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对佛教的贡献有哪些?

如题所述

  相传佛陀在世时,有一天托钵行化,在路上遇见一位太妹型的女孩子,与一班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戏;她远远看见释迦佛率领弟子们鱼贯而来。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了一棒土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世尊钵内一放,世尊居然接受她的沙土供养,大弟子舍利佛实在看不下去,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末可以用沙土向世尊开玩笑。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世尊道:“世尊,刚才那个女孩子,把沙土放进你钵内,你为什么让她胡闹?”世尊微笑的说:“你们不知道,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如不受她沙土供养,她将会破坏佛教的,这样让她种此善根因缘,她将来做皇帝时,会保护佛教弘扬佛法的”。有此因缘,所以在武则天王朝,对佛教尽力推动与弘扬。

  笔者不愿为她的人格辩护,可是她对佛教的贡献,也不能因此就缄默。

  女主武王 代有天下

  在贞观廿一年唐太宗得谶云“唐三世而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太史李淳风,商量此事,李淳风奏道:“依臣据术推之,其兆已成,其人就在陛 下宫内三十年后,当有天下,诛戮唐家子孙殆尽。”太宗道:“现在将所有姓武者杀之如何?”对道:“天命不可易,况且真王不死,徙使疑似者,妄遭诛戮,祸及无辜,今既在宫内,已经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心慈,虽然有变制易姓,于陛下的子孙,或者所掼不大,今若杀之,复生少壮,那就更加严毒了况又立仇,则陛下子孙必无遗类了。太宗善其言,停止查究。”

  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约的女儿,太宗召入后宫为才人,那时只有十四岁,当时想不到将来的女主就是她,太宗崩驾后,因为她是姓武的女人,所以就把她送到感业寺落发为尼,则天落发披剃后,还规规矩矩过了四五年的青磬红鱼的生活,高宗登位后,有一次到感业寺行香,一见钟情,就于永微五年诏入后宫,封为昭仪,第二年又册为皇后。

  则天造字,作开经偈

  武则天也是天纵之才,她也没有好好读过什么书,她不但能问政治国,而且自己造了十八个字,武照的照字,就是她所造十八字之一,他不但虔信佛教,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赞叹大乘法宝的四句偈,千百年后的今天,成为佛教徙诵经的“开经偈”,我们每天在未诵经文以前,要先念四句“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就是武则天所作的“开经偈”,其他如翻译经论,度僧弘法都是尽力协助,本文只介绍则天掌政时,对佛法僧的贡献和恭敬,其他不在本文之例。

  菩提流志,来华译经

  南天竺沙门达磨流支法师,在长寿元年来中国,高宗曾闻法师之名,特派专使前往敦请,至是抵达东都,则天召见,并为他改名为菩提流志,翻成中国话名觉爱。敕住佛授记寺译经九十部,廿八卷,中宗神龙二年,法师移住京城崇福寺,译大宝积经,皇帝并自笔受,睿宗景云元年,在北苑白连花亭内,召开翻译宝积经的会议,仍由皇帝,亲躬笔受,敕王缙贺知章等润色经文,中书陆象先,魏知古监护,睿宗御序标于经首,直到玄宗的开元元年,流志法师译完此经后,不再翻译经论。专心持诵静修,因为年龄太大了,他到中国的那年,就一百廿三岁的高龄。到了开元十五年入灭时,世寿一百五十六岁,法师前后在中国译经五十三部。共一百一十八卷,圆寂后谥号为开元一切遍知三藏,名德之重。梵僧中古之未有也。

