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 我们应“如何对待错误”为题的作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如题所述

1.
错误分两种:一种是自己的错误,一种是别人的错误。一般人,自己犯了错误,为了面子或者逃避承担责任,便拼命掩盖,掩盖不成就矢口抵赖,有错不认不改,所以总在同样的错误中一再摔跤;对别人的错误则揪着不放,无限上纲上线,恨不得置他人于死地。这种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是非不分,终至损人害己,自作自受的境地。

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许多错误,若及早承认,及时改正,危害便不会太大,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不会太大;若掩盖拖延,错误就不会停止,危害只会越来越大,导致最后自己难以承担责任,只好接受惩罚,害人又误己。比如三峡工程,从“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到“千年一遇”,到“百年一遇”,再到“不要抱太高期望”,人尽皆知,这是个错。承认事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若承认这个犯错的事实,就可以先停工,然后考虑改建或者炸掉等补救措施,反思当初决策时不透明不民主酿成此错之成因,避免以后再在类似问题上重蹈覆辙;若不承认这个犯错的事实,自然是要一错再错,继续建下去的,地质灾害、生态灾难频发,或者有朝一日,洪水滔天,民众变成鱼虾,便是出动解放军,也不过是多添些鱼虾而已,大自然之威,绝非愚昧或者谎言可以抵挡的。对于自己的错误,放下面子,及早承认,及时改正,积极补救,就可以将错误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若是死要面子,矢口抵赖,或者意图逃避责任,掩盖错误,只会一错再错,轻则害人误己,重则祸国殃民。

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呢?无心之失的,指出其错误之处,别人若肯承认,便不必揪着不放了,若愿意补救改正的,也可以考虑帮一把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宽容善待别人,就是宽容善待自己。但是对于死要面子,有错不认不改的人,若只祸害自己,倒也罢了;若还遗祸他人,甚至祸国殃民,便该狠狠修理,甚至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了;若有少数人,犯的错又大,又宁死也不肯承认不肯改,便该成全其死了,总不能叫无辜旁人白白受这些人毒害吧?

无论是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自己主动反思发现的错误,承认和改正它们,不是为了给别人交代,而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一个人,若从不怀疑自己有可能是错的,犯的通常都是大错,特错,甚至是无法挽回的错;唯有接受批评,时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断成长。

2.(段落分的有点混乱)
一名很有前途的士兵在一次演习中不慎撞死了战友,他悔恨至极,悲伤之下,申请退役,放弃了大好的前程。但是,离开军营未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战友惨死的景象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从此一蹶不振,时刻生活在悔恨与痛苦之中。 一时的疏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而忏悔,可以说理所应当,但是,为此就让自己背上一生的良心债,士兵的做法,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放弃了事业,继而又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难道这样便可以让战友复活?这样就能弥补对死者亲属造成的巨大伤害?想必人们希望看到的是他从悔痛中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人生,尽力以实际行动去弥补对战友一家造成的伤害。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犯些错误。面对不可避免的错误,有些人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让错误成为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他们可以笑看错误,让自己的错误变得更有价值。而另一些人,却无法正视错误,或是竭力为之申辩,无视错误的存在,活得浑浑噩噩;或是沉陷在错误中无法自拔,因一次过错就怀疑自己,对自身失去信心,甚至自我放逐。如果说前一种人在自己与幸福之间架起了桥梁,那么后一种人则是断绝了自己的幸福之路——即使跨出一小步便可得到幸福,他们也宁可用悲伤将自己重重包围。
有位百岁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长寿的原因,老人用听起来并不清晰的方言答道:“学会快乐。而快乐的秘诀是:别人犯错少计较,自己犯错多考虑。不难为别人,也别跟自己过不去。” 老人的话平凡朴素,仔细琢磨,却又充满智慧。暂且不说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就如何面对自身错误这一点看,便值得我们好好领会。 前面已说过,一个人不可避免会犯错,若是太过拘泥于往昔的错误而停止了前进,一味跟自己过不去,不但生活难以快乐起来,也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
那些成就突出的科学家,其背后往往有无数次的失败与不计其数的错误。而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正视了自己的种种错误,从中总结教训,汲取智慧,赢得经验。爱迪生发明电灯,曾尝试了上千种材料;居里夫妇发现镭,也曾经历了多次失败。他们的成功,不正昭示着我们面对自身错误时的正确态度吗? ,
与其如那个士兵般选择长久的痛苦与一生的悔恨,不如多想想百岁老人那睿智的回答,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相信幸福与成功就在不远处。

