坐姿。无论是绘画、音乐、数学、语言课还是故事课,都会时刻提醒孩子们,比如小脚紧靠在一起,人们坐直,小手放在膝盖上,看着老师等待。首先,我们可以鼓励表扬和比较谁坐得笔直。其次,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培养,比如童谣“学好”,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坐着学习《大白鹅》这是一个真正的昂首挺胸的样子。用童谣的内容鼓励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坐姿。此外,在一天的活动中随机提醒和个人帮助教育也非常重要。这些是日常训练的好教材。

要注意培养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基本习惯。比如走路时如何走路,如何参加游戏活动,以及洗手、吃饭和小睡等日常活动,这样他们的积极行为就不会妨碍集体活动。大班儿童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操作和游戏。日常操作训练也尤为重要。如果培训做得好,可以使活动变得方便,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在操作前提出要求。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要让孩子安静地操作,如轻轻地转动书本,正确的姿势,安静地阅读,不影响他人;玩玩具时,不要发出噪音,不要争夺玩具等。最后,在活动结束时,可以说是最混乱的,可以用音乐作为信号来打包学习工具和玩具。例如,在演奏旋律时,让孩子们把椅子放在一起,让全班的孩子把学习辅助工具或玩具分组放好。然后开始自由活动,让孩子们有秩序。

第2个回答  2022-05-13
一般班级存在常规的问题:

1.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自我约束能力还要进一步的提高,从日常的学习生活观察,还不能从始至终地坚持良好的表现,经常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现象。如:急跑,不能认真倾听,说话嗓门大等缺点。

2.集体意识不强。

由于全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地疼爱,许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导致孩子不会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同学或集体带来什么,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

3.在区域活动和桌面游戏,规则比较死板。

自选游戏中,则要保证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

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常规呢?

常规教育的目标

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