  义净法师 取经回国

  义净三藏法师从十五岁就发愿往西域求经,直到高宗咸享二年,三十七岁时才能实践其愿。往天竺求取佛经。孤身万里西征,经过二十五年游学三十余国,至直天册元年五月间才回到中国,取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共有五十万夹,金刚座真容一铺,佛陀舍利三百粒,则天亲往上东门外京郊,跪迎佛经舍利入京,将佛经等奉安在佛授记寺,敕请法师翻译经论,初与实叉难陀法师翻译华严经。长安三年译金光明最胜王等经,由成均(大学)助教观监护,则天亲制新经圣教序,中宗神龙元年译出孔雀王等经,中宗皇帝制序,名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神龙二年随驾回到长安,法师在大荐禅寺,别置了翻经院,译一切庄严王等经,由兵部侍郎崔 ,给事中虑粲,润文正字,秘书监附马都尉扬慎交监护,景龙二年召请义净法师入内殿共同翻经,睿宗景云元年,义净法师又译出浴像等经论廿部,共八十八卷由学士李峤,张说等润色经文,仆射韦巨源,苏环监护。中宗在房州时,时时祈念药师佛,命法师于大佛于大佛光殿译药师经两卷。法师于玄宗开元元年七月圆寂,世寿七十九岁,僧腊五十九年,法师前后共译经律论五
  十三部,共二百三十卷。法师另撰仪传九卷,法师遍译三藏,而自己偏以律学教授学者。

  迎请华严,觉喜来华

  则天太后听说于阗国有梵本华严大经,特派专使前往迎求,并请一位善于梵文的法师随经同来,那时唐朝是大国,边邦小国,见到上国来使请求,当然欣然接受所请,于是于阗国王以尊者实叉难陀,中国语名觉喜,对华严的宗旨,精研善解,因此就请法师随经于通天元年,来到中国的京城,则天得此大经来华的消息,大为喜悦,诏入大遍空寺,与菩提流志,复礼法师等,共同翻译,后来法师住到佛授记寺,则天不时亲自到寺,参加译经工作,亲究笔削,并供养法师们的饮食,到了圣历二年十月,才将新译的华严经译成,则天亲制序引,并在太极殿宣示百官。长安四年,实叉难陀又译出楞伽经七卷,法师共译经论一十九部,一百七卷,法师于睿宗景云元年入灭,火化时舌根不坏,皇上下诏送到他于阗本国起塔供养。

  则天向法藏法师问道

  法藏法师号贤首,康居国的人,到长安来寻师学道,后来师侍智俨法师,尽得俨师之教,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时,他与义净法师一同参加译场,万岁通天元年,有旨诏沙弥法藏在太原寺,对大众开示新译华严经的宗旨,在开示时有白光从口中而出,事后则天有旨,诏京城十位大德僧伽,为法藏授满分戒法。,赐号贤首,住大遍空寺参加译经。

  长安元年,诏请贤首法师,在东都佛授记寺,开讲新译的华严经,讲到华藏世界品时,大地震动,因此诏入长生殿问道,并寻问华严经中,帝纲十重六相之义,藏法师为其说法道:“天帝纲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这些义章,都是华严经中总别义纲。”则天闻华严经玄义,茫然惊异,伸请再三,藏法师用手,指着镇殿的金狮子为喻,并撰述金狮子章,列十门总别之相,则天阅后才豁然悟解其旨。

  藏法师为了易于了解,更进一步,以七妙方便之法,取十面镜子八方安排,上下各一,相去一丈许,面面相对,当中安一佛像,燃一明灯,照亮佛像,就能看到那些镜光,互影交辉,学者因此能了悟,刹海涉入无尽之义。

  则天敕奉,藏法师为康藏国师,华严宗又名贤首宗者,是以藏国师之名而有。

  慧安神秀,两位国师

  万岁通天元年,诏请嵩狱慧安禅师与北宗神秀禅师入京,乘着肩舆入殿,则天亲自行跪拜礼,住在宫内,朝夕问道,则天尊安师为国师,当时王公以下,闻风来谒者,望尘拜伏。

  神秀禅师与安禅师都是黄梅五祖门下弟子,五祖入灭后,秀禅师住江陵当阳山中,则天慕名,诏请入京,与慧国师同住内道场供养,特加钦礼,敕令在当阳山为秀禅师建度门寺,以旌其德。