3.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就个人而言,犯错误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对未来的事,方向和目标有时并不一定明了,未来的路如何走,往往没有现成参照物,这就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或独辟蹊径,这自然有犯错误的风险,但不能因为可能犯错误而畏首畏脑,裹足不前,该探索时要探索,该前行时要前行,不然会错失各种良机。犯错误虽不可避免,但非并是我们产生新的错误的理由。对待错误,我们应当审慎,因为错误的行为多少都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损失和伤害,我们应当尽量做到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至少不应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犯错误可以原谅,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怕就怕明知错了,却还死不认账,死不改悔,继续在错误的道路处上一路走下去。有些人犯了错误,却担心失面子,失自尊,不敢承认错误,不敢面对问题。这种对错误采取回避态度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害怕改正错误的艰难,是弱者的表现,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不利于错误的改正,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快速进步。那种勇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现实,能够忍痛割瘤、刮骨疗毒的做法才是明智之举,才会使带病的肌体得以早日康复。

思想的错误必然带来行动的错误,要改变行动上的错误,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错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有些人做了错事,但并不以为错,原因就是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应当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地了解情况,正确地估价形势,详细考察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目的、动机、行为、结果、影响等放到全局和现实中去考量,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进程和结果做出合乎逻辑和规律的评判。

对自己身上的错误应该严格要求,坚持自醒、自警、自励、自律,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有错即改,尽快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更大损失,尽力减少错误的负面影响。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广纳诤言。要克服面子心理,放下不必要的自尊,勇敢地面对问题,纠正错误。

对于他人非原则性错误,要善于宽容,善于谅解,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帮助他人提高看问题、办事情的能力和水平,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对于别人原则性的错误,也应以善意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讲究方法和策略,努力促使他人看清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决心。对于顽固坚持错误,明显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还需要给予必要的斗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修正错误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修正错误是为了放下包袱更好更快地前行。不断地发现错误,修正错误,你就会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6
1.
错误分两种:一种是自己的错误,一种是别人的错误。一般人,自己犯了错误,为了面子或者逃避承担责任,便拼命掩盖,掩盖不成就矢口抵赖,有错不认不改,所以总在同样的错误中一再摔跤;对别人的错误则揪着不放,无限上纲上线,恨不得置他人于死地。这种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是非不分,终至损人害己,自作自受的境地。

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许多错误,若及早承认,及时改正,危害便不会太大,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不会太大;若掩盖拖延,错误就不会停止,危害只会越来越大,导致最后自己难以承担责任,只好接受惩罚,害人又误己。比如三峡工程,从“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到“千年一遇”,到“百年一遇”,再到“不要抱太高期望”,人尽皆知,这是个错。承认事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若承认这个犯错的事实,就可以先停工,然后考虑改建或者炸掉等补救措施,反思当初决策时不透明不民主酿成此错之成因,避免以后再在类似问题上重蹈覆辙;若不承认这个犯错的事实,自然是要一错再错,继续建下去的,地质灾害、生态灾难频发,或者有朝一日,洪水滔天,民众变成鱼虾,便是出动解放军,也不过是多添些鱼虾而已,大自然之威,绝非愚昧或者谎言可以抵挡的。对于自己的错误,放下面子,及早承认,及时改正,积极补救,就可以将错误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若是死要面子,矢口抵赖,或者意图逃避责任,掩盖错误,只会一错再错,轻则害人误己,重则祸国殃民。

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呢?无心之失的,指出其错误之处,别人若肯承认,便不必揪着不放了,若愿意补救改正的,也可以考虑帮一把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宽容善待别人,就是宽容善待自己。但是对于死要面子,有错不认不改的人,若只祸害自己,倒也罢了;若还遗祸他人,甚至祸国殃民,便该狠狠修理,甚至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了;若有少数人,犯的错又大,又宁死也不肯承认不肯改,便该成全其死了,总不能叫无辜旁人白白受这些人毒害吧?

无论是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自己主动反思发现的错误,承认和改正它们,不是为了给别人交代,而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一个人,若从不怀疑自己有可能是错的,犯的通常都是大错,特错,甚至是无法挽回的错;唯有接受批评,时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断成长。

