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出以下生物问题!!!急急急

1 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2 赤眼蜂是如何被利用于防止农林害虫的呢?
3 为什么低洼多水的地方蚊子特别多?
4 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几次脱皮?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疟疾与蚊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引发人患疟疾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当人被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按蚊叮咬时,疟原虫的孢子就随着蚊的唾液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的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近几年来发现间日疟原虫还能损坏脑组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因为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寄生在按蚊体内,所以按蚊的种群数量发展状况将影响疟原虫的传播。在按蚊数量多、密度大的地区,人患疟疾的机会就大。按蚊的发育过程也是完全变态,其幼虫生活在低洼潮湿的水环境中。如果环境多是低洼的死水环境,则蚊多,患疟疾的人也多。所以,人类防治疟疾病,除了医药治疗外,还要治理和清除低洼的死水环境,以阻断蚊的生活史,减少蚊的数量,从而阻断疟原虫的传播途径,达到消灭疟原虫防治疟疾病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4
1.蝗灾常常与旱灾相伴随,即所谓的“旱极而蝗”。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干旱季节,蝗虫大量繁殖。雌蝗产卵时能够分泌集群外激素,引诱其他的雌蝗前来聚集产卵,而从卵中孵出的跳蝻,为了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高温,经常挤到一起。
集群和迁飞是蝗虫大面积成灾的原因,蝗虫迁飞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雌性个体的卵巢没有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迁飞才能发育完全。雄虫虽然已发育成熟,但是跟随雌虫迁飞。等到雌蝗卵巢成熟才降落下来,交配产卵。
由于蝗群中的蝗虫数量多、食量大,因此所到之处,绿色植物被大量吃掉,转眼便成不毛之地,从而酿成蝗灾。
2.赤眼蜂属寄生蜂,产卵在害虫卵内,利用害虫卵的营养生活发育,致使害虫卵期死亡,是控制农林害虫的最有效的天敌之一。
3.蚊子是在浅水产卵的。
4.昆虫表皮细胞分泌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边不能继续扩大,而使节肢动物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受到了限制.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皮时生成一种酶,使外骨骼破裂,节肢动物幼体就可以从外骨骼中钻出来,并且有表皮细胞重新分泌新的外骨骼.当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身体可以增大.所以,正在发育而迅速长大的节肢动物幼体,蜕皮次数比较多.发育到不再继续长大时,蜕皮也就停止了.
第2个回答  2008-03-19
1.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2.赤眼蜂将卵产再害虫的卵里,赤眼蜂的卵将这些害虫的卵中的营养物质作为营养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低洼地气候潮湿且容易积水,所以会大量滋生蚊子。

4.昆虫表皮细胞分泌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边不能继续扩大,而使节肢动物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受到了限制.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皮时生成一种酶,使外骨骼破裂,节肢动物幼体就可以从外骨骼中钻出来,并且有表皮细胞重新分泌新的外骨骼.当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身体可以增大.所以,正在发育而迅速长大的节肢动物幼体,蜕皮次数比较多.发育到不再继续长大时,蜕皮也就停止了.
第3个回答  2008-03-04
第一,蝗虫的卵块是在土地中的,干旱了,水位降低,土地变得坚硬,裂开,这给蝗虫的生存带来极大便利,首先,它们是喜欢干燥温暖的环境,再次,它们可以吃因为水位降低,露出来的水草植物,每平方米可以生几十万个卵块,可以想象蝗灾了,那种连太阳都盖起来的恐怖景象了。
第二,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在玉米田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
第三,蚊子在水中滋生的。
第四,一般四龄到五龄吧,脱一次皮算一龄。
后来大能补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