  秀禅师不习惯宫中生活,累次表请回山,方肯送他回当阳山,为他新建的度门寺。秀禅师神龙二年二月廿八日坐化。皇帝对秀禅师圆寂,为之辍朝五日,出葬时,皇帝亲自送到午桥,王公大臣们送到伊水,秀禅师住世有一百多岁,僧腊八十多。至于慧安国师在隋文帝开皇十七年遁居山谷,炀帝大业年间,大开运河,男人被拉去做工,家中的多数成为饿殍,安师不忍,出来乞食,养活那些饿殍,炀帝闻师之名,徵召他入京,不肯受诏,潜入太和山登衡岳行头陀行。

  安国师于贞观年间到蕲州参谒五祖弘忍大师,悟明心法。后来隐居终南山,高宗诏他来京,不肯应诏,潜往嵩山少室,此次则天遣使往请,方肯应诏入京,则天拜为国师,后来辞归衡岳,中宗赐他靡衲僧衣。安国师于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吩咐门人道:“我死之后,将我的尸首,放到树林内,待野火焚之。”就在三月八日,国师入灭,春秋一百廿八岁,门人遵嘱,果然有野火自焚,获得舍利八十多粒,内中有五粒大的舍利,送入宫中供养,后人称之为老安国师。

  大安禅师,降伏妖狐

  延载元年京中来了一个女人,自称为圣菩萨,具有他心通等神异所言皆应,轰动一时,则天召见与之相谈,所言皆验,因此留住宫内,当时有一位大安禅师来京,则天迎请入宫问道,并令那位自称是圣菩萨的女人出来相见,并为介绍经过,大安禅师问道:“闻汝善能观心,你能知我的心现在那里?”女人答道:“你的心现在塔头相轮的钤中。”稍停一会儿又问在那里?女人又答:“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一会儿禅师再问在那里?女人答道:“在非非想天。”三次所言皆对,则天大悦,过了一会,大安禅师再问我的心此刻在那里?女人竟一无所知,答不出来,大安禅师大声斥道:“你还自称是圣菩萨,我心置阿罗汉地,你就不知道,若至菩萨地,诸佛地你何由能知?”该女辞屈惭惧,现出原形变作牝狐下阶而去。

  鬼神妖仙等都有他心通的小神通,所以处处都冒充佛菩萨之名,欺骗人民,接受善男信女们供养礼拜,如武则天这样有才智的人,尚且受其愚惑,信以为真,何况今之愚夫愚妇呢?

  如意二年绛州地方有二女童,依一尼师出家,尼师每天诵华严经,有一天诵经忽然坐亡,二女失怙,每天到她师父坟土上号哭,到了如意三年,坟土上忽生莲华五茎,地方官以此奏闻,则天敕检莲华根,其根出自亡尼的舌上,则天召二女进京,亲自为二女童落发为尼,敕住天女寺。

  下诏改正,僧道名次

  先是贞观年间,唐太宗因为尊李老君为他李家的祖宗,因此爱屋及乌的将道士女冠也提升在僧之前,因此在佛教中引起一场风波,后来奘法师取经回国,太宗皇帝对他特别尊敬,可惜时间没有几年太宗就崩驾了。在太宗晚年时,玄奘法师曾与他提起此事,太宗也承允改正名次,尚未实行,太宗崩驾、高宗显庆年间奘公有病,皇上派尚药奉御蒋孝章,与针医上官琮来为法师看病,奘法师因此陈述,“先朝以释氏的名位,在道流之下,先帝晚年许为改正,同时永徽初,又有命僧尼犯罪情难知者,同俗法治罪,玄奘恐怕,疾病萎顿,永隔天颜,所以在未死之前,作表附请内使,以闻天听。”当天高宗就派内使去答覆奘法师的请求道:“所陈二事,因为佛道的名位,是先朝处分,事须平章等议行,至于僧尼不应同俗治罪之事,我随时敕令实行,法师安心养病。”僧道名位之事,终高宗之朝,仍未改正过来。

