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孤岛文学时期,许多文学大家都反抗日本侵略者而停笔,只有张爱玲坚持创作,有这回事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5-12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边鼓集》《横眉集》代表了当时的水平。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   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花溅泪》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明末遗恨)《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李健吾的《王德明》(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等。   三是群众报告性文学发展较快,成果主要反映在由梅益、林淡秋等主编的《上海一日》里。   孤岛文学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学组成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