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利弊是什么?

请说出 科举制的利弊
(不要说太多,概括一点,但要全面)
SORRY,是八股取士的利弊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年间,结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1300年。在这1300年里,科举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弊大于利。

作为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科举制度考试范围过于狭窄,考试内容仅限于儒家经书。发展到最后,科举考试成了八股取士,极大的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文人的创新能力,改编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中举者的优待更是使科举成了最吸引人的事业,读书成了文人们唯一的事业。而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

其次,科举考试不仅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当时上榜成为了荣耀的象征,中举者更是享受了极高的名誉与优待。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中举者抛妻弃子,次第者受尽家人白眼。《儒林外史》中便有许多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文章,例如范进中举。

而且,科举考试也导致了官场的腐败。科举考试的本意是从天下广选人才,忽视出身、门第。但是最后科举制度却演变成了裙带关系选拔人才。朝廷官员为了拉帮结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弟子参加考试,以此做到官官相护。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弟子顺利中举?这就需要“打点关系”,由此,标榜公平的科举考试最终还是变成了“走后门”的便利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利: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1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正式制度,通过对科举考试的审查,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科举制度在唐代正式实行,并在27年的清朝光绪年间结束。它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稳定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最终被历史淘汰。

废除科举的利:

首先,科举制度的废除加速了清代的瓦解,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作为帝国的学校教育获得极大地解放了,各种各样的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学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群知识分子和现代中国的第一批科技精英,已经改变了清朝控制教育的情况。这批新知识群体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并逐渐意识到中国将追求西方现代化的步骤,只有学习的“对象”是不够的,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西方文化思想和制度建设,和清朝的腐朽封建代表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符合这一趋势。新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逐渐弱化了对清政府的忠诚,最终成为清朝掘墓人的角色。科举考试不再是获得官职的唯一途径,知识分子逐渐摆脱封建官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束缚,不断学习西方,不断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

其次,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弊端,选举官制混乱,政治形势更加混乱混乱。一千年后的科举制度,在社会人员流动和社会凝聚力上形成了良好的流通机制,体现了传统社会生活在历史中的融合,保持了文化生态平衡在内部的社会功能。它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举制度废除后,没有替代系统如期出现时,较低的情况不复存在,传统的贵族阶级到其他领域,传统的社会文化载体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建立公共,选官制度和步骤刚性,候选人不标准,采用无尺度,高排名无限的。清政府采用了“上位”的用人方法,以惩治官员、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等,导致了官员腐败的加剧和社会关系的长期对立和混乱。

废除科举制度的弊端:

1.帝国浪费在“何时”,而不是浪费在“系统”,因为浪费的晚清科举偏见的评价科举,和新中国成立后科举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支柱批评,封建统治者的服务在中国思想科举制度形成刻板印象的工具。但一个世纪后,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科举制度不仅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也不是一个传统的社会,而是从西方的变革中汲取教训,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选举官员的平民制度。科举考试被废除的原因是后来的科举考试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尤其是八篇文章,它拖垮了整个科举制度,不是因为它的制度太糟糕。1901年清政府,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和风格的系统几乎认不出来,但由于帝国向心力过大,阻碍了新学校的建立,在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国内外在晚清背景,介绍和外星部队强干扰的情况下,考试仍然是被废除。这充分说明,废除科举制度是晚清时代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制度本身的原因被废除。

2.科举制度的废除,快速,和废除科举制度应采取渐进的方式,科举制度是一个系统选择官员的检查,虽然发展的时间将被消除,但作为一个系统,有很多可以借鉴。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政府,设立了“五元”的专项测试,掌权人的考核,官员的规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1-22
科举的弊病在于考试的内容,而不是考试的制度。考试的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国家制定标准,大家按照标准来做,这是个有效的可取的做法。在名额分配上,长江三角洲多一些,贵州云南等边远山区少一点。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定期考试使人才不间断,增加了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335127.html?si=5

第4个回答  2008-01-22
关于利弊是分时代来说的。
隋唐开科举时,对于选材治国都有很大的帮助;明后差了点,“八股文”的牢笼圈住了太多文人志士的思想,不过倒是有利于文化的下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