  到了武则天的永昌二年七月间,下诏改正僧道名次,诏文中说:“释典与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也是教别功齐,自今以后,如有法事聚集,僧道应该齐行并集,今后已往成为永式,僧尼仍诏在道士女冠的上首。”依据历史的悠久,教理的深远,列朝的前例,佛教皆应在道教之前,则天这样下诏改正,是最公平的处理。

  善纳忠言,大佛停建

  则天笃信佛法,对译经建寺,造像、弘法,都有贡献。他在长安元年,将要建造一尊很大很大的佛像,御史张延圭 上疏谏道:“佛以觉者为义,因心而成,不一定以诸相方见,经上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真如之果,不是向外追求的,陛下信心皈依,发弘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已经普遍天下久矣。有为住相布施,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经中曾普:《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甚多,不如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那末陛下就是倾四海之财,竭万夫之力,穷山林之木以为塔寺,极冶之金以为尊像,劳则多矣,费则甚矣,其所获得的福报,尚不如禅方之一匹夫也。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因为有为之法,不足为高,况且动工营建,大兴土木……那时州县徵输,星火逼迫,人民有的谋计无所,或者粥卖以充,结果是怨声载道,和气不洽,这那里佛陀所标喜舍之义,不憨愚蒙,而夺其产乎!况且边朔不宁,军装日急,天下虚竭,海内劳弊,关于兴座佛像之事,尚请陛下,慎之重之,若以时政而言,应先边境,蓄府库,养人力,若以佛教而论,则应敕危苦,灭诸相,崇无为,伏愿陛下,察臣之言,行佛之行,务以理为尚,无以人废言。”

  则天阅表后,不怒反喜,并在长生殿召见延圭御史,善嘉其言,赐以金帛。

  武则天很分别忠奸,在她身边那些得宠的小人,在外胡作非为。经常被狄仁杰等大臣们的痛打,他们被打后,回去向则天哭奏,她都是一笑置之,要他们以后在外小心,决不护短,难为大臣,有一二奸臣恶吏。都是蒙着她做害人的坏事,则天知道一定不容的。

  记得骆宾王作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照檄”的文章,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她看过那篇文章后说:“如此之才,不为我用,宰相之过也。”并没有杀骆宾王,这些地方她的容人之量,比那些昏君皇帝要好得多了。笔者并非为她说话,这也是持平之论,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22
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唐朝的士民均深怕她既残忍又冷酷的一面。但即便是不可一世的武则天,她到了晚年也是百感交集的。早年的她为了要保护自己,杀害很多的人命,但是她一想起她这种过去,被自己所造作出的过去所困惑著(这就是所谓良心的苛责审判,引发出自责跟他责之念),所以在她的生命里每天都过著战战惊惊地,不得心安。武则天为了要赎罪,她就兴起对各种宗教做积极性的推广与赞助,尤其是对佛教寺院的启建极加护持,当中最重要的便属龙门石窟的建造工作。武则天自己本身说道,〈我自己本身并不喜欢杀人,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凡是障碍到我生存之种种者,我就非杀他不可,如此,我的人生就要一个人独上阶梯〉,最后,武则天连自己所做的种种,也未能判断它是善或是恶。所以呢,她就给自己留下一个〈无字碑〉,让后世的人去评论她的善恶功过。

武则天在位时,曾塑像写经,虔诚信佛,本身也是一个精通佛理之人。并曾写开经偈一首:「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首赞颂佛法的四句偈,历千百年不衰,至今仍传诵不绝,许多后世传诵的佛经内皆有此一偈语以惕世人。武则天自己也是研究金刚经的,金刚经是贯串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有人说,云何梵偈子也是她作的: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以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关於这个偈子,在佛教文学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大手笔。写这种大文章不能够写得轻佻,也不能够写得幽默,要很严谨才行。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如何可以得到清净、长寿,永生不死呢?大家都希
望活得长,究竟怎麼样才能真正活得长?长到甚麼程度呢?这里是提问题,换句话说,
这个经典本身就是告诉我们,怎麼样得到生命永恒不灭的那个本来。

