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科举制

如题所述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存在,它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也起着非常矛盾的作用。正如王炳照先生在《科举制度漫话》中所提到的那样,科举考试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央集权和调动地方及个人积极性的关系,但助长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和侥幸心理,以致产生钻营舞弊的恶习;科举考试将读书、应试、做官联系起来,使培养人才和选拔、任用人才结合起来,但导致了科举控制教育,学校变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考试克服了单纯以品行、门第取人的偏向,但未能真正实现以知识能力取人,反而走向死读书、背教条、务抄袭的死胡同;科举考试建立了统一的内容、标准、程序、步骤,但滋长了形式化、教条化、呆板僵死的流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2
  对科举制的评价,从教育视角与从社会、政治视角考察,会有明显的不同。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取士制度,它属于文官考试,同时还兼有教育考试性质,具有政治、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但在清朝末年改革和废除科举时,主要考虑到其教育功能并试图加以弥补,而科举制的其他重要社会功能一般不在时人考虑之列,加上越到后来人们越是注意到科举阻碍学堂的问题,而忽视或几乎忘了它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废止科举之后,中国教育迅速从传统东方型转为西方近代教育,学堂大量增加,留学人数剧增。从教育方面考察科举制的废止,应该说积极的方面较明显。而从其他方面观察,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化失衡,使今人在评价废科举的影响时,往往得出并非正面的看法。

  总之,真正要评价科举制这么一个复杂精细、影响重大的制度,需有一定的时空距离。离废科举越久远,人们越冷静客观,看得越清晰全面。对科举这么一个选拔了中国从隋唐到明清大部分政治家、大部分文学家和大部分著名学者的制度,对一个与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几乎所有地区和绝大部分书籍都有关的制度,对一个中国发明的被西方国家所借鉴的制度,在科举制废止100年后的2005年,我们不应仅仅将其作为批判的靶子继续敲打,而应将科举文化进行全面的清理研究。可以预见,再过10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科举制的评价能更客观、更全面。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刘海峰】
  另参照
  http://xcb.xm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93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02
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大致有3个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中正是品评官,都由世家大族所把持。所以:
(1)在九品中正制下,只要你出身好,就肯定可以当大官,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下层民众,却当不了大官。
(2)它还不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如何评价科举制:
1、上边的话反着说
2、是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一大创举,被隋唐之后历朝沿用并完善。
第3个回答  2010-12-02
比四大发明更强大的发明。中国从隋唐到明末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根本。
第4个回答  2010-12-02
很好的制度,起码比现在的官员选拔制度合理,
相似回答