2.(段落分的有点混乱)
一名很有前途的士兵在一次演习中不慎撞死了战友,他悔恨至极,悲伤之下,申请退役,放弃了大好的前程。但是,离开军营未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战友惨死的景象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从此一蹶不振,时刻生活在悔恨与痛苦之中。 一时的疏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而忏悔,可以说理所应当,但是,为此就让自己背上一生的良心债,士兵的做法,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放弃了事业,继而又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难道这样便可以让战友复活?这样就能弥补对死者亲属造成的巨大伤害?想必人们希望看到的是他从悔痛中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人生,尽力以实际行动去弥补对战友一家造成的伤害。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犯些错误。面对不可避免的错误,有些人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让错误成为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他们可以笑看错误,让自己的错误变得更有价值。而另一些人,却无法正视错误,或是竭力为之申辩,无视错误的存在,活得浑浑噩噩;或是沉陷在错误中无法自拔,因一次过错就怀疑自己,对自身失去信心,甚至自我放逐。如果说前一种人在自己与幸福之间架起了桥梁,那么后一种人则是断绝了自己的幸福之路——即使跨出一小步便可得到幸福,他们也宁可用悲伤将自己重重包围。
有位百岁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长寿的原因,老人用听起来并不清晰的方言答道:“学会快乐。而快乐的秘诀是:别人犯错少计较,自己犯错多考虑。不难为别人,也别跟自己过不去。” 老人的话平凡朴素,仔细琢磨,却又充满智慧。暂且不说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就如何面对自身错误这一点看,便值得我们好好领会。 前面已说过,一个人不可避免会犯错,若是太过拘泥于往昔的错误而停止了前进,一味跟自己过不去,不但生活难以快乐起来,也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
那些成就突出的科学家,其背后往往有无数次的失败与不计其数的错误。而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正视了自己的种种错误,从中总结教训,汲取智慧,赢得经验。爱迪生发明电灯,曾尝试了上千种材料;居里夫妇发现镭,也曾经历了多次失败。他们的成功,不正昭示着我们面对自身错误时的正确态度吗? ,
与其如那个士兵般选择长久的痛苦与一生的悔恨,不如多想想百岁老人那睿智的回答,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相信幸福与成功就在不远处。

3.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就个人而言,犯错误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对未来的事,方向和目标有时并不一定明了,未来的路如何走,往往没有现成参照物,这就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或独辟蹊径,这自然有犯错误的风险,但不能因为可能犯错误而畏首畏脑,裹足不前,该探索时要探索,该前行时要前行,不然会错失各种良机。犯错误虽不可避免,但非并是我们产生新的错误的理由。对待错误,我们应当审慎,因为错误的行为多少都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损失和伤害,我们应当尽量做到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至少不应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犯错误可以原谅,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怕就怕明知错了,却还死不认账,死不改悔,继续在错误的道路处上一路走下去。有些人犯了错误,却担心失面子,失自尊,不敢承认错误,不敢面对问题。这种对错误采取回避态度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害怕改正错误的艰难,是弱者的表现,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不利于错误的改正,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快速进步。那种勇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现实,能够忍痛割瘤、刮骨疗毒的做法才是明智之举,才会使带病的肌体得以早日康复。

思想的错误必然带来行动的错误,要改变行动上的错误,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错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有些人做了错事,但并不以为错,原因就是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应当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地了解情况,正确地估价形势,详细考察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目的、动机、行为、结果、影响等放到全局和现实中去考量,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进程和结果做出合乎逻辑和规律的评判。

对自己身上的错误应该严格要求,坚持自醒、自警、自励、自律,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有错即改,尽快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更大损失,尽力减少错误的负面影响。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广纳诤言。要克服面子心理,放下不必要的自尊,勇敢地面对问题,纠正错误。

对于他人非原则性错误,要善于宽容,善于谅解,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帮助他人提高看问题、办事情的能力和水平,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对于别人原则性的错误,也应以善意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讲究方法和策略,努力促使他人看清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决心。对于顽固坚持错误,明显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还需要给予必要的斗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修正错误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修正错误是为了放下包袱更好更快地前行。不断地发现错误,修正错误,你就会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第2个回答  2013-02-21
思路分析: 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错误”是你成长过程的趣事,为促进你成长起了作用;有哪些“错误”的认识,使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代价。把这些切身的体验写成议论文,既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成长过程进行思考,也可以给别人一些启迪。
答案:
保留错误也是一种美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时犯错.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成就人生的必然因素.

从我们"惊天动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犯错,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我们逐渐让这个陌生的世界成为我们所熟悉而温馨的家园.错误中,我们会跌跌撞撞走路;错误中,我们会咿咿呀呀说话;错误中,我们用稚嫩的双手,写字画画;错误中,我们会用我们浅薄的智慧去赢得老师家长的夸耀;错误中,我们便会用手指敲打键盘,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腿脚博得阵阵喝彩;错误中,我们学会用属于自己的知识步入竞争的行列.

我们都在被纠正错误中长大,懂事,成熟.可是生活中,保留一些错误却可以创造生活的美好.

身为劳动农民的父亲,在他孩子面前吹牛说他读书的时候英文可了得,孩子不服气.当父亲把那些英文字母乱说一气的时候,孩子咯咯地大笑.父亲的错误成为了逗乐孩子的方式,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吗?

孩子一天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大红苹果,而当父亲看到时,却"自做多情"地说:"这个苹果是给爸爸准备的吗?真懂事!"而孩子用孩子最天真的笑容清脆地说:"是的,爸爸.你吃吧!"这又是一个错误,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错误,铸就了美丽真挚的亲情.谁能说,这错误需要纠正呢?相信,在以后,孩子想到就不仅仅是自己而已了.

不是错误都要纠正,不是纠正了就是正确的.有时候,错误也是幸福与美丽的一种特殊路标.保留下某些错误的痕迹吧,那是另一种美丽的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