「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大坚固力也是我们人类所希望得到的;但是我们要
用甚麼办法,那一种因缘,才可以得到坚固的力量?人世间的一切都不牢靠、不坚固。
寿命也是不坚固的,顶多活到一百年两百年就要走了。家庭、父母、子女、夫妇相聚都
不坚固,终归要分散的。佛经上经常有一句话:聚会必有消散。聚拢的因缘完了,统统
要分散。发了财,钞票来了,终归有不发财的一天,钱也有消散的一天。权利拿到手,
总会有失掉的一天。房子建筑起来也总会有毁坏的一天。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东西是坚固
不破的?这个大坚固力,倒底有没有?要我们本身去实践去找寻。

「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研究金刚经以后,如何了解其中的方法,如何
能够脱离三界苦海,而到达常乐我净的极乐世界;这些等等的问题,希望佛能打开最微
妙秘密的法门,统统告诉我们。

我们可以从以上评论看出武则天在晚年是多麼想在她人生的残烛之年寻得真正平静和解脱。聪明绝顶、算计一生的则天武后,到头来一样是云云众生的一个,她除了七情六欲,还是有其悔悟之心的。

贡献 :
龙门石窟 、 1966年发现于韩国的我国唐代武则天时期的雕版印刷经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据印刷史家考证,其印刷年代应为公元7O4一751年之间,为唐朝长安的印刷品。

