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都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是什么影响的?

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都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成绩决定一切。还有的就是那些穿着比较简朴,不像那些型男那种,看起来还是个书生样,开头就问在哪读书的,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传统影响的?做学生还真烦,从头问到尾,一个字不停~

是封建社会中造成的,在封建时期,官员们都是通过考试来取得官位的,而且儒家思想也对这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唐代,科举考试制度一开始盛行,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可以让有文化的人过上好的生活,接受国家给的任务,为国效力,不像以前,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得用,而没有文化的人却当官横行霸道。他们认为选择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当官更能够体贴民心,懂得做事做人的道理,就算做不了官,也会受人尊敬,有地位。所以,那时候“官”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人们都想高高在上,衣食无忧,所以,他们把知识都集中在书上,认为只要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我建议最好不要这么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人员,品德好,聪明能干就是出路。所以,知识虽然要掌握,但也要会用,不用就等于浪费,浪费了苦读寒书的青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9
教育及历史
大部人的父母 特别是80到90这一年龄段人的父母 无论是发展开的城市 还是贫困的农村 他们的父母所受的教育 及他们的长辈 也就是爷爷奶奶那一辈 给他们灌输的观念 就是读书才有出息 才有出路 那时读书厉害是可以分工作的 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 吃国家粮 由其在农村特别显著 几乎都是这样 这种观念是从小到大 在他们脑海已经成形 他们在把这一观念 灌输给他们的孩子 城市我不知道 农村我是知道的
身为80后 我接受的就是这一观念 我们没有所谓的兴趣 爱好 信息落后 很多东西没见过
在以分数为标准的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 大多是没什么创造力的 因为他们的想象力 在幼年就被扼杀 得不到鼓励与认同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可想而知
所以现在很多年青人问 自己活着的意义 ? 因为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那感觉 只有无奈 为了钱而工作着
是的 在如今 因为经济的宽裕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可问题是 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 喜欢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了 找不到了 知道吗?
现在好多了 即使在农村 也已经开放很多 不在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 父母为什么会改变这种观念 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 这还要归功于国家 因为即使上了大学 也不一定可以做老师了 而且一个普通老师的工资 也不是很多 有时还没有一个外出打工的人的那么多 这也是其中一条
千万不要认为 读书是唯一出路 个人认为 个人认为哈 那是错的
中国 是世界的工厂 这话你听过吧 事实也是如此 中国只会仿制别人的 {不带歧视 我说的是我看到的 我也是中国人} 缺乏创造力 这跟国家的教育有直接联系
你想想未来 一天你要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有多少 ? 如果刚好是你讨厌的工作 你是为钱而工作 你不觉得很可怕吗?
所以 我认为读书不是唯一 的出路 兴趣爱好 更重要 这是精神食粮
没有精神食粮的人 是空虚的
第2个回答  2012-08-29
其实在外国也只有读书罢了,只是我们的政府没有钱,对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养不起,美国有钱,你有绿卡,我就养你,想必楼主大概是高中吧,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情绪了。逆反,逃避。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轨道,其实说白了,这个社会就是要钱了,对吧,国家有钱,人民可以游散,自己有钱,家人可以清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29
你说的有点绝对!
其实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大家都知道,但是不读书肯定和读书者相比,机会就会少很多!
这是社会现状的结果!
你看那些运动员,不是都没怎么读书吗?过着很好的生活,不过退役后,都选择了读书,那是为什么?还不是读书在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说白了,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8-29
在现在这个社会,你不读书你很难有出路,这些事情虽然很令人反感,但我们都得忍着。其实所谓的读书并不是死读书,而是爱读书,读书不是完全看成绩,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延伸。
我觉得影响的就是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基本上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我们去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