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有哪些呢?

如题所述

五花八门的骗局,老人屡屡中招,老人遭遇的陷阱主要有这样几类:
其一、以健康为诱饵:这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骗局,可以演化成许多版本。有的骗子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深入社区,忽悠中老年人“身体有病”要及早治疗;有的则在宾馆酒店、教室礼堂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诱导中老年人购“神奇”药品或理疗器械。

其二、以亲情为诱饵:此类骗局常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救急。当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常常会因为心情焦急而乱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骗子的要求行事,因而上当。

其三、以发财为诱饵: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发财心切的当事人。骗子描绘只要参加他们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或者购买奇特的宝物、古董,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骗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放长线钓大鱼,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甜头尝尝,当敛财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随即销声匿迹,让上当者叫苦不迭。

推销假药的9种常见骗局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
莫贪小便宜,拒绝小“恩惠”。不要贪图在街边、公园里陌生人派发的传单或所谓免费派发的药、提供的身体检查以及参观等“小恩小惠”,要坚决予以拒绝,更不要留下家中电话号码,防止引狼入室,留下后患。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据警方称,在抓获的犯罪分子行骗心得日记中就赫然写着:只要老年人上公司参观或参加免费旅游等活动,其行骗就“成功”了一半。
犯罪分子在针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时,使用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亲情陷阱、迷信陷阱、小便宜陷阱、“安全”陷阱等等,这些陷阱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让人防不胜防。

为什么中老年群体容易被骗?
主要是因为中老年群体大都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容易上新兴事物和物品的当;迷信的人很多,容易被迷惑;有同情心,容易被骗子的假象蒙住眼睛;法律知识不健全,对骗子的行为缺少法律判别能力;有一定经济能力,拿得出钱来。
拒绝没有门店的销售人员
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满街拉客户的销售人员,这部分人员虽说大部分不是骗子,而起大热天的四处跑也不容易。但是他们中肯定会存在浑水摸鱼的骗子,而且不易分辨出来,因此老年人在街上碰到这类销售人员要坚决的回避。必要时还可以威胁报警,以避免其死缠烂打。
拒绝那些来路不明的贵重礼物
很多骗子为了得到老人的欢心,往往会重本买一些贵重物品送给老人。一些贪小便宜的老人看到如此贵重的物品,自然喜出望外,毕竟连他儿子也不曾送过他那么贵重的东西,于是就轻信他人,把手上的钱都安心的交了给骗子。为了避免类似惨案的发生,老年人一定要记住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一个陌生人给了你那么贵重的礼物,将来肯定是要连本带利骗回来的。
1、不能贪图高收益
对于一些老年人想赚钱的心态较强,而且也没有年轻人掌握的信息多,往往看到较高的收益,就盲目去追求高收益,还有会推出一些送礼品活动来吸引老年人,可是就是有些老年人就会去贪图这些小恩小惠,往往盲目去投资,最后导致不但没有赚到收益反而弄的血本无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