附加:武则天早年运用佛教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等到中、晚年她开始真正进入信仰的层次时,佛教才算是对於她的人生有了正式而具体的影响,晚年的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容忍狄仁杰等大臣对她的劝谏,甚至是某些大臣对她的批判,这应该都和武后心境的转变有关。据说晚年的武则天也是会做恶梦的,所以她对於佛教也就更为信仰了,并希望自己能够为自己所曾经犯下的过错忏悔。
第2个回答  2008-01-22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又名媚娘(公元624—705年),享年81岁。她一生总揽朝政达50年之久,其中穿戴皇帝衣冠,端坐金銮宝殿,指挥满朝文武长达21年。在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内政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是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在她晚年81岁,暮暮垂老,又肯接受宰相张柬之意见,鞠躬下台,让位与中宗,把政权奉还与唐室。她不以天下为私,就足以表现其无心篡唐。和平渡过政权更迭阶段,传唐朝天下延续到以后290年。既不用武力夺取别人天下,也不因缘时篡取唐朝江山。一个掌权者,要主持朝纲,治理国家,处理军政大事,独揽神州大权,没有聪明、智慧、气魄、胆略和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女人,就更为困难。这些与武则天长期坚持信佛有很大的关系。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寻,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由于参加唐朝建国有功,封为太原郡公、应国公、工部尚书,赐田300顷,黄金500斤。母亲杨氏,出身于士族高门,颇有文化,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就习文练武。14岁就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当“才人”至27岁,担任内侍工作,负责更衣和照顾皇帝起居。太宗九子李治,小她5岁,常在宫中出入,青梅竹马,日久生爱,李治即位立高宗。为了给太宗追福,高宗将太宗的妃嫔加以剃度,让她们从佛念经。就这样武则天随众妃到感业寺当比丘尼。2年后他奉高宗之诏,第二次入宫,被封为“昭仪”,正三品,是妃嫔中较高的一等。33岁时她被高宗立为皇后,因高宗多病,武则天成了执政皇后。高宗死后太子中宗继位,她成了皇太后。后因中宗昏庸无能,不久她废了中宗,自己当上了女皇。
武则天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家庭中,她从小受母亲信仰的影响,自己也信奉佛教。唐代当时佛教在社会上已有着广泛的影响,僧尼对唐初执行崇道抑佛的政策也有所不满,这正是武则天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垂拱四年(688)四月,武则天暗示武承嗣等人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所谓瑞石,诡称获于洛水,武则天把这块瑞石称为“天授圣图”,封洛水神为“显圣侯”,武则天也自封为“圣母神皇”。同年六月,又于汜水得所谓刻有《广武铭》的瑞石,铭文暗示武则天是“化佛空中来”,当取代李唐为女主。其《广武铭》载:
发我铭者小人,读我铭者圣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时至。民庶尽安乐,方知文武炽。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旧非新,交七为身,傍山之下,到出圣人。
这里已不是什么暗示,而是十分露骨地向人们昭示,武媚娘当为天子,这是佛祖之意。
在《大云经》颁布天下的第二年(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佛教为武则天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她一反李唐皇帝“道在佛先”的排列,明确规定先佛后道。据《唐大诏令集》卷三载,天授二年(691),武则天下制:释教“开革命之阶……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僧人)处黄冠(道士)之前。”长寿二年(693),武则天推翻自己从前的建议,命举子等罢习《道德经》。以后又取消“玄元皇帝”的封号,复称“老君”。武则天执行了先佛后道的政策。武则天称帝后,进一步利用佛教为巩固和维护她的统治,不断制造新的舆论。长寿二年(693),有僧人菩提流支译出《宝雨经》10卷,经中讲到,有东方日月光天子,乘五色云来到佛所在的地方,佛为他授记,讲他日后当在摩诃支那国,现女身为王,以佛法教化众生,建立寺塔,供养沙门。据查,《宝雨经》到唐代共出现三译,唐以前梁、陈时所译的都没有这段文字,因此很明显这是唐译本伪造,是专门为武则天登基制造舆论根据的。就在此经译出这一年,武则天加尊号为“金轮神圣皇帝”。由此可见,武则天支持佛教发展,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目的的。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得知:
(1)交结僧人,厚礼相待
跪拜神秀。神秀,俗称李,汴州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受具足戒。50岁时,前往黄梅双峰山东山寺拜谒禅宗五世祖弘忍,求教佛法真谛,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6年,深为弘忍所器重,被称为“神秀上座”。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武则天久闻神秀盛名,于久视元年(700)派遣使者迎至洛阳。武则天用肩舆把神秀迎入太殿,“亲加跪礼”,见面后首先问道:“所说之法,谁家宗旨?”神秀回答说:“蕲州东山(即双峰山东山寺)法门。”此后神秀往来于长安、洛阳两京,受到朝野信徒的崇奉。当时神秀已90多岁,武则天对他十分敬重,神秀所在道场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给,十分丰厚。武则天除常召神秀,“时时问道”外,还敕命于神秀主法的当阳山设度门寺,在汴州神秀的老家置报恩寺,以旌其德。神龙二年,神秀死于洛阳天宫寺,朝廷赐谥“大通禅师”。
大约在弘忍去世之后两年(676),惠能到广州法性寺听印宗法师讲《涅�经》。据《坛经》讲:“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幡动,一僧云风动。惠能云:‘非幡动风动,人心自动’”,印宗感到惠能“定非常人”,于是反执弟之礼,向惠能请求佛法真谛。惠能名声远播,武则天“敕书劝谕,征赴京城”,可是惠能“竟不奉诏”,谢绝了武则天的召请。武则天虽然没有能请动高僧惠能,但仍以礼相待,赏赐甚丰,“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
聆听法藏讲经。法藏是华严宗的创立者,祖籍为康居国。祖父时始侨居长安,以康为姓。法藏17岁时,入太白山求法。后到云华寺听智俨宣讲《华严经》,成为深深领会妙旨的门徒。智俨圆寂时,把法藏付托于弟子道成、薄尘,说他将会绍隆遗法。法藏28岁时,荣国夫人(杨氏)死,武则天为树福田、剃度僧人,把自家的旧宅施舍作为太原寺。于是,道成、薄尘等高僧连状荐举,度法藏为僧,住持太原寺,得到武则天的许可。法藏这时还只是受了沙弥戒,武则天敕命他在太原寺讲《华严经》,不久诏令京城十大德为法藏授具足戒,并把《华严经》中贤首菩萨的名字赐给他作称号,人们由此常称法藏为贤首国师。
法藏所弘扬的华严宗,依靠武则天的支持,很快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宗派。相传,有一次,武则天请法藏到东都洛阳,为她讲解《华严经》。当法藏讲到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等佛教术语时,武则天听后,茫然不解。法藏于是指着宫殿一角的金狮子作譬喻,讲到一一毛头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头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重重无尽。武则天听到这里,豁然领解。法藏把他与武则天的问答对讲集录成文,文题就叫《金狮子章》。
出宫迎义净。义净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14岁受沙弥戒。他于高宗咸亨二年(671),从长安出发,远赴印度,历时25年,游经30余国。证圣元年(695),义净返回洛阳,带回梵本经、律、论近400部。武则天听说继玄奘之后又一位西行取经的高僧满载而归,亲自来到洛阳城东门外迎接,垂问赏赐,礼遇甚厚。在武则天安排下,义净一度参加大遍空寺“华严经译场”,先后翻译佛教经、律、论61部、239卷。
武则天时,还曾召见过东渡传法高僧鉴真的师傅弘景律,请他入宫,作授戒师,于唐宫弘扬佛法。
(2)建寺造像,广积“功德”
建寺造像的沉浮起落,与帝王个人的好恶、政治风云的变幻是密切相关的。佛像雕塑,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高潮,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当时造像精品的代表之作。对武则天主持雕凿的龙门奉先寺,古人曾称:“正教东流七百余载,佛龛功德唯此为最。”郭沫若也赞誉说:“一寺灵光号奉先。”奉先寺大像即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群中规模最大的造像。奉先寺大像的开凿同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武则天曾为大像的开凿“助脂粉钱二万贯”,并主持工程落成的“开光”仪式。
有趣的是,那座卢舍那佛像很有些像武则天本人。本来,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意思是光明普照,而且是华严宗的教主。值得注意的是,这座佛像的头部圆满而秀丽,既有男性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这已不像普渡众生的佛教偶像,而是大唐帝王的化身。据考证,武则天“方额广颐”,卢舍那大佛的头部形状和女性气质,显然有她的影子。武则天为了替自己歌功颂德,试图以佛像来美化自己,进而把自己比作佛。武则天是因为《大云经》把她说成是弥勒佛化身,格外欣赏,令全国各州和两都都要建置大云寺。武则天的这条谕令得到全面执行,据考古资料可知,远在帕米尔的碎叶镇和海南岛,当时也都设置了大云寺。
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在武则天时成为她御用佛寺。白马寺在唐朝东都洛阳市郊。武则天派令她最宠信的僧人薛怀义住持该寺,薛怀义同时兼任新平道行军总管。武则天常居东都,不时来到白马寺拜佛,这里几乎成为武则天专用的宫廷寺院。
唐高宗时,为保存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曾在长安慈恩寺建起5层高的大雁塔。武则天称帝后,她本人带头,朝中王公响应,施舍大量钱财,将大雁塔重加营建,增至10层。后经兵火,仅剩下7层。大雁塔至今仍是西安的一大景观。
武则天也曾有恩香积寺。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位于长安南郊神禾原,高宗时建造。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著名的诗篇《过香积寺》中描绘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幕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高宗和武则天曾分别向香积寺赏赐舍利和国宝。武则天晚年突出地表现在佛教上。据《通鉴》卷207载,她建筑兴泰宫等寺宇,“功费甚广,百姓苦之。”
(3)组织译经,亲为作序
武则天支持佛教,还表现在他亲自参与组织了《华严经》的翻译。《华严经》在东晋时曾有佛陀跋陀罗的60卷译本,但这一本子并不完整。于是,武则天派人去于阗求取梵文的全本,组织力量进行翻译,诏令著名译经僧实叉难陀主持译事,从695年开始,至699年完成,在武则天的一手经办下,完成了《华严经》80卷译本。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华严宗,就是依据此经,在武则天时创立的。当《华严经》译成后,武则天又兴致勃勃地亲自作序。
武则天在序文中,对薛怀义等僧人伪撰的《大云经》和菩提流支等翻译的《宝雨经》大为赞赏,对《华严经》这类“贝叶灵文”倍加称颂。这里顺便交代一下,南印度沙门菩提流支于长寿二年(693)来到长安,在佛授记寺译出《宝雨经》,其中有“菩萨杀害父母”等语,这无疑是在为武则天杀戮唐宗室作掩饰,因此博得了武则天的欣赏。
此外,武则天还撰有《大唐新译圣教序》、《大周圣教序》,均是为佛经译文写的序。武则天为弘扬佛法,不辞劳苦,也实在是雅兴不小。
武则天时,随着佛教的繁荣,僧官制度进一步得到健全。唐初沿袭隋制,天下僧尼隶属鸿胪寺。武则天延载元年(694),今天下僧尼转隶礼部祠部,祠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令史、书令史多人。寺有定数,每寺立有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各一人,以德行知识高者充任。凡考试佛经剃度僧尼,由祠部发给牒文。僧人设有专门薄籍,三年一造。这些措施,无疑有利于僧尼队伍的管理和稳定。
总起来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早年走出唐宫步入寺宇,做了尼姑,紧接着又从佛门返回宫门,在夺位称帝和强化统治过程中,更巧妙地利用了佛教说法。在她君临天下后,则通过皇权大大地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宫廷大为走红。在武则天一统天下的日子里,佛门与宫门是相通的。
我国历史上,以及民间故事中,出于武则天的特立独行,和她的谋夺帝位成功,在大男人沙文主义下,不断的被批判和丑化,不免扭曲了一般人心目中对武则天的形象。然而到了她的墓陵(乾陵),欣赏过她遗留下来的这一杰作之后,就会感觉到她是一位有抱负,有魄力,有雄图壮志的了不起人物,不愧为中华民族最昌盛时代的一国之王;也不愧为可以在世界女权史上名垂千古的巾帼英雄。至于其微行细节,都是宫帏的常事,不必深究的。郭沫若对武则天,似乎特具兴趣:除了把乾陵的环境整理,把埋于尘土中的石雕挖出复原,并由政府于1961年公布乾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也曾计划将藏有稀世文物珍品,包括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内的武则天墓予以开掘,公诸于世。但终因工程技术上有困难而未果。

参考资料:http://www.plm.org.hk/qikan/rhd/2007.1/2k0701f04.htm

第3个回答  2008-01-22
从本质上讲,武则天对佛教并没有贡献,反倒是佛教的兴隆帮助了武则天和她曾执政的唐帝国。
佛教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精神核心团,他不断地去融入和溶化各种灵魂,并给予其平静和安宁。所以佛教始终是贡献的主体。
武则天作为一个佛教徒她只是做了她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尽了自己的义务。

所以,即便是站在女皇帝本人的立场上讲,她也一定会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贡献,是佛教帮助了我和整个国家。

(如果像梁武帝那样,一定要认为自己修庙是做了什么功德,那就是一种灾祸的源头。因为他修庙本身就是一种本份内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推就的。所以后来在侯景之乱无奈饿死,这种灾祸其实都是自招的,成因由来已久。)
第4个回答  2008-01-22
因为她本身入过空门,所以自己比较信佛,于是在中国佛教发展上是大力的扶持,兴建寺院造佛像等一系列的举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